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態保護成為當前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工作的主要內容和前進方向。城市和農村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高速城鎮化給農村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引起了生態和環境的惡化。農村環境執法作為生態建設的有效實現手段和重要組成部分,愈發突顯出在環境保護工作上的重要性。可是,農村環境污染面積廣泛、區域污染治理不平衡、環境保護管理滯后等因素,導致農村地區生態和環境得不到有效改善,農村環境執法工作面臨嚴重挑戰。本文結合具體案例分析農村環境保護執法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環境保護;行政執法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說明環境問題已然成為目前經濟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生態保護成為當前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內容和前進方向。城市和農村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高速城鎮化給農村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引起了生態和環境的惡化。
一、經濟轉型中農村環境保護執法工作存在的問題
1.農村執法主體缺位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經濟主體,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其實與企業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產生著矛盾。企業在沒有外界強勢主體監督的情況下,僅僅靠自發性自覺性很難做到自覺購買安置使用環保設施。工作量大,業務人員少是制約農村環境保護執法工作開展的重要原因。農村地區范圍大,污染點分布廣泛并且分散,致使政府環境執法部門針對農村環境保護的監察職能不能有效納入到農村日常環境執法巡查的體系中,造成農村環境保護執法工作的相對滯后。執法主體缺位,導致了重大污染不止。執法主體缺位,很容易給人們造成政府不作為的印象。地方環保部門只有嚴格執法,使污染企業受到的處罰大于企業環保不作為得到的利益,企業才能自覺去保護環境。
2.環保執法部門受制于地方政府,行政干預影響大
環保水利等部門行政職能得不到有效形式,導致農村環境監管缺位。“各部門農經部門參與農村各項污染防治措施的具體操作,包括畜禽養殖的無害化處理以及沼氣池的建設與推廣;環衛部門負責對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與處置;建設部門負責農村生活污水的管網建設與收集;水利、衛生等部門也根據自身權限對農村水環境實施監管。環保部門要對農村環境實施有效監管,必須依托上述有關部門的技術支持和配合。但是,目前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渠道尚未通暢、工作成果傳遞和意見反饋機制尚未建立、信息與資源尚未實現共享。”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關部門受制各方干預,不能完全履行對農村環境保護的統一監管職能,只能在自身職權范圍內利用有限的條件來開展部分執法工作。
二、英美法系國家和日本對于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
美國和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城鎮化進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預防和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的方法,對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執法改革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在這方面,日本很重視農村環保執法主體的建設問題,“各市町村政府均設有相應的環保職能部門,如坂城町政府就內設居民環境課,并下設環境保全股,將環保執法延伸到自然村。”同時,鼓勵引導農民參與環境保護。“美國注重鼓勵農民主動參與環境污染防治和治理計劃,包括資金補助和技術幫助。歐盟確立了以環境保護為核心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通過補貼政策,培育農民的環保意識,調動農民參與環保的積極性。日本通過三個方面的努力,鼓勵吸引農民廣泛參與農村環保:獎勵資源性物資回收、疏通農民訴求通道、強化農民的鄉土觀念和自然觀念。”引導鼓勵市場主體投身環境保護產業。歐盟引導鼓勵企業自愿參與環保建設,將環保投入轉化為經濟效益。政府對產品進行環境保護層面的認證,以此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環保產品。
三、對于改革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執法體系的探討
要加強農村環保工作,深入推進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發揮環境保護執法在農村中的作用,就要改變我國目前存在的基層環保執法體系。
1.完善基層環境保護執法體制建設
建立縣級以下的鄉鎮環境保護機構,增加相關人員配置。把農村環境保護監察納入到工作職能中。上級環保部門統一部署,下級執行部門根據本地區具體情況靈活執法。首先制定詳細的年度月度工作計劃,明確實施目標。各基層環保站應該對照工作計劃和進度定期開展環境監察,增加執法頻次和力度。其次,要將農村環境保護監察列入年度效益考核體系。在原有目標的基礎上,對任務進行具體分化,改變先前僅僅注重執法成效的考核,健全對農村環境執法過程和及執法成效的二重評判標準。
解決主體缺位現象是強化環境執法整治力度的有效方法。在具體方法上,加大農村環境巡查力度。建立健全相應的巡查機制。實現環境監察在農村地區的全面覆蓋。通過日常定期巡查,發現農村污染源頭,避免環境突發性事件的發生。同時,將農村環境保護執法制度化,規范化。通過長時間對農村涉污單位開展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把污染隱患扼殺于萌芽之中,防止污染擴大。對涉污單位進行嚴厲的處罰和教育,逼迫污染單位進行設備更新,逐漸樹立企業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建立健全基層環保制度,實現聯合執法
效仿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的大環保制度。在基層地區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的聯動機制。各涉農部門之間要建立起一套切實可行有效的行動方案,分工合作,相互配合。避免出現九龍治水互相扯皮的不作為現象。首先,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在環境治理中的作用。其次,各部門之間要建立起一套信息溝通的有效機制。避免出現信息傳達不暢的問題。再次,可以嘗試多種機制的應用方式,選出最適合該地區的機制。下級將信息直接傳達給環保小組辦公室,由工作組組長負責分配各個機構的具體任務,實現各部門聯動。這樣不僅有效整合了行政執法資源,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由單一行動發展為整合力量,集中資源辦大事。
參考文獻:
[1]曹明德著.生態法原理[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胡靜著.環境法的正當性與制度選擇[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年第1版
[3]周生賢.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J].中國環境管理.2012(05)
作者簡介:
李鑫(1992—),男,漢族,黑龍江大慶人,2015年于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獲學士學位,現就讀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憲法學和行政法學專業。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