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濤
[摘要]根據變形縫的結構構造特點,探討了其滲漏水治理原則,介紹了多種注漿堵水方法,并為達到充分而長期的止水目的,提出了應增補的若干內防水措施,分析了這些措施在工程實踐中的利弊、功效。指出:變形縫滲漏單靠注漿堵水,或者僅靠加設止水帶之類措施,難以充分而長效,只有綜合治理方可保證變形縫的止水功能。
[關鍵詞]地下箱涵;變形縫;滲漏水;處理
1、前言
眾所周知,地下工程防水的重點是接縫,而變形縫又是接縫中最易滲漏、最難治理的結構部位。注漿堵水無疑是地下工程施工與運營中變形縫滲漏治理與維護保養中常用、有效的措施。在注漿堵水完成后,為了滿足變形縫長期伸縮、沉降變形下的持久止水功能,還必須在變形縫內側增設防水措施。下面對此系列技術作—介紹與探討。
2、變形縫滲漏水治理的原則
對變形縫進行滲漏水治理時,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2.1以堵為主,堵排結合,因地制宜(包括對結構周邊水文地質、變形縫原防水構造了解清楚),綜合治理,使工程滿足防水等級標準。
2.2滲漏部位有結構安全隱患時,應在結構修復后再進行滲漏治理。
2.3應在充分的滲漏水調查與統計的基礎上進行。對曾經處理過的變形縫應有原治理材料、工藝的記錄及復漏原因分析。
2.4在完成注漿堵水后,尚應有后續防備措施,保證長期止水。
3、變形縫滲漏水注漿堵水的幾種方法
變形縫滲漏水注漿堵水.應根據變形縫滲漏水的形態、類別以及結構部位有選擇地采用不同的注漿堵水材料、工藝。下面介紹三種方法。
3.1方法a
1)適用對象:可用于久治不愈的滲漏,尤其適宜對頂部變形縫滴水、滲漏的處理。因為在頂部,通常滴漏點與滲漏源位置基本對應,而用其他堵漏方法會使工作量明顯增大。
2)工藝與材料:從縫兩側垂直鉆孔,鉆至中埋式止水帶兩翼(橡膠或鋼板上),設置壓環式單向止逆注漿嘴,以中壓壓注親水性環氧漿液或丙烯酸鹽漿液止水。
3)特點:漿液壓入漏水的中理式止水帶與混凝土的間隙,進而注入中埋式止水帶背側的變形縫中,從滲漏的源頭止水,堵水徹底,復漏率低漿液固結體不因變形縫隨溫度收縮、張開變化而造成損害,把因變形縫伸縮、沉降變化而影響堵漏效果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一次堵漏未成功或堵漏止水后又出現復漏,只需在漏點附近重新補孔再行壓注即可,不必重新鑿縫、封縫,改變了過去直接對變形縫壓漿堵水的多種弊端。若用的是丙烯酸鹽漿液,還可通過清孔后,利用原孔,重復壓注。
缺點:若鉆孔的位置恰巧在混凝土與止水帶鋼邊咬合緊密處,則漿液難以注入;換言之,要事先判斷鉆孔位置正確與否,這并不容易。
4)注漿參數
①注漿壓力:2.0~3.5MPa②注漿終止條件:Q>25L/m,P>I.8MPa,達到兩條件之一;③注漿布孔:沿縫兩側各10~15cm,間距25-50cm,錯位布孔。垂直鉆d=14mm的注漿孔至中埋式止水帶面。
3.2方法b
1)適用對象:變形縫突發嚴重漏水、涌水的處理。既可處理整條變形縫,也可處理局部。如底部變形縫漏水,往往整個底板都有積水,用本方法較有效。
2)工藝與材料:直接沿變形縫縫口鉆直孔至止水帶中孔位置的橡膠面,然后擊入同直徑的金屬管,用快硬水泥臨時封縫,以部分金屬管引出漏水,另外的金屬管壓注油溶性聚氨酯漿液。
3)特點:工藝簡單,快捷。由于變形縫縫寬大,漿液即使茌不高的壓力下也很易在變形縫中流動、擴散;縫口快硬水泥封閉容易。但要謹防注漿管單設在變形縫襯墊扳一側,不利于漿液注入另一側。
底部積水、冒水,漏點難查時,只要在底部縫兩側臨時“打壩”截斷、封塞,即可在其間有效壓漿止水。從縫兩端側(靠墻)垂直鉆孔擊穿襯墊板至中埋式止水帶中孔處,擊入多孔花管,灌注聚氨酯漿液,使從孔眼中冒出固結,從而與花管形成擋水“壩”;或在“壩”孔內插入包卷有浸漬PU漿液的海綿鐵(竹)桿,使之與發泡固結體成“壩”,控制注漿漿液“壩”間有效止水,使漿液不會從側墻溢出而造成浪費。
缺點是臨時堵水,縫口快硬水泥會碎裂,以后變形縫再沉降、伸縮變形時,會復漏,故必備后續的防水裝置。
4)注漿參數
①注漿壓力:0.3~O.5MPa低壓注漿;②注漿終止條件:漿液從封頭注漿孔或觀察孔逸出,P>O.5MPa,達到兩條件之一;③注漿布孔:沿縫間100—250cm中心布孔。垂直鉆孔直徑d應大于縫寬5mm,鉆孔深至中埋式止水帶面(鉆孔數視兩端“筑壩”間的距離酌定)。
3.3方法c
1)漏水量較大的變形縫都可用此方法,而外側有背貼式止水帶或外防水卷材者,能控制注漿量與密封性,尤為合適。
2)工藝與材料:創造條件斜鉆孔到止水帶背后的變形縫,采用超長型單向止逆、壓環式注漿嘴注漿。此時宜用優質聚氨酯漿液注漿,也可在判斷外貼式止水帶已撕開失效時,先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注漿,直至地層,再用聚氨酯漿液補漿。
3)特點:漿液壓注到中埋式止水帶與外貼式止水帶之間,從源頭止水,較有效而可靠。應注意的是,所鉆斜孔應鉆透變形縫墊板,以保證漿液充滿墊板兩側縫隙。
缺點:工作量大,鉆斜孔的深度有時較難控制。在變形縫表面的固定止水帶的構造鋼筋可以用儀器探測,而粗密的箍筋(主筋)垂直排列不易探測,從而在鉆孔時常會碰到,需要重復鉆孔,這一點不容忽視。
4)注漿參數
①注漿壓力:1.0~2.5MPa~②注漿終止條件:0>3U孔,P>2.5MPa,達到兩條件之一;③注漿布孔:沿縫兩側交叉布孔,間距50~150cm,跳孔間隔壓注。斜孔d=14mm,插入相應注漿嘴。
結語:
關于變形縫堵水的方法,防水工程界有許多經驗,其優劣利弊也往往是見智見仁的。但成功的實踐證明,單靠注漿堵水,或者僅靠加設止水帶之類措施,難以充分而長效,只有綜合治理方可保證變形縫的止水功能。上面介紹的治理材料與工藝措施,已經多項工程使用,防水效果已經歷較長時間驗證,可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