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禮興
[摘要]綠色建筑在城市化進程中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綠色建筑將成為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近年來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也在不斷嘗試和更新技術水平。本文將對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現狀與發展策略展開詳細分析。
[關鍵詞]建筑技術;環保;發展策略
一、我國的綠色建筑
綠色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應該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資源打造最環保的棲息之所。綠色概念普及的程度還是相當有限,對于國人來說依然是一件新興事物。新鮮的事物缺乏有效合理的評價指標,不少居心不良的商人打著“綠色建筑”的旗號招搖撞騙,讓不少購房者將人工湖、太陽能、花草樹木當成了綠色建筑的標配。嚴格意義上講這僅僅是綠色建筑的一小部分內容。為什么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呢?其實主要還是由于新興事物缺乏系統科學的評價指標。工作人員要仔細研究到底什么樣的綠化率符合綠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到底建筑材料選用哪些才能降低能耗和環境污染。綠色建筑大量應用與現代發達城市中的新開發區,在一些落后地區綠色概念的普及受到了限制。
二、綠色建筑技術現狀
在綠色建筑技術上我國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早在2004年我國就在上海集成最先進的綠色建筑技術與產品。我們的目標是將綠色建筑做到綜合能耗僅僅是普通建筑的百分之二十五,爭取再生資源的利用率達到百分之六十的水平。我們著力加強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指標的完整性、適用性、科學性等方面的內容。當然我們還要具有長遠的打算,提升我國綠色建筑技術標準,這樣才能實現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在綠色建筑技術方面,我國已經達到了生態綠化、健康舒適、節能環保、智能控制等技術要求,除此之外我國在技術創新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國大膽引進國外建筑行業的成熟技術與產品,經過消化吸收轉而成為獨具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筑技術。相關人員建立起了中外交流合作的平臺,我國綠色建筑技術走上了國際舞臺。但是結合實際情況,我國的綠色建筑技術也遇到了發展的困難,在技術定位、技術理念、研究方向還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投入更多心血。
三、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策略
綠色建筑的發展將推動我國環境事業上升一個階梯,國人的大力推崇也將進一步推動綠色建筑的完善和不斷創新。任何一件事物的發展必然是在曲折中前進的,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也面臨不少困難。在強調可持續發展的這種長期關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建筑工程所帶來的能源消耗,資金費用和生態破壞等問題成為了業內所關注的焦點。政府和社會的各界人士開始重新思考綠色建筑技術的未來的發展和前景。
1.轉變技術理念
(1)環境觀
在未來,綠色建筑技術將從內至外做到“綠色”這一點,在建筑的外形上設計者們不斷向著節能環保發展,重視環境保護并充分地利用大自然的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在觀念上由“以人為本”向“以自然為本”轉換,人類更加重視建筑對于環境的意義。綠色建筑的推行是環境對資源的一個有序利用,在維護生態平衡、造福人類的同時推動經濟的發展。因此綠色建筑技術首先要轉變觀念,重視環境與建筑的關系,學會將生態效益放在首位。
(2)能源觀
設計師們在建筑的設計環節、施工環節都融入了“節約能源”的概念。綠色建筑在減輕城市負荷方面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未來的綠色建筑往逐漸向著智能環保方向發展。科學合理的建筑結構除了具有較高觀賞價值之外,同時還是調節微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未來,綠色建筑的外層必須要能保障室內的氣溫,而且是無污染無公害的建筑材料。可惜的是,新能源已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新能源結合綠色建筑技術為綠色建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經濟觀
以前,國內利用自然環境換取大量的資金財富,并企圖以個人的意志改變自然,這些舉動導致中國的各大城市霧霾四起,四季溫度紊亂,環境極度惡化。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犧牲環境效益的做法不可取,而純粹為了生態效益而放慢經濟發展步伐也是不理性的。由于綠色建筑技術受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重影響,工作人員必須尋求兩者平衡點。只有讓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共同增長才是綠色建筑技術未來發展之道。立足長遠的發展,綠色建筑技術的推行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減輕生態環境的惡化,而且還能夠實現經濟利益的大幅增長。循環再生與可持續是綠色建筑的宗旨,通過建筑的材料和技術提高建筑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綠色建筑。
2.拓寬研究方向
(1)引進技術本土化
綠色建筑新技術的引進是我國跟上國際步伐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我國的國情采取科學的綠色建筑技術。將引進的建筑技術進行本土化改造,讓其符合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行為模式與生活方式。本土化的綠色建筑技術能夠最大化利用當地資源和技術來保證成品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更有利于人們的接受和進一步推廣工作。
(2)適宜性技術開發
所謂適宜性技術開發指的是綠色建筑技術與當地傳統文化資源與技術相結合,尋求最佳的建筑方案。適應性追求的是最符合實際情況的建筑作品。綠色建筑技術在越來越多的人眼里被看作是高成本技術,無論是采光、通風還是其他方面都是一流水平。事實上,綠色建筑技術并非僅僅是表面上的大面積綠地,所謂的綠色更多代表的是環保和節能。盲目模仿國外高昂綠色技術或者是用高科技營造綠色景觀也違背了綠色建筑的本意。過去傳統原始的建筑造型比較老舊,它們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結晶,建筑的結構和材料都充分考慮到當地氣候、交通等各種因素。一些具有民族風情的竹樓、吊腳樓與蒙古包則是綠色節能的優秀案例。
結論:
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一個永恒的問題,在資源逐漸變少的趨勢下,我們相信未來建筑行業發展必將會在綠色建筑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好,并成為全球的趨勢。綠色建筑技術也將不斷完善發展并提升人們的生存居住的環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