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 蔡鑫樺
摘 要: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基于對世情、國情、黨情變化而作出的科學研判,是應對新時期黨的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切實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而提出的戰略部署。全面從嚴治黨為鞏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創造了良好環境,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應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黨員干部實踐示范作用,牢固樹立黨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改進和創新意識形態話語表達與傳播方式,鞏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黨的思想建設;意識形態話語權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170(2016)06-0008-07
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代黨中央,基于對世情、國情、黨情變化而作出的科學研判,是應對新時期黨的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切實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而提出的戰略部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對于鞏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在新時期面臨的挑戰
意識形態是指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生成的、和政治直接相關聯的、用一定的話語體系表達的、以維護特定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利益的理論化、系統化的思想和觀念體系。“意識形態”一詞由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哲學家特拉西最早使用,他在《觀念學原理》一書中對“意識形態”進行了解釋,認為“意識形態”表示的是一種“思想的科學”或“觀念的科學”,這種“觀念的科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強調意識形態“是一種負有使命的科學,它的目標在于為人類服務,甚至拯救人類,使人類擺脫偏見,而為理性的統治作好準備”[1]310。
話語權即說話的權力或說話的影響力,即通過話語獲得的對他者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控制力。話語權力的大小與“說話者”的力量和資源以及“如何說話”密切相關[2]。所謂意識形態話語權,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就是“一個社會組織、團體或政黨,為確立其自身形象和社會地位,以及組織目標的實現,通過話語體系建設,將其世界觀、價值理念以及政治信仰傳播于社會,并作用于人們思想意識的一種影響力”[3]。
意識形態及其話語權問題是古今中外的統治階級和政治家們都十分關注和普遍重視的一個問題,它不僅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彰顯一個政黨、政權輿論和理論的自衛能力,而且與政治統治和社會穩定息息相關。牢固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執政黨可以宣傳自己的執政理念,引領和控制社會輿論,爭取民眾對其倡導的價值觀念的認同,鞏固合法性基礎。
為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進行,抗擊西方的和平演變和意識形態滲透,中國共產黨需要不斷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則是其根本保障。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4]
由于多方面原因,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一度遭受嚴峻挑戰,面臨著動搖甚至喪失的危險。
(一)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長期、系統、組織化的意識形態滲透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對外開放向縱深擴展,西方某些腐朽的人生觀、價值觀、倫理道德觀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腐蝕國人,甚至產生殖民文化入侵的情況,沖擊了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5]。同時,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巨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谷,中國成為最大和最主要的社會主義國家,西方敵對勢力開始把西化和分化的重點轉向中國,加大了對中國意識形態滲透的力度。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采取公開和隱蔽的手段,處心積慮宣揚資本主義的所謂憲政民主、“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等思潮和腐朽的價值觀,積極搶奪國際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消費主義、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民粹主義、新儒學等各種社會思潮,打著學術的旗號,著力宣傳或夾帶西方的價值觀念和政治目的。消費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傳播使拜金主義不斷膨脹,享樂主義滋生蔓延,導致一些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是非混淆、善惡顛倒、榮辱不分。新自由主義思潮以歪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手段,誤導改革的方向。歷史虛無主義則竭力詆毀傳統、捏造歷史、抹殺革命,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功績,企圖否定黨的領導,取代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普世價值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幌子,鼓吹西方的民主制度,宣揚多黨制、議會制和三權分立,以反對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消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合理性、正當性。美國2010年5月28日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奧巴馬政府把“普世價值”輸出作為重大的國家戰略[6]。民粹主義思潮以關注民生為借口,在關系社會民生、市場調控、腐敗官僚、環境污染等與社會成員日常生活相對密切的方面標簽化處理當事人,情緒化判斷是非,群體化干擾司法[7],放大和炒作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中存在的問題,肆意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消減政府公信力。新儒學思潮對反對“全盤西化”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有力回擊了民族文化虛無主義和全盤西化思潮,但其從宗教出發構建的國家政策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背道而馳。[7]
(二)急劇的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導致人們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日趨淡化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從制度上抑制了較大利益分化的可能性,人與人間幾乎沒有利益差別,即使有,也保持在很小的限度內。與之相適應,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主流意識形態一統天下的局面。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社會急劇轉型,國家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社會結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從單一公有制經濟向多種所有制形式轉變,社會的資源配置和資源流向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的利益格局、階層結構迅速分化重組。分配方式、組織方式、生活方式日趨多樣化,由此而帶來的思想方式、價值觀念、利益訴求的多元化沖擊了主流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擠壓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空間,進而導致人們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日趨淡化。
(三)環境污染、社會不公、腐敗滋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意識形態話語權
意識形態話語權競爭的根本要義是道路之爭和制度之爭,競爭的結果取決于社會事業發展的程度。通過社會建設的成就贏得群眾的信賴,獲得意識形態話語權才是問題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這些都證明了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為中國贏得了話語權,贏得了其他國家的認同,贏得了民眾的信任。但是,不可否認,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忽視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使自然生態遭受嚴重破壞;一味追求效率而忽視公平使社會分化不斷加劇,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社會矛盾凸顯;腐敗現象在一些地區和部門蔓延,降低了人們因發展而帶來的幸福指數和獲得感。凡此種種都降低了政府的威信,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
(四)對新媒體重視不夠、利用滯后導致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式微
“任何媒介形式的發展,或者說任何新的傳播技術的發展,都無法逃脫政治因素的糾纏。”[8]7據調查,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而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并且呈上升態勢,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9]互聯網在中國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大眾媒體,成為人們與外界交流、獲取信息、學習知識、表達思想的主要途徑。而互聯網恰恰是“西方價值觀出口到全世界的終端工具”[8]34。通過將意識形態內容向數字符碼轉化,網絡有效地突破了時空的界限,使意識形態得以跨時間、跨地域、跨國家傳播,從而突破了傳統意識形態傳播的界限,大大提高了傳播效率,拓展了傳播空間。由于“目前網絡的基礎語言是英語,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主導國家是美國”,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先進的網絡通訊技術和語言霸權,對我國不斷實行意識形態滲透,網絡上運行的信息潛含的往往是美國的意識形態”[10]91-92。借助網絡平臺,西方國家以其巨大的信息技術優勢,在意識形態爭奪中占據有利地位,這也是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妄稱“有了互聯網,對付中國就有辦法”的根本原因。但是,由于我們對這一新型媒體的威力缺乏清醒的認識,存在較大的誤判和忽視,沒有必要的投入,造成我們在意識形態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削弱了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和對年輕一代的指導權和影響力。
二、全面從嚴治黨與鞏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統一與互動
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從嚴治黨,十八大以來,黨的新一代領導集體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11]2014年10月8日,他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講話時從八個方面提出了從嚴治黨的要求;12月在江蘇調研期間,他又將“從嚴治黨”首次提升到“全面從嚴”的高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題,開創了黨的建設新格局和新境界。全面從嚴治黨與鞏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密切聯系,相互促進,彼此契合。
(一)全面從嚴治黨與鞏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目標高度統一,都從屬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中國夢”的命題,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進一步深刻闡述了“中國夢”,指出其目標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明顯增強,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但與此同時,我們又處于改革的攻堅期和利益格局的調整期,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時經受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考驗,要防止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以及消極腐敗的危險,就必須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從嚴治黨,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因此,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帶領億萬群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政治保證。
理想信念作為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歷來就是一種能動地作用于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巨大精神力量。正如美國后現代主義理論家丹尼爾·貝爾所言,當今時代,“真正的問題就是信仰問題。它就是一種精神危機,因為這種新生的意識本身充滿了空幻,而舊的信念又不復存在了,如此的局勢將我們帶回到虛無”[12]7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需要科學而崇高的理想信念,這就是對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信念,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及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13]11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閥”,理想的動搖是最根本的動搖,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如果喪失意識形態話語權,聽任敵對勢力的反動宣傳,主流價值觀就會消解和動搖,就會造成人們思想混亂和信仰迷失,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就會動搖,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將無從談起。因此,鞏固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是實現中國夢的前提條件。
(二)作為服務于實現中國夢的手段,全面從嚴治黨與鞏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使命各有側重
全面從嚴治黨強調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并重,從組織上健全,制度上完善,可為軟硬兼修,內外并舉。而鞏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則更加注重于由外而內進行思想洗禮和靈魂改造,在精神上提振、境界上提升、方向上把控、力量上聚焦。精神上提振主要致力于通過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掃除萎靡不振、意志頹廢,消極悲觀的情緒,激發人們為實現中國夢而拼搏的斗志,昂揚激情。境界上提升,主要是要幫助廣大黨員和干部培養高尚的人格,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遠離低俗淺薄、享樂主義和腐化生活。方向上把控,就是通過細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和陶冶,幫助人們特別是黨員干部始終正道直行,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不至于偏離事業的軌道和人生的航程。力量上聚焦,就是要求大同存小異,整合資源,維系社會生活和政治領域思想觀念的廣泛一致,統一思想,收拾人心,構建共同精神家園,形成思想上的統一戰線,把各方面力量聚集到代表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大業上來。
(三)鞏固黨的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客觀上要求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
意識形態話語權是指在意識形態領域對“他者”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控制力,既是“言說者”通過說話贏得認同的權力,也是“言說者”在力量對比中占據優勢而獲得的權力,從本質上來說是思想領域的統治權。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就,使思想理論宣傳和教育具有更好的物質條件,積累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但由于管黨治黨不嚴,一些單位和部門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嚴重,導致思想理論宣傳和教育內容空洞、形式單調,大話、空話、套話盛行;在一些地區,由于好人主義盛行,部分黨組織、黨員缺乏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不敢堅持黨性原則,面對錯誤思潮態度曖昧甚至姑息縱容,導致西方腐朽思想趁機滲入,封建迷信思想沉渣再起。這些都導致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弱化。
意識形態話語權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黨的自身建設問題,即“言說者”自身的理論魅力和傳播力。黨員,尤其是黨的領導干部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闡釋者和解讀者,又是意識形態的傳播者,在社會中處于“社會精英”地位。他們的一些腐敗行為,極大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使黨和政府公信力有所下降,人民對黨和國家的信任和信心被消解,造成馬克思主義合法性基礎流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據國家社科重大課題“黨的純潔性研究”課題組的調查,71.43%的人認為目前黨的建設中最嚴峻的問題是“黨員(干部)道德作風滑坡”;70%的人認為黨員(干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產生危機的原因是“黨員干部腐敗問題的消極影響”。[14]一個政黨要鞏固意識形態話語權,不僅要看其傳播和宣示的價值、理想與信念,更要看堅持這些信仰的黨員是否愿意為了實現這些價值、理想與信念而付出艱辛努力,甚至不惜做出自我犧牲。全面從嚴治黨給鞏固意識形態話語權創造了更好的契機。通過思想從嚴、制度從嚴,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實現黨風的根本好轉。黨員素質的普遍提高和宗旨意識的普遍增強,必然會增強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可以重新樹立黨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三、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鞏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邏輯理路
意識形態話語權,從構成要素看,由話語主題(說什么)、話語主體(誰在說、向誰說)和話語載體(怎么說)三部分構成。一種意識形態是否掌握話語權,要看其理論上是否具有先進性、價值取向上是否具有正當性和實踐行動上是否具有示范性。因此,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鞏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可以從說什么、誰在說、怎么說即大力傳播和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黨員干部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以及不斷改進和創新意識形態話語表達與傳播方式三個方面入手。
(一)大力傳播、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建設的自覺。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并從“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15]661等方面規定了其基本內容。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6]26。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更進一步突出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17]。這一系列論斷,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識的不斷深化和發展,體現了黨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反思和自覺。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的實踐者,黨員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應大力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黨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鞏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
(二)黨員干部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過程中率先垂范、言行一致
一個政黨要贏得并不斷鞏固意識形態話語權,必須要看信仰和傳播這種意識形態的政黨成員能否身體力行,率先垂范。鄧小平強調:“黨是整個社會的表率,黨的各級領導同志又是全黨的表率”[18]177,“凡是需要動員群眾做的,每個黨員,特別是擔負領導職務的黨員,必須首先從自己做起”[18]342。黨員干部只有身體力行,言行一致,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和信服,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才得以不斷夯實和鞏固。
曾幾何時,黨員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四風”問題,極大損害了黨的形象,降低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部分黨員干部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使得人民群眾對黨的宗旨產生懷疑,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當前鞏固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關鍵在于黨員干部,必須重視黨員干部的實踐示范作用,樹立言說者的權威。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必須以身作則;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為全黨全社會作出示范。”[19]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首先,在理論教育領域,對黨員干部這一重點群體進行經典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的系統教育,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改造主觀世界,成為真學實用的表率。其次,健全和完善相關培訓和學習制度,使廣大黨員和黨員干部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增強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當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就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大部署,有助于把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再次,倡導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在日常言行和工作中通過榜樣的力量感染人、影響人。最后,通過健全規章制度,對違法違紀的黨員干部,堅決按照規定予以處罰,對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黨員干部給予獎勵。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緊扣如何保持廉潔本色,對全體黨員提出“四個堅持”的要求,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聚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主題,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19],這些規章制度是全體黨員廉潔自律的行為規范,有助于形成風清氣正、積極向上、健康有序的黨內政治生活氛圍,提高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不斷改進和創新意識形態的話語表達與傳播方式
“就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而言,其話語載體即是指能夠傳遞黨的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一切傳播形式與表達方式,它不僅包括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傳播媒介,而且還包括意識形態的話語表達方式與表現形式。”[20]一般而言,意識形態話語的傳播與表達方式選擇越合理,意識形態話語所擁有的“權勢量”就越大。
自新中國成立來,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過程中多采用“革命性”、“運動性”的話語,單調生硬、手段單一,強制灌輸和形式主義宣傳意味濃重,以致在某種程度上形成意識形態“漂浮”[21]3的狀態。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必須擯棄過去那種脫離實際的空洞說教和生硬呆板的敘述方式,以人為本,不斷改進和創新意識形態的話語表達與傳播方式,“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22]534來豐富其話語體系,“讓科學理論從書齋走進人民大眾、融入人們心靈”[23],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嵌入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去,使其貼近生活又深入淺出,生動形象且易于理解,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親和力和傳播力。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我們用“老虎蒼蠅一起打”、“打鐵還須自身硬”、“對腐敗零容忍”等鮮活的語言來闡釋和概括我們從嚴治黨的決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反腐倡廉建設的認同感、獲得感。同時,適應大數據潮流,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8月19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大宣傳”的工作理念,視野宏大、內涵深刻,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傳播的創新發展確立了理念與方向。習近平強調,宣傳思想工作要打破思維定勢,實現手段創新,探索破解工作難題上的新舉措、新方法,“要適應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的新情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24]改進和創新意識形態的話語傳播方式,應該綜合利用傳統傳媒與現代傳媒的優勢,充分利用新媒體,關注自媒體,運用互聯網思維,擴大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的覆蓋面,打造一個功能互補的意識形態宣傳平臺。
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在國內國際上贏得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關鍵。而從嚴治黨的制度化的推進,黨風的根本好轉,黨員素質的普遍提高和宗旨意識的普遍增強,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國家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和諧穩定、興旺發達同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不列頓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
[2] 謝曉娟,郭安寧.從嚴治黨與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6):8-12.
[3] 聶筱諭.西方的控制操縱與中國的突圍破局——基于全媒體時代意識形態話語權爭奪的審視[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4(3):69-83.
[4]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5] 符桂芹.加入WTO后中國文化產業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東北亞論壇,2003(6):85-87.
[6] 朱培麗.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面臨的挑戰及其建構[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15(6):52-57.
[7] 王路坦.錯誤思潮沖擊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時代境遇[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6-12.
[8] (英)安德魯·査德威克.互聯網政治學:國家、公民與新傳播技術[M].任孟山,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
[9]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5-02-03)[2016-10-10].http://www.cn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51634.htm.
[10] 童世駿.意識形態新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1] 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6-29.
[12] (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趙一凡,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89.
[13] 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 國家社科重大課題“黨的純潔性研究”課題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員思想純潔性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5(3):30-32.
[15]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16]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17]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1-10-19.
[18]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9] 烏夢達,李勁峰,劉碩,朱基釵.釋放從嚴治黨最強音:十二大關鍵詞解讀六中全會公報[EB/OL].(2016-10-28)
[2016-11-0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8/c_1119802313.htm.
[20] 楊昕.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構成要素及其實現[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3(3):48-52.
[21] 俞吾金.意識形態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 劉云山.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戰略任務抓緊抓好[N].人民日報,2009-10-15.
[24]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3-08-21.
責任編校 王學青
Research on Consolidating the Right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naging the Party with Comprehensive Strict Disciplines
HUANG Lijuan1, CAI Xinhua2 (1.School of Management,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Jiangsu, China; 2.Propaganda Department, CPC Nantong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 Nantong 226018,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managi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ith comprehensive strict disciplines, based on scientific study and judgment about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ld, the country and the Party, is made by the Partys new leadership circling around Xi Jinping aiming at meet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It has brought valuable circumstances for consolidating the right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s and has put forward new and higher demands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naging the Party with comprehensive strict disciplines, the core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m should be vigorously practiced; with the demonstration role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fully practiced, a positive Party image should be established among the people; and an improved and innovated means of expressing and propagandizing will lead to a consolidated discourse right of ideologies for the Party.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nd strengthened Party disciplin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right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