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香

摘 要 紫砂壺以其優良的材質、精巧的工藝、卓絕的名匠長期備受歡迎。紫砂壺之所以能登大雅之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其所蘊涵的傳統精神。本文以“四方竹鼎壺”的“厚德載物”陶刻為例,探索壺器的君子之風。
關鍵詞 四方竹鼎壺;紫砂;陶刻
紫砂壺藝術能有如此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終歸離不開文人的思想背景、生活追求和審美需要。紫砂壺從形制上來講,符合中國的線性審美傳統,另外,文人對詩書畫的喜好也在紫砂壺上得到巧妙的體現。因此,無論其藝術精神,還是其設計及銘刻中體現的人文情懷,都不能僅以技藝或材質來定價值,而應該深入考析其精神 “骨髓”。現以“四方竹鼎壺”的陶刻藝術(見圖1)為例,探尋此壺虛心好學、厚德載物的精神。
1 “四方竹鼎壺”的造型
“四方竹鼎壺”以竹節為原型,四方形設計方中帶圓,造型新穎,竹節形象逼真。該作品張力十足,線條流暢,筋紋從蓋頂端放射到蓋口,再舒展過渡至壺體,再直貫壺底,貫通一氣。瓣面腴而不腫。“四方竹鼎壺”的制作極為精良,口蓋準縫,任意調整壺蓋的方向合到口上都很嚴密吻合。此壺最大亮點在于繼承了傳統的竹鼎壺型,卻更為多變。作品充滿竹韻,一條腰線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分似破土而出的竹筍,下半部分則如成年竹節。添水時需取下壺蓋,這時腰線又恰好成為了壺身的黃金分割線,比例控制得相當精準完美。壺流和壺把呼應,質感強烈。壺鈕與壺蓋自然過渡,竹形設計獨具匠心,整個作品只能在此處找到畫龍點睛的竹葉,令人不由有“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的翩翩浮想。
2 “四方竹鼎壺”的陶刻藝術
“四方竹鼎壺”厚重中蘊含著智慧,堪稱大巧若拙的典范。然而此壺最為經典之處莫過于壺腹的“厚德載物”四字陶刻。作為中國民族千百年來傳承的文化瑰寶,此陶刻寓意深刻。此四字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的運動剛強勁健,與此相應,君子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古人認為天地包容萬物: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金,地為土;天性剛,地性柔。古人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沒有天地便沒有一切。因此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這就是古代中國人樸素的宇宙觀。所以八卦中以乾卦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載物。然后從對乾坤兩卦物象的解釋中進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樣高大剛毅而自強不息,要像地那樣厚重廣闊而厚德載物。此壺以“厚以載德”四字為立意,表明了奮發圖強的意志。
3 結 語
真正的智慧總是與謙遜相連,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樣寬厚。就像這款“四方竹鼎壺”帶給我們的啟示一樣,播下剛毅堅定、奮發圖強的種子,就會收獲好的習慣;播下包容萬物的種子,就會收獲善的性格;播下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種子,就會收獲好的命運。
參 考 文 獻
[1]張健.《仙骨佛心》:由技而進乎道[N].人民日報,2010.12.21
[2]儲國峰.淺析陶刻藝術的歷史及其表現方式[J].佛山陶瓷,201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