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娃倉決
摘 要:物理學科的特點之一是較抽象,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尚不完備,所以學好物理對初中生而言較為困難。新課改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全面發展、有創造力的學生。在學習交流中,教師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充分體現教師性作用,相互學習、討論、激勵、了解及鼓舞。讓師生互動學習,既教又學,既學又教,樂中求學,學中求樂,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關鍵詞:初中物理;互動教學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課堂是一個活生生的以人為主的舞臺。就初中生青少年時期的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于幻想。但他們這種學習積極性往往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鉤,遇到較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便很快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們必須采取互動的方式,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這樣通過互動交流,使學生和老師都能共同進步。現就初中物理課堂中本人的幾點看法與體會與同行共勉。
一、新型教學關系
在物理教學中我們應注重互動教學。具體的來說,物理本是一門基礎性集實驗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初中物理結合生活實際的知識和實驗較多,需要學生動手動腦,不斷掌握知識,相互探索規律,逐步獲取和掌握思路和方法,進而增長自身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首先,應正確正視師生關系。無論是課堂還是課下,教師應主動與學生溝通,挖掘學生的潛力,狠抓學生思維方式的變換,對其有弊端的應對癥下藥予以糾正,進而達到教學目的和良好教學效果。加強學生主體性建設,學生是班級的主體,更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更多地是讓學生在物理實驗中探研學習,使其在實踐活動中獲取創造性的認識。
其次,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自主確立學習目標,主動地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的認知結構,對其書本知識和實驗內容進行加工、改造并吸收,把所學的新舊知識進行重組,并有選擇的吸納,大膽創造出自己所獲得的成果,積極地將科學科知識轉化為精神財富,并能用于實踐。
二、互動教學模式
教與學是一種互動關系,也是一種“對話”關系。在現代教學理論與實踐中應逐步探索并形成一種探討式教學模式和方法,然而在諸多實踐中并沒有形成適合義務教育的方式與方法。現在的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一個“協助者”,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設置恰當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在認知上沖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去建構起適合于自己的一種新的認知結構。為此。在教學上要明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的對話關系。這種關系以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為基礎,在理解和對話中形成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的教學模式,從而讓學生感悟情境體驗意蘊和內涵并從中獲得交流、獲取新知。
其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背景和教學內容,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提出相關的中心問題。接著,通過系列實驗和問題,交叉地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逐步來解決上述中心問題。例如,對于初中物理《奧斯特的發現》一課,通過演示實驗,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研究目標,即通電導體的磁場與哪些因素有關?進一步引導學生親自參與設計通電螺線管的實驗。在實驗中要求一個學生幫助一個學生,實行生生結合,師生互動,通過實驗探究、信息交流,最后由學生小結歸納,解決提出的問題。這樣一系列的活動,激起了課堂教學中一個接一個,一環緊扣一環的認知沖突,從而促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
其二,要大膽創新實踐,重新融合教學內容,科學分配上課的時間,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去質疑、去總結,充分實現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作用。例如,對于初中物理“電與熱”的一課,先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要求各組小結電流的熱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課堂交流時,學生紛紛發言,從生活實際出發,利用生活中的用電器在工作時都伴有發熱現象感知熱現象,從現象到概念,從熱效應到電能的轉化,還有的學生大膽運用控制變量法對熱效應的影響因素提出可疑觀點(如:電壓大小、電流大小、電阻大小、電功率大小、通電時間長短等),使學生在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該實驗中要注意觀察什么、思考什么、能得到什么,讓學生一一提問,一一地解決問題。這樣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教師引導、優化擴展,真正實現了“互動教學”,有利于學生加速建構良好的知識結構。
三、互動學習氛圍
現代教育教學背景下,我認為最能激勵學生學習的是良好的互動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是在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相互探討、激勵中產生對某一事物的認知沖突。解決沖突不是一人單調的解決而是在好的學習氛圍里,在其他人的幫助或共同作用下獲得交流,獲取新的知識結構。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學生也不僅僅是在學或在被教,同時也在學中教,在被教中學,使師生互動、結合共進,教中有學、學中有教,相輔相存、相互依托的互學模式。既促進了教育教學又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師生在樂中教和學,在教和學中求樂。
總而言之,新型互動教學,需要教師對物理課堂和實驗進行精心設計,需要教師集聚大量教學素材,需要大量投入時間備課,關鍵是備好教材和學生,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動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對班級學生采用恰當的方式與方法進行互動教學。讓學生樂于學物理,喜于物理實驗,習慣探索思考。讓師生互動學習,既教又學,既學又教,樂中求學,學中求樂,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汪青.初中物理情境教學模式微探[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5(9):58.
[2]李華.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微探[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5(47):69.
[3]薛東海.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微探[J].中學物理,2015(14):83-84.
[4]劉強.情境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體現之微探[J].都市家教月刊,2013(7):160.
(作者單位: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