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肅梓
摘 要:排污收費制度是指向環境排放污染物或超過規定的標準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國家法律和有關規定按標準交納費用的制度。征收排污費的目的,是為了促使排污者加強經營管理,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治理污染,改善環境。排污收費制度是“污染者付費”原則的體現,可以使污染防治責任與排污者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鉤,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本文將從排污收費制度的含義價值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為出發點,淺析排污收費制度。
關鍵詞:排污收費制度;價值;問題;對策
一、我國排污收費制度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自實施排污收費制度以來,這項制度確實在促進企業污染治理、籌集污染資金、加強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和嚴格環境監察執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尤其是我國在2003年頒布了《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進一步規范了排污費的征收、使用和管理,使排污收費制度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如: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規定;將排污費納入財政預算;增加個體工商戶為收繳對象等,這些都是為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從實踐情況看,現行排污制度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對排污收費制度認識的不到位
通過調查發現,現如今仍然普遍存在著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是對立矛盾的思想,沒有從深層次的認識到環境的保護與經濟發展是統一的、相互促進的、從而在實際工作中沒有把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放在同等的位置去實施和落實。導致出現“金山銀山”比“綠水青山”重要的這一現象。
2.排污收費制度的收費標準偏低
我國排污收費制度收取的排污費的標準總體水平較低,所收取的排污費往往不能彌補治理污染的成本。這種偏低的環境資源價格,既沒有反映出資源的稀缺程度,也沒有反映環境治理成本和資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根據有關部門預算,我國排污收費的標準僅為污染源治理設施運行成本的50%左右,某些項目的排污費甚至不及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成本的10%。因此,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實行“超標排污費低于治理費”的政策必然導致企業滿足于超標排污,交納超標排污費,而不積極治理污染,造成企業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
3.對排污者監測力度較差,導致排污費無法足額征收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經濟發展的破壞速度遠遠大于環境污染治理的速度,而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也往往低于企業排污的污染力度。但在具體的工作中,一方面我國監測設備還是比較落后,監管力度不到位,企業偷排、亂排現狀一直存在。二是我國環境執法人員整體素質水平不高,執法不嚴,對一些應該進行監管檢測的排污單位僅僅是走形式走過場,甚至是放任不管。正是因為我國在監管檢測方面缺少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使得排污費用不能足額的征收。
4.收費制度不合理,處罰力度不足
我國目前除了《水污染防治法》對水污染物實行排污收費、超額排污征收標準排污費這樣的制度以外,總體說實施的還是單項的超標排污收費制度,只是對超過濃度標準排放污染物者征收排污費,而并不將超標排污作為違法行為來加重處罰。在這種機制下,排污者只要不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就可以無償使用環境自凈能力資源,客觀上會造成企業密集地區排污總量無法控制的局面。
二、國外氮氧化物排污的標準
1.美國排污標準
美國從1994年制定了酸雨計劃,該計劃主要目的是控制酸性氣體排放量。該計劃的實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6年-1999年,計劃氮氧化物減排400000噸/年;第二階段:從2000年起,計劃減排2100000噸/年。1998年10月27日,美國國家環保局制定了全國范圍內的空氣污染減排計劃。2001年,美國環保局就減排計劃對全國經濟影響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分析報告,該報告分析得出結論,減排計劃不會對GDP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會導致全國電價上調。
2.歐盟排污標準
1988年,歐共體制訂了大型燃燒企業條例,首次針對大型燃燒企業制定了氮氧化物排放白哦準,并希望在1998年前,將各國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30%。1999年,歐盟對各條例進行了調整,綜合考慮各成員國氮氧化物的排放總量,各燃燒企業的燃料需求總量和燃煤需求量制定了最新的排放標準。
3.日本排放標準
針對工廠等固定發生源,日本在1973年8月第一次指定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此后對排放標準又進行了四次強化。
三、完善我國排污收費制度的建議
目前,我國已經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通過國家和各地區、各部門“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共識性努力,我國環境保護工作已經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但環境污染仍然十分嚴重。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仍然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因此,我國排污收費制度需要完善,具體有以下幾點建議。
1.應當確立“排污收費超標處罰”原則
目前,我國排污收費制度基本上實行單向收費制度,即只對超標排污者征收排污費。但是,僅對排污者收費,遠遠不能滿足于環境質量的控制要求,而且也使收費沒有與污染物對環境的損害聯系起來,沒有充分實現“污染者負擔”的原則,從而也就很難真正實現排污收費制度對保護和改善環境起到的積極作用。對超標準排污行為進行行政處罰,可以增強其震懾力,促使污染者進行治理。
2.研究調整排污征收標準,提高企業治理積極性
要堅持“誰污染誰治理”原則,逐步提高收費標準,明確各種排污費的收費目標。提高收費標準的原則是能夠補償污染治理成本。一些主要的污染物排污收費標準也要根據各地主要污染物控制情況,適時作出調整。
3.加強政府監督力度
我國急需建立污染源排放的統一監管機制,要有符合標準的監測系統,因此在整個監管的過程中需要政府的監督行為。排污企業不能任意的提高自己的排污標準,任意增加自己的排污量,必須滿足國家或地方有關法規對污染治理的基本要求。政府的排污監督權對于企業的排污將會產生重大的惡影響,從而達到環境保護的真正目的。
四、結語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環保意識的增強,環境保護不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頑固思想,隨著政府監管部門監管力度的增強和人類環保意識的加強,我國的排污收費制度將會不斷的完善,環境也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石榮.我國排污收費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
[2]伍世安.改革和完善我國排污收費制度的探討[J].財貿經濟,2007.
[3]白宇飛,王冠群. 我國排污收費制度的變遷歷程及改革完善措施[J].學術交流,2011.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