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志
摘 要:我國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在當前有著較大的進展,給社會公眾的衛生方面有著突出的貢獻,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贊譽。可是我國在目前疾病控制工作的工作當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主要對當今市政經濟條件下,我國疾病控制工作的新機制展開探討,并給出了一定的借鑒意見。
關鍵詞:市場經濟;疾病預防;疾病控制;對策
我國自從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后,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向公眾衛生事業提出更高更多的新要求,經濟體制的改革、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疾病結構上的變化,都帶給衛生工作很多新的難題,向常規的疾病防治模式發起挑戰。本研究通過研究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分析出公眾疾病防控工作的特點,提出適合的新機制,給出了一定的借鑒意見,有助于我國疾病防控部門作為指導和參考。
疾病控制中心作為地區政府防病衛生工作的保障部門,作為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的專業機構,面臨著怎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個重要課題[1]。××省××市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自從2003年4月6日成立以來,一直以政府防病職能延伸以及技術支撐為立足點,從以前傳統的防病治病功能,向保障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功能延伸,一步步實現以人類健康為主要導向,由以前的一間主要以監測檢驗為主的部門,跨越轉變為控制和預防疾病的服務型機構,這一轉變是積極探索疾病預防和控制的特征,是思想解放,觀念解放、作風轉變、實干創業的表現。全面提升綜合防病能力,加強管理,健全機制,做好疾病的整體預防和管控工作,做到促進社會進步以及經濟發展。
一、疾病控制工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特點
由于所有制出現多種形式,衛生的需要也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2],行政指令垂直性計劃也逐漸轉化為指導性意見。主要體現的地方為:
第一,自主化的企業行為:我國在計劃經濟階段,企業行政隸屬關系鮮明,各企業主管公司部門、主管局一直到企業都由分管衛生領導與專職人員負責管理,衛生機制健全,日常工作只需經行業主管局,就能順利向各相關企業貫徹,衛生管理工作主要為行業自主化管理,衛生部門只負責參謀、指導和抽查,如果發現問題向上反饋給其主管部門,由上級部門施行行政干預就可以了。總而言之,在計劃經濟時期,落實衛生工作是由行政干預手段貫徹。
當前我國處于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機構的職能發生轉變,主要為宏觀管理,撤消了企業的行政主管局,淡化了行政職能,負責衛生的科室被取消或者合并。企業的經營權有自主性的特點,內部運行機制也會跟隨市場變動而時刻調節。以前的衛生管理機制蕩然無存,衛生部門需與企業法人或管理人員直接面對面接觸,當中包含了大量的個體經營者、私營企業以及民營企業,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大大提升。有些個別的企業為了單純追求經濟利益,漠視衛生管理工作,導致衛生問題十分突出,這些原因都給疾病控制工作添加了難度。
第二,多元化的衛生需求:在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中,多種經濟成分長時間共同發展起到了相當有利的促進作用,但與此同時,很多衛生問題也隨之而來。比方說私營、個體企業的衛生條件差、設備又簡陋,很多人還從事著與食品、水源、日常生活娛樂等與大眾直接接觸到的服務業工作。因為人口流動性大,一些外來人員生活和工作環境臟亂差,飲用水源情況令人擔憂,子女的免疫疫苗接種計劃也無法完全落實,使社會大眾的免疫屏障受到沖擊。還有變原體抗藥性、變異性的多發和環境污染,都會使傳染病再次流行甚至大面積爆發。
還有,經濟高速發展,伴隨著的是環境污染、工作化、生態問題的各種危害,這對公眾衛生來都都是不利因素;現代人因物質條件提高,無論是飲食結構、消遣娛樂方式、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運動車、以車代步、喜歡熬夜,這些習慣上的改變,都將會改變到疾病的流行規律,如今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已嚴重影響到大眾的健康,成為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因為以前是由臨床對非傳染性慢性疾病開展防治,給社會經濟不斷添加負擔,所以對衛生服務方式、服務組織體系和服務內容適當的進行調整,也就是從疾病預防、控制的工作角度來考慮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的防與治,是衛生工作必然的發展趨勢,也是向傳統疾病防控工作提出挑戰。
二、傳統疾病防控工作新的挑戰
疾病預防和控制部門是由衛生行政部門領導,對社會進行疾病預防、控制和執行衛生監督職能的具體實施部門,是指導當地進行疾病預防與控制、向當地提供指導衛生技術的中心。本機構將政府公益事業的性質體現出來,是政府執行衛生政策和方針的機構,特征是有著很強的業務管理計劃性和指導性,可基本完成地方疾病預防衛生服務工作,使政府在疾病防控工作方面投入的效益得到最大化保障。
三、解決公共衛生疾病控制難題的有效措施
1.加大投入力度
結合國家衛生部的相關服務指導意見,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符合實際、快速有效的方案設計,并同時加大財力、物力、人力全面的投入。各地財政部門要根據當地疫情的實際情況,使用轉移支付與調整專項等措施,提供給各項突發性疫情所需的經費和物資,同時建設公共基礎性場所和設施,提供完善的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培訓衛生專業人才,輸送給衛生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打好堅實基礎,促進本地公共衛生疾病防控工作有序、有效地進行。
2.構建衛生疾病公共防控體系
公共衛生疾病防控工作能夠有效進行的基礎是完成公共衛生疾病防控體系,所在地政府要建立起一整套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本體系要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通常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①疾病預防管制體系;②疾病醫療救助體系;③疾病信息網絡體系;④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體系;⑤衛生執行監督體系。
想要做好公共衛生疾病的突發應急工作,設立應急指揮機構同時準備好緊急預案是第一任務,還要提高面對緊張疫情的應急能力,利用現代高科技技術手段,搭建公共疫情信息管理系統和監控系統。此外要把類似于衛生監督局、各醫療這樣各大機構的力量聯合在一起,使部門與部門的信息溝通順暢,衛生資源共享,提升運用各項現代化技術的水平,形成衛生監督后臺,方能進一步為公眾做好衛生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3.提高疾病控制工作者的應急能力
定期開展模擬活動,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模擬,目的是增加工作人員對突發疾病事件的應急能力。聘請專業人士對模擬演練事件所涉到的傳染病、消毒、突發事件類的法律法規進行講解,使相關工作人員加深對有關法律法律的認識,提高他們的工作水平,組建一支有一級應急力的專業應急隊伍,從而更加高效地將突發性公共衛生疾病防治工作完成。
4.加大民眾對疾病防控工作認識的宣傳力度
保障民眾身體安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做好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但是目前大眾整體上對疾病防控工作的內容并不是很熟悉,普遍存在著認識不足的情況。所以公共衛生管理部門與疾病防控機構應得利用會議、電視、電臺、網絡媒體、街道外展等各種不同的方式,加大對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知識的宣傳和宣導,令老百姓們對疾病防控工作得到重視和支持。
綜上所述,我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21世紀要面向國際,要面向市場,就必須進一步和政府各個機構之間加強合作,把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當作是社會衛生管理的系統之一,以市民健康為中心,圍繞這個中心協同管理和動作。可由政府部門主管牽頭,采用聯席會議形式,相關職能部門的各個領導參加,組成議事組織,定期開會探討研究與公眾衛生疾病預防和控制的相關工作,通過充分的討論制定本地區防控制工作的重點和應對措施,同時形式會議紀要,要求各部門按計劃進度完成。總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疾病防控工作也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抓住機遇,迎新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李小松.湖南省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16,(09):13-16.
[2]孫叢艷.我國疾病預防控制功能評價及機理建模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15,(12):05-07.
(作者單位: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