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文化事業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許多博物館如雨后春筍般競相建成。同時,旅游及旅游文化是近代興起的一種新型產業和文化。旅游文化由旅游和文化兩個層次的文化現象構成,兩者之間既具有融合性,也具有沖突性,是一種復雜的綜合文化現象。城市旅游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來源。城市旅游文化對于城市的現代化非常重要,是城市現代化發展的推動力,它對于城市發展有巨大作用。
關鍵詞:博物館;旅游文化;重要作用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人們通過文物和展品與歷史和自然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對于主要展品為歷史文物的博物館來說,其主要的陳列展覽,既是源遠流長的地方歷史的反映,又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歷史再現,體現著民族精神,展現著民族文化。
博物館是市民文化教育的場所,也是市民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人們可以在這個高品位的文化場所中獲得知識,并在博物館幽靜的氛圍中得到放松,使工作、學習中繃緊的心弦得到釋懷。博物館的展覽是靠陳列、展出、宣傳、服務等,達到歷史與現代人的對話,陳列展覽已成為城市文化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博物館不像旅游業,但是博物館燦爛的歷史文化對游客具有吸引力。博物館之所以能夠在現代迅速繁榮發展,與旅游業在現代經濟中的崛起和博物館特有的人文旅游資源是分不開的。博物館的發展可以彌補現在城市發展所缺乏的特色和個性,城市的特色可以通過城市中的博物館得到體現。因此博物館作為現代旅游資源亮點,是旅游業經營者們的重要發現。因此,博物館和博物館文化可以通過旅游業的發展而發展,根據游客的觀賞需求,增加自己的文化職能和業務職能,是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對博物館的職能文化拓展的社會需求。下文主要分析文化博物館在城市旅游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發展城市旅游文化的重要性
城市旅游文化對于城市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很多城市已把發展旅游文化提升為重要發展主題。
1.城市旅游文化的作用
城市旅游文化是城市的特色資源,發掘城市旅游文化資源并形成特定文化,這對城市現代化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城市旅游文化的成熟發展,為城市創造出品牌效應。在“經營城市”的今天,城市旅游文化就是城市的名片、商標。城市旅游文化還可創造消費需求,尤其是現代化的消費需求。
2.開發有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
城市面貌是歷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凝結。一個城市的旅游文化發掘越獨特,發育越成熟,歷史積淀越深厚,城市的品位就越高。
二、提高博物館自身服務質量
1.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文化的本質在于不斷提高公眾的文明程度。因此,發掘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創建獨特的區域城市文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城市旅游文化的定位、文化產業的設置、文化發展的走向、城市空間的布局都必須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符合人口變化及城市發展的內在規律,形成“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倦、游之者忘歸”的人居文化環境。觀眾是博物館需要認真研究的服務對象,既然是服務對象,博物館沒有理由不去審視現在所提供給觀眾的服務質量、數量是否足夠,更重要的是品質是否完好。如果服務理念仍沿襲過去的等待、慵懶、散漫狀態,或者完全采取現在某些商業機構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博物館的服務應提倡人性化,尊重每一個觀眾。過去社會開放程度低,觀眾的類型也相對單一、穩定,如今社會開放,不僅國內旅行人數逐年上升,國外來華旅游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博物館觀眾類型呈現多樣化,觀眾需求也多元化,這是全球化時代的產物。簡而言之,有觀眾的地方就要有服務。做好服務還要立足于現實,從基礎做起。對任何一個旅游目的地而言,博物館都是極具吸引力的旅游場所,它有利于完善我國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發揮博物館和紀念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的社會價值,有利于加強國際文化交流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宣傳推廣,同時,更能促進旅游者對當地文化、民族、歷史、自然和道德等方面的了解,讓旅游者深刻感受到旅游目的地的風格之美,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和同行者分享參觀、參與的樂趣。在市場化的背景下,博物館只有提升旅游服務質量,調整與旅游的契合度,才能真正成為旅游經濟的新坐標。
2.把博物館融入旅游大市場
首先,要打破博物館只是進行收藏文物、科學研究和社會教育的機構的傳統觀念,積極拓展博物館的旅游創收功能。其次,積極主動地與旅游部門聯合,做到優勢互補、共謀發展。旅游企業將旅游者的需求信息傳遞給我館,我們則根據信息發揮自己的特長,結合市場需求來確定自身改進方向。同時我們也將自己的展覽內容、時間、特色等信息及時地傳遞給旅游部門,與旅游部門的互動銜接更加完善。再次,深入了解旅游市場。光顧旅游市場的不僅有本市學生、旅游愛好者和科研人員,更包括國內其他地方的旅游愛好者和國外的旅游愛好者。第四,改變觀念,主動爭取客源。就目前的情況看,博物館最缺乏的就是市場觀念和開拓意識。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博物館管理者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改革就是要打破舊的管理體制,建立適合館情的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博物館除了增加自身投資建設,辦好精品陳列外,加強自我宣傳,爭取客源也是當務之急。博物館需要在社會責任和市場化運行之間建立一種平衡。墨守陳規、等待公眾主動找上門來宣傳博物館已成了歷史。主動走出去,多渠道、多方法增強自我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已成為博物館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因此我館新館開放之前就從宣傳方面著手,充分結合旅游經濟的良好態勢,利用報紙、刊物、廣播、電視、上網等現代化傳播媒體,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不斷推出更多貼近社會、貼近青少年的精品佳作,適時形成宣傳高潮,讓更多的觀眾了解博物館,走進博物館。
參考文獻:
[1]宋向光.公共博物館的發展軌跡:從知識構建到文化表達[J].中國博物館,2013(1):44-48.
[2]單軍,王路.之間關于湖北省鐘祥市博物館暨明代帝王文化博物館設計[J].時代建筑,2013(1):144-149.
[3]王伯承.生態博物館理念下的文化生態和區域發展——以貴州省為例[J].安順學院學報,2012,14(1)105-108.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