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14年國務院頒布固定資產新政策,符合要求的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可按60%比例縮短折舊年限,或采用雙倍余額遞減等方法加速折舊。企業可運用加速折舊法將多計提的折舊在稅前扣除,減少應納稅所得額,減少現金流出量。
關鍵詞: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現金流量影響;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其生存發展和競爭力的提升不僅是中小企業自身關注的焦點,而且影響著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技術更新突飛猛進的現代社會,中小企業只有抓住技術進步的機遇,積極采用先進的工藝,更新已被社會淘汰的機器設備,提高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才能迎接日益嚴峻的挑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隨著中小企業對技術設備更新意識的增強和機器設備更新換代步伐的加快,企業也應該意識到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改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樣才能使企業會計核算更加真實準確、客觀公正,符合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新政策頒布之前,為了簡化核算過程,我國中小企業固定資產在會計上通常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頒布后,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無形損耗引起的固定資產折舊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企業必須改變折舊計提方法,加快設備更新,才能跟上科技與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使中小企業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
中小企業應該積極利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計提折舊時使用符合自身經濟狀況的方法,幫助企業減輕稅負,加快企業的科技研發和設備更新,尤其能擴大中小企業中制造業的投資。對中小企業而言,合理使用加速折舊方法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意味著盤活現金流,改善現金流量,使企業在當期將寬松的現金持有投放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環節,而不是用于當期的稅收。雖然對企業而言,承擔的企業所得稅總額沒有改變,但是實際繳納的所得稅前期少后期多,能得到遞延稅收繳納的好處,相當于獲得了政府給予的一筆無息貸款。這樣企業不僅可以降低籌資成本,還可以緩解資金壓力,也使企業能大膽投放研發所需資金,從而加快設備更新,推進技術改造。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一定的方法對折舊額進行的系統分擔。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是在固定資產使用的早期多提折舊,在后期少提折舊的方法。使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固定資產使用初期分配的折舊額較多,使折舊速度相對加快。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折舊額逐漸遞減,所以又把加速折舊法稱為遞減折舊法。我國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引進這一方法,后來在企業中逐漸得到推廣使用。根據效用遞減原理,固定資產發揮的效用會隨著其使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降低,因此固定資產使用期內的折舊費用也應當逐年遞減。
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是我國企業選用的兩種加速折舊方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用固定資產原值與累計折舊的金額相減作為折舊基數,與雙倍的直線折舊率計算得出折舊額的一種方法。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作為折舊基數,乘以一個以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由此計算出的年折舊額。
固定資產折舊的本質是通過一種系統合理的分配方法,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在其使用壽命內進行分攤。在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同期間,固定資產對企業提供的效用不同,在固定資產投入使用的前期其工作效率較高,修理費用和無形損耗較少,后期則相反。根據收益與補償對應原則,固定資產使用前期應多計提折舊,以后逐年遞減。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推遲了繳納所得稅的時間,因為資金具有時間價值,所以相當于為企業爭取了一筆無息貸款,尤其對于高負稅的企業而言,能夠有效緩解資金供求的矛盾,有利于企業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也能降低籌資成本,企業應該意識到,這對其盈利和長遠發展是有利的。
無論從企業數量還是年產值看,中小型工業企業是中小企業主要的組成部分。以中小型工業企業為例,在正常納稅情況下(不存在稅收優惠),企業的一臺設備原始價值80萬元,預計殘值5萬元,市場考察后確定該設備的折舊年限為5年。該公司一直采用直線法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年利潤總額均為175萬,資金成本率為10%。企業分別采用直線法、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由此得到的所得稅金額和現金流量如表1-1所示。
由表1可知,雖然在使用直線法和加速折舊法下對固定資產計提的總折舊金額、稅前利潤總和和所得稅總額是相同的,但是采用不同折舊方法使每一年的數據都有所不同。例如第一年,企業采用直線折舊法計算的應納所得稅額為43.75萬元,采用加速折舊法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39.50萬元,所以如果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可以減輕當年的稅收負擔。當然這些稅收節約在以后年度將全部轉回,即企業總稅負并不會改變。盡管如此,如果企業使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那么會使折舊額逐年遞減,在固定資產使用初期提取的折舊較多,使當期的成本費用上升,同時減少了當期的利潤,所以能夠減少企業所得稅的繳納額。
如果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那么兩種方法下繳納的所得稅總額是相同的,都是218.75萬元,只是在不同年份繳納的金額多少不同。但在實際工作中做出經濟決策時必須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據此比較稅后凈現金流量折現值的合計金額則加速折舊法大,為514.79萬元,直線法小,為513.34萬元。所以,企業在正常繳納稅收和資金成本率一定的情況下,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應該選擇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因為與直線折舊法相比,能有效地減少企業當期的現金流出量,從而使企業的財務狀況得到改善。
固定資產折舊對于中小企業十分重要,結合企業實際合理使用加速折舊的方法計提折舊不僅能夠使中小企業減少當期所得稅的繳納,從而使企業減少當期現金流出量,而且有助于企業更新固定資產,利用先進的機器設備。中小企業應該在符合我國會計法律法規、相關政策和相關會計準則的前提下,結合所處經濟環境和企業自身經營特點,進行全面的考慮和分析,合理運用加速折舊法,進而達到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提高企業收益和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明泰.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使中小企業獲發展機遇[J].中國會計報.2014(14).
[2]雷健.關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財務解析[J].時代金融.2013(02).
[3]徐繼孝.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必要性分析[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10(11)上.
[4]張巖.淺談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04).
[5]吳迅.關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的探討[J].資治文摘.2009(05).
作者簡介:
趙艷明(1993—),女,漢族,籍貫:山西省,本科。
(作者單位:天津市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