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
近日,中日韓三國榮獲“東亞文化之都”稱號的九座城市的民間藝人,亮相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向觀眾呈現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視覺盛宴。
在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活動現場,精彩紛呈的表演讓在場觀眾直呼過癮。由鎮海區招寶山街道后大街社區藝術團帶來的廣場舞《十里紅妝》表現了寧波的民間婚俗,伴隨鑼鼓聲聲喜慶登場,一排浩浩蕩蕩的婚嫁隊伍慢慢進入眼簾,精致的服飾妝容、逼真的場景道具再現了古時候寧波大戶人家娶親嫁女的浩大場景。
日本奈良帶來的節目是舞太鼓。太鼓是日本的代表性樂器,古代被作為迎神之用,不論宮廷、戰爭、歌舞劇中都有太鼓的影子。舞太鼓是將太鼓融入了舞蹈的一種鼓舞,隨著音樂不同而風格各異。此次表演的團隊舞太鼓“ASKA組”成立至今已有25周年,是一支極具代表性的日本太鼓團體。日本太鼓確立為舞臺藝術,并兼備日本之美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由韓國濟州傳統藝術表演開發院帶來的韓國傳統農樂《四物巫戲》,將韓國的農樂搬到舞臺上進行表演。是一種集演奏、舞蹈、游戲和雜藝于一體的韓國綜合藝術。
開幕的瞬間,現場響起巨輪威武雄壯的汽笛聲,預示著一場締結友誼、文化繁榮之旅的盛大開啟。
舞臺上巨輪的艙門緩緩打開,在東亞文化之都城市代表的引領下,與觀眾一起步入2016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的精彩空間。
此次“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包含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傳統藝術展演、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傳統工藝品及衍生品設計大賽等五大系列數十項活動。
在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上,日本奈良的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了奈良團扇等非遺制作技藝。
奈良團扇的起源,據說是古代春日大社的神官們,把制作結實的茶色團扇作為手工副業開始流傳,到了江戶時代中期,才出現了現在人們所看到的裝飾繁復的美麗團扇。奈良團扇以其傳統的直角切入點刻技法,雕刻出形式多樣的浮雕圖案,成為人氣極高的奈良特產。
韓國的非遺傳承人展示了木漆工藝等非遺制作技藝。漆工藝是指利用漆樹流出的液汁作為涂料的工藝。韓國的四季分明,梅雨季節的夏季悶熱潮濕,所以樹木生長旺盛,寒冷干燥的冬季樹木生長緩慢,經過漫長歲月,生成年輪。木漆工藝享有自然的木紋和木材的溫性,鮮明地區別為精美的女用家具和簡潔的男用家具。
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傳統手工藝及衍生品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展上,銅雕龜紋壽康壺、鐵制龍鳳桌燈、泥金彩漆婚慶用品系列等300組精美的創意產品,在展會現場呈現出一幅幅詩意的生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