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睿歆
曾有詩云:“琴棋書畫詩酒花,開門七件任人夸。而今有酒獨自飲,奈何無人對詩話。”由此可以看出,自古以來,古琴與詩詞便為文人墨客所推崇的風雅之事。
古琴,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歷史悠久。晉時嵇康所作的《琴賦》中曾寫道:“眾器之中,琴德最優。”因此也被文人視為高雅藝術的代表。古琴音色獨特,它的三種音響效果中,散音古樸曠遠,泛音空靈,按音手法多樣,吟猱撞注問琴音悠遠綿長,似琴者與自身內心間的不斷交流。從記載上不難看出,在較早的時期古琴音樂并非單薄存在,而是常與歌唱、瑟一齊出現。其中歌唱的內容便是詩歌。因此這種表現形式也被稱之為“琴歌”或者“弦歌”。由于古琴的特殊音樂屬性使得琴曲中寄托了文人仕途上的青云之志或遺世獨立的處世心態。在這一點上,古琴與詩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詩歌源于先秦,通過嚴格的韻律要求,采用凝練的語言與豐富的意象,高度集中的表現概括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世界。其中《詩經》便是最早的詩歌總集,同時也是歌曲總集。《詩經》作為我國古代詩歌的開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內容包括:勞動生活,戰亂動蕩、愛情婚姻、風俗人情、祭祀與宴會等諸多內容。其中最令人耳熟能詳的便是在《詩經》整部中排在首位的《國風·周南·關雎》。原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萊,左右筆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
河中的小沙洲上,有一對雎鳩相互啼鳴唱和。美麗嫻靜的女子,是男兒殷切追求的對象。
長短不一的荇菜,少女時左時右地撈取。美麗嫻靜的女子,朝朝暮暮都想追求你。
追求不到,日夜在心中牽掛。綿綿不盡的思念,翻來覆去難以入眠。
長短不一的荇菜,少女左右來回采摘。美麗嫻靜的女子,男兒彈琴鼓瑟表達愛慕之情。
長短不一的荇菜,少女細細的挑選,美麗嫻靜的女子,男兒敲鼓奏樂為獲佳人一笑。
由于《詩經》的時代久遠致使大多作者佚名,無從考證。但整篇采用比興的手法語言通俗易懂,與其說是詩作倒不如看作是一首情歌更為妥當。同時也表現出在人類文明的較早期,人們思想情感以及語言表達的樸實真切。詩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一句中,古琴成為了男兒對心儀的姑娘表達愛慕之情的媒介,借琴音使得姑娘能夠知曉自己心中的情感。由此也可看出古琴在當時已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足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古琴曲《關雎》在眾多琴曲中也是一首十分受歡迎并廣為流傳的曲目,收錄此曲的譜集甚多,從明代的《浙音釋字琴譜》《西麓堂琴統》,到清代的《五知齋琴譜》,以及近代的《天聞閣琴譜》等,版本數量高達幾十種,由此可見一斑。曲風懇切而真摯,不僅具有古琴音樂特有的悠長內斂,同時還充分融合了《關睢》作為民間情歌的地方風格,《論語·泰伯》中寫到孔子聽到《關雎》曲時說道:“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激動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整首琴曲情深意長但又符合當時的禮教制度,適可而止。在不逾矩的前提下依舊表達出了青澀質樸的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正如《論語·八佾》中所寫道的:“《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責任編輯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