趙亞凡 宋玲者
摘 要: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綠色發展列為我國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積極培育和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對于破解衡水發展難題,實現跨越趕超,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衡水市生態產業路徑;優勢
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綠色發展列為我國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把綠色發展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梢?,培育和發展衡水綠色生態產業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衡水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可以充分發揮我市的綠色生態資源優勢,破解欠發達地區發展難題,對于實現跨越趕超,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衡水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的優勢
(1)區位生態優勢。衡水全市總人口440萬,面積8815平方公里,區位交通優勢明顯,京九、石德鐵路,大廣、石黃高速等四通八達的交通干線,使衡水成為東出西聯、南下北上的戰略節點城市,被稱為“黃金十字交叉處”。衡水市確定了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打造京南生態屏障和京津冀魯中心地帶生態隆起帶的目標,重點依托衡水湖、滏陽河優化生態環境,并通過植樹造林放大生態優勢,打響做靚生態、綠色品牌,使衡水這座獨具魅力的綠色之城正在崛起。近年來,隨著大廣高速的成熟運行,“衡水湖號”旅游列車的開通,國際馬拉松的成功舉辦,這些都為衡水實現綠色崛起,培育綠色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政策優勢。首先,去年2015年國家頒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衡水是協同發展中的重要的南部節點城市。我市確定了“一樞紐四基地”的基本定位,這些都為衡水建設及冀東南地區交通物流樞紐城市奠定了政策條件,為發展綠色產業提供了可能。第二,衡水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經濟,以項目立市、工業強市、三產興市、綠色崛起的戰略。大力發展商務會展、生態休閑旅游、文化體育賽事等綠色產業,把綠色生態產業發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衡水市是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河北省城鎮化試點城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這些都為衡水先行先試提供了政策保障,通過總結經驗,充分挖掘各領域改革的好經驗、好典型、好做法,就可以培育推進改革的強大正能量。而綠色生態產業的發展應是改革的應有之意,上述的政策則可以為我市綠色生態產業的改革創新提供堅強的政策保障。
二、衡水市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的路徑
(1)構建產業生態化水平評價體系。為了對產業生態化水平進行科學評價,必須建立切實可行的產業生態化評價體系。通過建立這一評價體系,對區域內產業生態化水平進行評價,認識到產業生態化發展中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進發展的對策,以促進產業生態化水平的提高,實現區域可持續的發展。
(2)大力培育和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衡水市是傳統農業大市,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應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傳統農業邁向綠色崛起的新路子。第一,強化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建設。衡水市具有建設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的基礎條件和區位優勢,政策支持優勢、自然資源豐富、交通物流便利等,但也存在農業組織化程度不高、缺乏產品競爭力、科技水平不高等問題。需要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實行產業化經營和規?;a,加強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的品牌建設,提高農戶的科技水平,積極發展高端設施蔬菜,有機蔬菜,建成服務京津市場的優質精細蔬菜基地。第二,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依托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大力發展觀光、采摘、農事體驗、素質拓展、餐飲住宿等休閑觀光農業。比如桃城區的鄧莊鎮就依托農業優勢建成特色農業觀賞采摘村25個,建設休閑采摘園20余個,每年接待游客20000余人,形成了集吃、住、游、娛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特色鄉村旅游產業。第三,大力發展循環生態農業。衡水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依托已形成的特色農業產業,大力發展生態高效循環農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力度,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3)大力培育和發展生態工業。生態工業本質上是一種基于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他要求把若干工業生產活動按照生態系統的模式,組織成一個可持續發展、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生態系統,培育和發展衡水生態工業,必須尊重人與自然發展規律、協調生態產業發展的環境系統,建立在生態良性發展的基礎上。第一,打造綠色生態工業產業園區。衡水市以特色產業為主的縣域經濟占全市經濟的比重達70%以上,但傳統特色產業普遍存在小、散、低、亂等問題,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綠色生態經濟的重要抓手,引導十大特色傳統產業向整合要效益,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園區。第二,大力引進高新技術產業。應大力引進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落戶衡水。北航機器人實驗室落戶冀州,北京大學泰華機器人重點實驗室、總投資40億元的泰華偉業機器人產業園項目落戶衡水生態科技城,項目建成后,衡水將成為集科研、生產、工業旅游于一體的國內首個服務型機器人生產基地。這些引進高新技術產業的成功案例必將為衡水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典型示范和良好的帶動作用。
(4)大力培育和發展衡水環保產業。環保產業是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的新興產業,也是近年來新的經濟增長點。近期衡水加快了發展環保產業的步伐,例如與中國環境保護公司簽訂的衡水市生態循環產業園項目將促進衡水環保產業的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和環保人才的培養,促進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
(5)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生態旅游是當心世界旅游業的發展趨勢,衡水應適應大勢,依托衡水湖的生態優勢和濱湖新區作為全省唯一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的省級園區優勢,大力發展商務會展、生態休閑旅游、文化體育賽事等綠色產業,促進衡水市綠色崛起、生態振興。衡水應把自然風光、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教育資源等進行串聯,大力發展濱湖旅游休閑度假、總部經濟、商務會展、健康療養、教育培訓等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參考文獻:
[1]李寶林環保產業生態產業與綠色產業[J].中國環保產業,2005(9).
[2]郭浩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鏈的“超大模式”[J].農產品市場周刊,2004(36).
[3]程宇航論綠色發展的產業基礎:生態產業鏈的構建[J].求實,2013(5).
作者簡介:
趙亞凡,宋玲者系中共衡水市委黨校教務處副教授。
注:本文系衡水市2016年度社科聯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課題。
編號:2016114
(作者單位:中共衡水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