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媛媛
【摘 要】語文是高中課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如何學好高中語文至關重要。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試從課堂與課外兩個方面對高中語文的學習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 學習方法 課堂 課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77
語文的學習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學好語文不僅是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素養,更是學生作為中國人所要達到的基本要求。盡管學生出生之后就在父母的教導下不斷接觸母語,因此學生對語文是熟悉的,但是同時對語文這一門學科又是陌生的。我們平日所說的一些話表現出來的現象我們不能夠清楚地解釋,這就要求學生做好語文學科的學習。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性質的學科,既有其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作為語言的一種,它具有一些與世界其他語言如印歐語系的語言相同的地方,同時其作為漢藏語系的一大分支又有其特殊性,筆者憑自身的教學經驗試從不同角度對高中語文的學習進行探討。
高中語文課本的編排更加凸顯出中國文學“四分法”的原則,所謂文學上的“四分法”,指的是將文學體裁分為四大類:小說、詩歌、戲劇、散文。高中課本從必修到選修,課本內容無非是對這四種體裁的不同劃分,學好高中語文既要注重課本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要注重課外知識的汲取,從而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學生語文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
首先,在課程學習方面,教師應該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語文是一門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科,在這一前提下,教師應該在教授學生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學習的培養。而教師在教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基礎知識指的是課本中一些詞匯的學習和點撥、課本中易錯字的強調、成語意思的講解、文言文字詞的解析、對于詩歌的鑒賞能力等。這就要求教師在每個學期一開始就要制定好詳細的教學方案和計劃,對學期進行合理分配,對于課程的講授做到穩而不亂,同時要對每本課本的重難點有所把握。對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有較為清晰的把握和認知,做好分層教學的工作,在課堂上注重提問的有效性,教師通過提問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對于教授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應該有所側重,要做到講授與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相結合。例如對于課本中的小說和散文部分的生字詞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養成勤查字典、認真觀察的習慣。同時學生不能僅僅拘泥于課本上的字詞,要在查字典的過程中主動發現某個字的形近字、多音字、音同字,注重平日的積累,不斷拓寬自己學習的范圍,把握語文這一學科的特殊性。
其次,對于課本中的小說部分和詩歌部分,更重要的是教師對于課本范例的講授,通過課本的不斷學習增強學生對詩歌和小說的鑒賞能力,從而使學生在考試中占據優勢地位。對于小說的分析,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正確思路,通過課本的講解加強理論方面的培養。根據語文教師自身具備的專業素養,教師應該明確在分析作品的時候,要注重四個要素,這就是艾布拉姆斯所說的“文學四要素”。文學四要素包括作家、作品、讀者和社會。這四個要素給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作品提供了方向,因此,學生在分析作品的時候必須熟知這部作品的作者的人生經歷,同時應該知道作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以及作品接受群體對這部作品的大體反應。
以魯迅的小說和散文為例,其小說的主旨基本是對于封建社會的控訴和對人民群眾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痛,而其散文基本是以一種簡潔懷著童真的語言和情愫對于童年生活的回憶。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我們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方向。之后是對魯迅這個作家人生經歷的探討,從其童年時代的地主家庭到家庭的敗落再到他到日本仙臺學醫,看到殺人事件深受觸動棄醫從文的經歷,對作品進行分析也是有用的。再次就是讀者反映批評。魯迅的小說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社會反帝反封建的一面鏡子”,因此,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反帝反封建是主要字眼。
詩歌部分的鑒賞也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學習然后逐漸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養成勤背古詩和文言文的習慣,要讓學生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生成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生可以每天早上拿出固定的時間進行古詩背誦和文言文朗讀,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于古詩和文言文的語感。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師還要掌握古詩鑒賞的正確思路,這就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對高考答案的正確解讀能力,教師應該針對高考題目對答案進行解讀,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路并教授給學生,同時又不能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鼓勵學生在答案正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作為教師,筆者認為學習好語文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學生課外的主體性學習為學生提升自己的潛力、提高自己的成績具有更為重要的作用。學習不僅僅在于掌握消化吸收教師教授的內容,更多的是學生自己主動發現問題,養成對語文的興趣,學習語文的途徑有很多種,可以說語文無處不在,只要學生能留心觀察身邊的每件事物,都能發現其與語文有關。所以可以說,學習語文無處不在,只需要我們能有一顆善于觀察的心,如路上的廣告牌子上寫的廣告和成語、電視機里播放的廣告臺詞、娛樂節目里面的知識競賽、電視劇中人物說話的連貫與否、是否有語病,都可以是學生關注的焦點。學生可以通過平日多閱讀經典文學作品來提高自己對于語文的感受和把握能力,可以通過對周圍事物的細心觀察做到隨時隨地學習語文,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善于自己解決問題。
語言學科的普遍性決定了學生要想學好高中語文就必須多練多讀多寫多聽多背,學好語文沒有什么捷徑,重要的是要刻苦努力,學習語文就會越來越簡單。為了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學生在平日閱讀好書的過程中可以摘抄好詞好句,將其積累到本子上,利用空閑時間多看,在最后寫作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能用上,從而給自己的文章增彩。學生還應該養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章的感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語文是高中階段極為重要的一門學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學生的主體性學習,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同時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明白學好高中語文不僅是學生當前的迫切要求,同時也是學生作為一個中國人所必須具備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