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

近日,由教育部和青島市政府共同主辦的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在青島舉行,這是目前全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中小學生藝術盛會,展演活動三年一屆。
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以“陽光下成長”為主題,展演活動期間,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共計約7D00名師生參加藝術表演節目現場展演、藝術作品展覽、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藝術教育科研論文報告會和藝術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其中,藝術表演類節目展演共分聲樂、器樂、舞蹈和戲劇、朗誦5個類別,合計9場現場展演。
展演為媒,增進港生對中華優秀文化藝術感情
為了充分利用好藝術展演活動平臺,加強與港澳地區師生的交流,增進彼此的理解和認同,本屆全國展演活動首次邀請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學生參加,香港有7所學校的6個節目參加聲樂、舞蹈、器樂3個藝術類別展演,參演師生130人;澳門有兩支隊伍參加舞蹈展演,參演師生共計60人。
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香港代表團團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藝術教育)戴杰文接受大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香港是第一次參加展演活動,學生都很高興、很激動,他們能通過活動與不同地方的學生交流,觀摩他們的藝術水平。更重要的是,香港學生通過觀摩和參觀了解國家特別是青島在藝術教育方面的發展,從而加深了對國家文化的認知,增加了認同感。”
戴杰文認為,藝術展演活動為兩地學生藝術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臺,香港學生在參觀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時看到了不同形式的民間藝術,不僅開拓了香港學生的視野,也加深了他們對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的感情和了解,認識到民間藝術的寶貴和傳承價值。
戴杰文表示,希望通過參加這次展演活動了解更多民間藝術形式,將來有機會把香港的民間藝術帶到內地進行交流。
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香港代表團秘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體育)何振業曾多次到內地學習交流、旅游觀光。何振業表示,香港特區政府每學年每生補貼3000港幣,以此鼓勵港生到內地交流和旅游。何振業說,將來將爭取更多機會帶香港學生到內地參觀交流。
香港如何平衡學生課業與藝術愛好關系?
近年來,內地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成效顯著。
內地從2006年起每年對200余所普通高校一年級新生的美育調查表明:近80%的被調查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接受TZ規的藝術課堂教學,62%的學生參與了學校的藝術社團或興趣小組,33%的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藝術技能。調查還顯示,67%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
在香港,如何協調中小學生課業與藝術活動的關系?“藝術教育是調節學生生活的關鍵元素,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戴杰文表示,香港有8個學習領域,藝術教育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香港學校很重視藝術教育,設有藝術教育課堂,也會組織大量、豐富的藝術活動。我們希望進一步加大藝術教育推廣力度,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能參與到藝術活動中來,從而提升他們的美育水平。”
戴杰文介紹,香港政府每年都會舉辦面向學生的音樂節、舞蹈節、戲劇節、朗誦節,除政府舉辦的藝術節外,校內和校際也會舉辦相應的活動,或者組織學生參加國際性的藝術活動。
九龍華仁書院學生、終極合唱團團長霍憲宏,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學生、庇理羅士女子中學高級合唱團團員譚欣盈代表港生參加本次展演活動,他們接受了大公網記者采訪。譚欣盈介紹,九龍華仁書院和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兩所學校組成了終極混聲合唱團,這次參加比賽的學生是從合唱團中選拔出來的。
談到在繁重的課業負擔下如何兼顧藝術愛好時,霍憲宏坦言十分困難,“在香港,學習非常重要,騰出時間來練習合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們表示,很珍惜這樣的表演機會,希望有機會多到內地進行藝術方面的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