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余華是我國當代文學中成就較大的作家,他閱讀了大量的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作品,在創作過程中,文學觀念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并且在創作過程中將西方現代主義技巧和我國經典文化相結合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而本文主要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閱讀與余華創作的先鋒轉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閱讀;余華;先鋒轉向
0引言
我國文學發展一直受到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影響,因此,我國現代文學變化以及發展多多少少都受到了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的影響。余華在我國當代文學中有著較大的影響力,觀看其作品我們能明顯的看出其作品風格的轉變,以及其對西方文學態度的變化,要想讀懂余華創作就一定要理解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作品對于余華的影響,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余華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和觀點。
1早期先鋒派特點
1.1余華先鋒派小說的確立和發展
觀看余華早期創作作品,我們能發現其作品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風格,其作品內容大多是帶著傷感以及唯美等色彩,因此,余華早期作品在文壇中也沒有受到過多的關注。后來一段時間,余華作品大多是對川端康成的模仿,但是,他發現這種過于拘謹的心理化敘事方式很難將自身情感表達出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的想象力,這樣就很難將自身情緒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例如,在這一時期下,余華所創造的《竹女》,里面對于“油炸豆腐干”的描寫,以及在《老師》中對于“做書包”的描寫,在描寫過程中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樸素、生動、細膩,而這種寫作風格也是余華較為突出的寫作特征[1]。
1.2余華先鋒派小說的特點
1.2.1敘事文本上“冷酷”、“殘忍”
在80年代,余華所創造的作品大多屬于敘事文本“冷酷”、“殘忍”等風格。觀看其作品,我們能發現其中有大量的死亡以及暴力事件,在作品中,我們能看出其所表現出來的破碎的文化、自我的喪失以及家庭倫理的失落等內容,而這些內容大多是人性惡這一方面的展示,在描寫這些內容的過程中,余華大多是以平淡冷峻的敘述方式,而這也是其較為獨特的地方,屬于其獨有的文風。但是,他所描寫的這些內容,并不代表余華就是在頌揚暴力,這只是其一種夸張以及反諷的態度,余華通過這種極端的表達方式將人性中所存在的陰暗面所展示了出來,同樣也表現出了作者對于美的向往和期待。
1.2.2敘事結構上的空缺和重復
在先鋒派小說當中,較為重要的藝術手法就是結構,其在整個作品中有著較為強烈的表現力。而余華在創造的過程中,他對于結構的安排在一方面借鑒了西方現代主義文化作品,另一方面也在安排結構的過程中展示了自身的才華以及智力。觀看余華在80年代所寫的作品,我們能發現其結構大多是空缺、重復的敘事結構,例如,在其所創作的《我的真實》這一作品中:“所以我寧愿相信自己,而不相信生活給我提供的那些東西。所以在我的創作中,也許更接近個人精神上的一種真實。我覺得對個人精神來說,存在的都是真實的,只存在真實。在我的精神里面,現實里其他人會覺得不真實的東西,我認為是真實的[2]。”觀看這段文字,我們能明顯地發現其內容中的空缺與重復,而這些都屬于作者對存在本質的追尋和探索。
2近期的消費主義特點
2.1身體欲望的泛濫
觀看我國文化作品能發現,對于人的描寫大多是由上而下,由上半身向下半身進行描述,這種描寫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消費社會文學的大眾化走向。在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我們也能觀看到一些較為普遍的感官化以及肉身化的傾向,由此可見,余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閱讀的影響。在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肉身化寫作是為了拒絕在政治上所受到的約束,屬于一種寫作風格也是一種寫作觀念。但是,在90年代的中國文學中,肉身化寫作已經成為了一種消費,在很大程度上丟失了批判的意義,而轉向于迎合市場。
2.2超現實的語言與符號化敘事
觀看余華所創作的作品《兄弟》我們能看出整部作品的敘事主體都是“我們劉鎮”,這屬于一種全知的敘事視角,余華在寫作的過程中,是站在當代立場上去講述李光頭和宋鋼兄弟的故事,所以,觀看文章我們也能從中發現大量的流行語句,這也是作者所說的“喧囂的語言”,這些語句在文章中增加了很多夸張以及荒誕的色彩,同時也增添了一種戲謔的味道。在《兄弟》這篇文章中的下部內容中,觀看其內容我們能發現,大量的流行話語占據了小說的主導,但是,這些流行話語的大量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說情節出現了失真現象[3]。例如,在文章中所出現的他是“全縣人民的GDP”、“處女膜經濟”效應、李光頭導演的處美人大賽這個情節等內容,都屬于現代較為常見的內容以及畫面,而這些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幅紛亂蕪雜的畫面。但是,余華這部作品和之前的作品而言,更加的中國化,也更加的傳統,其在西方的影響很大,但是,在中國似乎沒有很認可。雖然《兄弟》不是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但是,其中依然還是潛藏著一些現代這一元素。
3結語
綜上所述,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屬于較為重要的文學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社會性,同時也是文學內部自身的發展和革新,我國文學可以將西方現代主義文學藝術與傳統經驗融合在一起,以此來更好地促進我國文學的發展。本文主要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閱讀與余華創作的先鋒轉向進行了分析,以期能更好地理解余華所創作的文學作品,以及其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思想。
參考文獻:
[1]高玉.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閱讀與余華創作的先鋒轉向[J].外國文學研究,2016,14(1):119-128.
[2]李敏.余華文學創作轉向分析[J].才智,2011,32(34):164-165.
[3]賈麗娜.論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對余華創作的影響[J].現代交際,2015,36(1):75-76.
作者簡介:
李詠璇(1994.10—)女;民族:漢族;籍貫:廣東;單位:中國海洋大學法語專業。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