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柱
[摘要]現階段灌注樁后注漿技術在民用建筑工程運用較為廣泛,而該技術實際應用過程問題相對較多,例如樁基沉渣以及泥皮等問題,因此需要加強灌注樁后注漿技術在民用建筑工程中運用方面的應用研究。本文首先對灌注樁后注漿技術作用機理和技術優勢進行分析,并對相關施工要求實施具體解析,以期為灌注樁后注漿技術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運用質量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灌注樁后注漿技術;民用建筑工程作用機理
一、灌注樁后注漿技術作用機理和技術優勢分析
1.灌注樁后注漿技術作用機理解析
首先提升樁端陽力,通常將高壓漿液主入樁底,可有效改變虛土沉渣的物化性質以及和巖層土體的邊界條件。如果樁底及其周圍土體為粗粒土,基于膠結效應,粗顆粒沉渣被水泥漿液固化形成中低強度混凝土,這樣可以有效提升整體結構強度。而土體為細粒土,根據劈裂效應可形成高強度和剛度的網狀加筋復合土體。對于非滲透性中風化基眷主漿作業來說,注漿壓力不足、漿液約束使得沉渣之間的泥漿充填物發生明顯的脫水固結變化,當壓力增加到—定程度時會出現劈裂注漿以及擠密現象,這樣可以有效提升樁端陽力。
其次為樁側阻力升高,—般來說,樁側局主漿中側阻力升高主要由于樁側注入漿液和土體結合作業。樁底后注漿階段,漿液直接注^至樁底,而注漿壓力及注漿量的大幅度增加,高壓漿液沖破泥皮會在一定程度上滲入樁側土體,使得土體緊密程度大幅度增加,這樣會明顯升高樁側阻力。
最后減少沉降量,土體剛度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樁沉降量,基于注漿壓力作用下,—部分樁端壓縮變形主要在施工期內提升完成,并可有效改變使用期的豎向變形程度。
2.技術優勢
目前對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來說,灌注樁后注漿技術應用范圍相對較廣,其具體計算優勢主要表現為下列3個方面。首先這種技術實際應用效果較為明顯,并能有效減少固化樁沉渣及泥皮等情況以及提升樁基載荷,對于粗粒土來說,載荷提升幅度為50~150%,而細粒土則是30~70%,因此這項技術對于建筑工程樁基載荷方面作用較為明顯。其次有效降低工程造成,經濟效益較為顯著,民用建筑工程使用該技術資金投入量相對較少。最后降低施工難度,與其他普通灌注樁施工技術相比較,這種技術能有效降低樁徑以及樁長,并且無需穿透一些硬質土層,這樣可有效降低施工難度,從而確保施工進度達到相關施工要求。
二、施工要點解析
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茌民用建筑工程方面應用范圍較廣,而不同施工環節實際效果差異較大,因此基于加強該技術的實際應用質量,本文重點對于這種技術在民用建筑工程方面的施工要點進行解析,其具體包括下列6個方面。
1.注漿管制作及其安裝施工
通常注漿管制作階段主要使用鍍鋅管或無縫焊管等材料,其直徑基本為25~30mm,而具體制作要求需要依據具體民用建筑工程要求,當樁長超過50m,應考慮注漿管內摩阻力的實際影響。同時注漿管制作階段,實際結構需通常三段制作,其具體為注漿管端部花管、注漿管中部直管和注漿管上部帶絲扣的接頭,其中花管段的側壁應根據梅花形對出漿水孔進行具體設計,而孔徑應保持在6~7mm。同時注漿管制作階段花管段應使用塑料膜、膠帶或橡膠模進行包覆,再使用鐵絲進行困扎,這樣可以防止注漿管實際應用階段出現嚴重的滲漏現象,并能有效保證建筑工程整體施工進度。
2.壓水試驗施工操作
—自殳來說,民用建筑工程實際階段,壓水試驗主要在灌注樁澆筑施工完成后的120h內實施,其主要針對注漿管路以及單向閥的暢通程度進行有效檢測,并將單向閥周邊昆凝土泥漿或沉渣實施處理。當壓水試驗階段出現樁端或樁側發生塌孔、擴孔以及充盈系數增加等情況時,則需對灌注樁澆筑施工進行預先壓水試驗,這樣可以保證將一定厚度的混凝土覆蓋層完全沖開,整個試驗過程應由專業人員進行具體實施,并對相關灌注樁管路的疏通程度和沖破壓力值進行真實準確記錄。
3.注漿管安裝以及下放
實際注漿管安裝工藝具體實施階段,操作人員應保證相關注漿管之間對接的準確性,這樣可以使得焊縫連續、飽滿以及密封性能大幅度提升。同時焊接階段,注漿管安裝和下放過程應根據相關施工標準進行實際操作,從而有效增加注漿管安裝的密閉性以及連續性。
4.注漿工藝
灌注樁注漿施工藝是整個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的關鍵步驟之一,其對整體施工質量關系較大,因此實際操作過程中應當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實際施工作業前,操作人員應對相關灌注樁注漿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科學分析,例如注漿壓力、注漿水泥量和漿液水灰配比,這些參數均會對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影響較大,并依據相關施工標準具體應用這種工藝。
5.注漿順序和時間
—般來說,實際灌注樁注漿施工工藝主要在成樁后48h內實施注漿操作,施工時間盡可能不超過成樁30d,并且實際注漿操作過程中對于相關注漿施工作業點和成孔作業點距離,通常這種距離應當不超過8~10m。同時不同土質之間的差異性,使得灌注樁注漿順序隨之變化,針對飽和土質,注漿順序為先樁端然后樁側,一些多斷面樁側灌注樁注漿作業應從上到下具體實施。灌注樁注漿作業階段,樁端和樁側的施工時間間隔需不低于2h,實際時間間隔應根據不同工程情況進行具體控制。灌注樁樁端注漿施工階段,同一根樁上的不同注漿導管應采用等量注漿操作。
6.注漿參數和終注條件
對于灌注樁后注漿技術來說,壓漿控制原則主要基于壓漿量,并且兼顧注漿壓力,針對不同的灌注樁的注漿參數需根據民用建筑工程實際情況進行精確計算。當樁端材料是卵石層或礫石,主要考慮使用壓漿壓力和壓漿量較大參數,根據壓漿量變化進行具體控制。而樁側是砂土層,注漿施工主要指標應以壓漿壓力為主,并將壓漿量作為注漿施工的重要數據參考。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民用建筑工程來說,灌注樁后注漿技術實際運用效果較為顯著,針對運用階段出現的各種問題,操作人員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認真做好各個施工工序的質量控制,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具體應用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