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 要】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初中語文也要重視對作業環節的設計。作業既要體現新課標的綜合教學目標,也要體現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還要嚴格控制作業的數量,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同時重視作業的檢查與反饋,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業設計 原則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95
作業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起著補充課堂教學內容、鞏固課堂教學知識以及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格外注意課堂作業的設計,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嚴格控制作業的數量,從而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幫助學生養成獨立完成語文作業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作業設計要體現新課標的綜合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教學要符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因此,作業作為教學環節的重要一環,也要體現此教學要求。在側重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的前提下,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如理解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等等。因此,筆者建議初中語文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既要強化學生對字音字詞字義的理解、對課文名篇佳句的背誦、對病句、標點符號等的理解與運用,還要適當布置探究性題目,如閱讀理解、作文寫作、專題探究等作業類型,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提高運用語文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體現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的教學目標。另外,教師在作業設計時一定要全面貫徹德育的教學目標,要精選作業材料,將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文化滲透在作業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民族情感等,培養學生尊老愛幼、團結合作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另外,在設計作業時可以以專題練習開展,便于學生掌握系統的語文知識,也可以采用穿插交互的方式進行,提高作業的多樣化和豐富性,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從而真正發揮語文作業的作用。
二、作業設計要體現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一般來說,作業是根據當天的教學內容所設計的,因此作業也必須體現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強化學生記憶,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的作用。因此,每一堂課程都有著預設的教學目標,如文言文側重對基本語言常識、對句意的理解等,而詩詞側重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的領悟能力,現代文閱讀側重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歸納與總結,對全文結構的梳理,對關鍵句子的賞析等等。不同的課程有著不同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考慮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并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作業,緊扣課堂教學內容。
如學生在學完一篇現代文課文時,教師可在布置作業時分為三個層次:1.掌握課文的重點字詞。2.整理課文的結構與寫作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寫作脈絡。3.布置一篇與此篇課文相關的課外閱讀,要求學生結合課堂所講的理論知識完成相關的練習。如此,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拓展相結合,體現了基礎知識與能力提升相結合,也進一步體現了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作業設計目標。若將作業細化,還可以在第三環節以標題的作用、關鍵句的賞析、文章內容的歸納概括為專題進行練習,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視實際的教學情況而有所調整。
三、嚴格控制作業的數量,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
受當前升學壓力的影響,學生和教師都面臨著較大的壓力,而不少教師還由于錯誤的教學觀念,認為數量能夠提升質量,盲目采用題海戰術,導致學生每天所需要完成的作業數量較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堪憂,學生的學習興趣缺乏,甚至不少學生由于睡眠質量不足在課堂上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聽課質量也隨之下降。
另外,由于教師盲目追求數量,導致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嚴重缺乏,知識點多有重復,不能結合新課標的三維教學目標,白白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還容易導致學生對作業產生厭惡情緒,這成為制約作業質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筆者建議教師要嚴格控制作業的量,將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左右,不占用學生完成其他課程作業的時間。在此基礎上,精心選擇作業材料與形式,結合學生所學的掌握情況,控制作業的難度,實行難度分級,以滿足不同學生主體的發展的需要。為了提高學生完成作業質量的興趣,教師還可采用多種方式,如習題練習、收集資料、閱讀、寫日記、寫作文甚至改編課文等方式,保證作業的豐富性,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從而保證作業設計的教學目標的達成。
四、作業要重視檢查與反饋
學生是完成作業的主體,作業能否發揮預定作用,最終還是取決于學生的完成質量,這就要求學生要認真完成作業,保質保量。但由于仍然有不少學生完成作業的態度不積極,作業敷衍了事,而不少語文教師又不注重語文作業的檢查,既不能督促學生完成作業,也不能了解到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作業的作用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對作業的檢查,通過每天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對作業完成質量不佳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處罰,督促學生認真完成作業。
教師還要認真分析作業的完成質量,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再適當調整教學計劃,是否需要在下一次課堂上對某個知識難點進行再次講解或回顧,幫助學生解疑釋惑。當然,教師的教學精力有限,不能每次都檢查全體學生的作業,可以適當進行抽查,隨機選取作業樣本進行分析,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節約寶貴的時間。另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我檢查,或同桌之間相互檢查、小組檢查等方式,做好相關的檢查記錄,教師再通過對檢查記錄的分析,了解學生作業質量的完成情況。這種檢查方式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覺、自律的良好品質,可在教師中得到廣泛使用,當然所有的檢查工作仍需要教師做好引導者的作用。
總而言之,只有當學習者完成知識的再輸出,知識才能真正為學習者所掌握。在課堂上學生主要是吸收知識,在作業完成時通過對知識的回憶、再處理與應用,學生再輸出知識,從而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作業的作用正體現于此。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作業環節的設計工作,將宏觀教學目標與微觀教學目標融合在作業設計中,通過控制作業的數量來提高作業的質量,通過檢查與反饋督促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如此才能真正發揮作業的作用,體現教育為人的教學目標,實現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