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俊
2015年10月18日(農歷九月初十),是宜興紫砂一代宗師、壺藝泰斗顧景舟先生100周年誕辰。為了紀念顧景舟先生對宜興紫砂發展所作出的杰出貢獻,同時為了弘揚“承前啟后,傳藝育人,自珍自重,淡泊名利”的景舟精神及手工制壺的優秀傳統,鼓勵紫砂壺設計創新,讓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并推動“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陶都”美名,值顧景舟先生100周年誕辰暨第八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開幕之際,舉辦宜興市首屆“景舟杯”手工制壺大賽,意義顯得尤為重大和深遠。筆者作為紫砂創作者,現從自身的角度談一下“景舟杯”的意義。
1 百年景舟 匠人匠心
眾所周知,顧景舟作為首批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之一,是一代紫砂泰斗。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紫砂手工技藝、高潔的精神品格,為宜興紫砂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景舟精神”。而時值顧景舟百年誕辰,舉辦這樣一次紫砂手工技藝大賽,不僅弘揚了景舟精神,踐行了景舟精神,而且傳承了紫砂手工技藝。“景舟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宜興紫砂的全手工高水平競技。而其就現代工匠精神而言也是一次高規格的比賽,創造了宜興參賽人數最多、場次最多、藝人級別最高等諸多記錄。
(1)景舟精神
“景舟杯”制陶大賽,必定先提“景舟精神”,“承前啟后,傳藝育人,自珍自重,淡泊名利”,這種精神是一個手工紫砂藝人的基本準則,也是對顧景舟先生崇高人格精神的推重,起到紫砂界時代標桿的榜樣作用,傳播紫砂正能量,弘揚紫砂正氣。
(2)景舟技藝
顧景舟大師一生創作的經典作品無一不是他精妙的手工技藝的體現。無論他授徒傳教“做壺先做人”的前提條件,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指導思想,都是他對技藝嚴格要求的證明。
(3)景舟匠心
顧景舟大師用一生的努力與堅持,傳播紫砂文化,弘揚紫砂藝術,將一件件手工紫砂珍品留存于世;以其持之以恒、追求完美且力爭嚴謹的“匠心”,并以誨人不倦、教書育人的大師風范,堅持不懈培養了大量紫砂人才,詮釋了紫砂手工藝人的“工匠精神”。而這也是此次“景舟杯”的意義所在。
2 不拘一格 實力爭鋒
“景舟杯”存在的意義還在于突破紫砂界的固有競爭模式,不問職稱,不問師承,不問背景,只重視創作者的手工技藝水平、作品設計理念、創作思想、創意思維等,讓真正具有高水平紫砂技藝的年輕人、民間藝人、學院派大顯身手。
(1)用實力說話
“景舟杯”的所有參賽者,根據原不同的級別進行對等的競技,真正意義上考驗了紫砂創作者的創作實力、構思設計能力、對時間的掌控能力,以及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內圓滿完成一件作品的實踐能力。只有實力說話。
(2)用作品說話
“景舟杯”注重創作者的實力,時間、空間、工具、技藝、技法等因素必然都會體現在作品之上,壺整體造型、嘴把搭配、內外比例等多方面的考慮,以及對紫砂泥性的把握等,都要求創作者用真正意義上定時現場創作的作品說話。
(3)用思想說話
實力可以體現為創作者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創造技藝等,但并不能代表一件作品一定具有思想,而作品的思想一定是創作者內心的意識與理念的體現。作品是否靈動鮮活,是否具有紫砂文化藝術的生命活力,都是“景舟杯”考慮的范疇,也體現出“景舟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追求。
3 結 語
江蘇宜興首屆“景舟杯”手工制壺大賽已于2015年9月7日拉開帷幕,大賽吸引了1 800多人一顯身手,分期分組的比賽一直持續至2015年10月。參賽選手以全手工方法制作紫砂壺,比拼手工制壺技藝。“景舟杯”制壺大賽是推動優秀陶藝人才展示才華的舞臺,是展現宜興紫砂精湛技藝的窗口。希望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規范行業行為、擴大行業影響等方面作出更大貢獻。大賽獲獎者和廣大從業者要更好地履行薪火相傳的使命,合力推動宜興紫砂藝術“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