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英

2015年12月24日,我們一行創作人員在張伯威副院長的帶領下驅車來到丹東鳳城市大梨樹村進行實地采風。這次采風的目的是為歌頌與宣傳大梨樹村原黨支部書記毛豐美同志先進事跡而進行音樂創作。
最初以為這只是一次例行的采風活動,但是大梨樹村那格外晴朗的天氣實在令人心曠神怡,不禁感嘆這真是一片山清水秀的沃土。但當我們學習了毛豐美書記生前的事跡之后才知道,面前這片沃土是經歷了怎樣的艱辛才呈現在我們眼前。在毛豐美還在擔任生產隊大隊長時,大梨樹村本是另一番模樣,當時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而到了2013年,大梨樹村的總產值達到14.2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余元,正是在毛書記的帶領下使大梨樹村走上了富裕之路,并獲得“遼東第一村”“全國文明村”的美譽。在他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期間,他始終堅持“作為一名來自農村基層的代表,要為農民兄弟說話,要敢講真話,讓黨和國家了解真實的農村,這才能對得起人民代表這個光榮的身份”。為了解決污水治理、糧價低、農村電費價格、農業稅等問題,毛豐美多次在全國人代會上激動發言、積極爭取,使問題最終都得到了解決,而他也實實在在地成為中國農民的代言人。
走進大梨樹村,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在被當地人稱作“花果山”的山頂那9.9米高的火紅的“干”字碑,這是大梨樹村廣場的標志性建筑,毛書記曾說:“9.9米高的意思是要‘久干,富了也不能忘了干”。而矗立在廣場上的“公雞”“月亮”和”太陽”三個雕塑寓意“雞叫亮天干,披星戴月干,頭頂烈日干”。這就是毛書記提出的“干”字精神,而他也實實在在地干了太多造福一方百姓的事情,也正是這些感人事跡深深地打動了我,尤其在紀錄片中看到曾經那么一位意氣風發的東北大漢被疾病折磨得瘦骨嶙峋,卻還在關心三農問題的解決進程,真想由衷地說上一句:毛書記啊!您太累了,您放心吧,別再牽掛。
結束了在大梨樹村的采風,我的腦海里依然浮現著毛豐美書記的身影,尤其是他那雙眼睛,那眼神里充滿真誠與善良、堅定與激情,更充滿深深的渴望。相信您一定能看見,如今的家鄉越來越美,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