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英
充實與忙碌的假期完美落幕,新學年也在我的期待中開始。有了上個學期的經驗,我在選擇課程方面更加輕車熟路,聽課的收獲也就更大了。新年伊始,各種音樂會信息紛至沓來,著實令人興奮。阿德萊德大學有一座歷史悠久的音樂廳Elder Hall,它既為學院使用,也對市民開放。在音樂廳的諸多演出中,有兩個固定時段的音樂會已經沿襲了多年,其中一個是每周六的晚場音樂會,通常演出大型樂隊及合唱作品,另一個是每周五的中午場音樂會,主要演出小型器樂、聲樂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周五時段的音樂會的票價只有5澳元,形同免費,但演出水準頗高,許多國內外著名的室內樂團都曾在這里獻技,幾乎場場演出觀眾都是爆滿。在演出之余,音樂廳也是音樂學院的內部演出場地,尤其是表演專業的畢業生必須在音樂廳完成畢業考試,而我也有幸參與了一次。那是在2005年剛來到這里的時候,我經常旁聽鋼琴伴奏專業的理論小組課,慢慢地與老師也熟絡起來。通過了解得知,學院里非常缺少伴奏老師,于是我就自告奮勇地推薦了自己,沒想到她很快就給我安排了一些需要參加觀摩會的管弦專業學生,而我也圓滿地完成了這些任務。不久,她又給我安排了一位大提琴專業的畢業生,并且叮囑我這次是畢業考試,曲目數量多、難度大,希望我充分準備,而當我得知畢業考試將在音樂廳舉行時,著實興奮了很久。在考試當天,我拿著譜子走上舞臺,克制著內心的激動,雖然上臺演奏的經歷于我并不陌生,但站在這里的舞臺上,心底仍現出一絲淺淺的驕傲。考試進行得相當順利,師生對我也都非常滿意,而這次經歷至今仍令我懷念不已。
除了音樂廳,阿德萊德市內還有好幾座劇場,可以演出歌劇以及流行音樂。適逢兩年一度的阿德萊德音樂節到來,我開始頻繁出入大大小小的劇場,演出實在是很多。我又不舍得放棄,因此經常一天之內要趕往兩個不同劇場觀看演出,晚餐也只能在路上解決。那的確是一段馬不停蹄的日子,不過內心感到無比充實,而那些精彩的演出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記得在一場打擊樂音樂會中有一個節目非常新穎:三個表演者并排坐在一張桌子前,桌子上放著三塊特制的木板,表演者運用雙手敲擊木板作為演奏方式。通過指尖、關節、手心、手背以及手的各個部位接觸木板發出不同聲音以達到特定效果,令人很受啟發。此外還有一場電子音樂會讓我記憶猶新,表演者將預先采集好的聲音素材運用電子設備進行轉化,并將音樂創作中的呈示、展開、再現以及相關創作手段體現在轉化過程中,制造出與傳統樂器音色完全不同的視聽感受,真是一次令人腦洞大開的體驗。在諸多演出中,歌劇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新編與改編的作品非常多,還記得觀看歌劇《魔笛》的那天,我帶著與平常一樣的心情走進劇場,剛坐下不久燈光就熄滅了,在黑暗中,《魔笛》那熟悉的序曲響起,我的情緒也逐漸融入其中。突然,兩個互相撕扭在一起的男人叫喊著從我身邊的過道跑過,我被嚇壞了,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接著,只見這兩個人推推搡搡地上了舞臺開始演唱,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剛剛那兩個人是劇中的演員,而這部歌劇被改編了。難怪舞臺設計如此與眾不同,沒有多余的布景,只在舞臺中央鋪了一塊大大的方毯,以及幾束追光。改編后的歌劇仍是一個關于愛情的故事,但融入了許多現代人熟知的搞笑場面,人物造型設計也是花樣百出,比如濃妝艷抹的護士、嗓音優美的流浪漢、駕駛著輪椅車的貴婦、與女兒一樣年輕的父親等等,總之令人耳目一新。
就在阿德萊德音樂節進行過程中,盛大的阿德萊德國際音樂節(Woma Delaide)又呈現在眼前。這是一場全球流行音樂人的音樂盛宴,由音樂家彼得·蓋布瑞爾于1982年創辦,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該節日已成為澳大利亞最受人們喜愛的戶外節目之一。這么好的機會當然不容錯過,于是帶上裝備趕往現場。音樂節場地設在阿德萊德植物園里的草坪上,大家都席地而坐,欣賞著來自世界各地風格迥異的表演,有爵士樂、非洲樂隊組合、西班牙靈歌等,在這音樂與陽光的籠罩下,人人都感到無比愜意。
在距離回國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我開始有計劃地收集各種專業資料。阿德萊德大學主校區有三個圖書館,其中最大的是以阿德萊德大學早期的資助人Robert Barr Smith命名的BarrSmith綜合圖書館。此外還有兩個專業圖書館。一個是法律圖書館,另一個是音樂圖書館ElderMusic Library。這幾個圖書館的館藏相加超過兩百萬件,主要側重于醫學、生物科學、農業、音樂、19世紀英國文學和澳大利亞歷史等。此外,館內還訂有大約11000種期刊,每年收藏兩萬多篇專題論文和相應數目的期刊裝訂本。最令我開心的就是這些圖書館一律是開放式的,所以當我第一次進入音樂圖書館的樂譜室,看到那么多樂譜密密麻麻地展現在眼前可供自由翻閱時,心中突然生出一種沖動,就是想把所有譜子都搬下來放在懷里摟上一陣子,尤其看到許多之前一直無法得到的原版譜子的時候,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了。
音樂圖書館雖然不是很大,但仍藏有大量樂譜以及音響資料,還珍藏了許多音樂家的手稿,但我只能透過櫥窗欣賞這些珍貴的藏品。在圖書借閱方面,我當時的權限是一次性可借出的樂譜與CD相加最多是5件,這對當時的我而言已經是非常好了,因此我幾乎隔天就會出入這里一次,即使沒有立刻需要借閱的資料,也愿意隨意翻一張CD去視聽室欣賞一下。圖書館還設有多臺收費復印機,但是這里有嚴格的版權管理規定,那就是最多只允許復印整本書籍的1/4,否則視為侵權。校園里的綜合圖書館也是我經常出入的場所,當時我正著眼于西方某一現代音樂風格的研究,為了追根溯源,我需要跨界查閱許多資料,而這個綜合圖書館提供給我大量信息,實在是收獲不小。
(責任編輯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