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軍

夏天的夜晚,聰聰和爸爸正在院子里納涼,感受著自然風帶給他們的涼爽與舒適。星星調皮地圍繞在月亮身邊,眨巴著小眼睛。
突然,聰聰的目光被院墻上的一盞燈吸引:幾只飛蛾圍繞著墻燈不停地飛來飛去,有的飛蛾竟然“鼓足勇氣”撞上去,失敗之后,重振翅膀,再一次朝著墻燈飛去……聰聰觀察了好一會兒,幾乎所有的飛蛾都在做著同樣的,它們覺得很重要的事情,而且一次接著一次,不懼失敗。
第二天,聰聰在墻燈下看到了幾只飛蛾,不過,它們都不動了。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仔細觀察過這樣的現象?你思考過飛蛾為什么會朝著墻燈飛去嗎?
在生物學上,不同種類的昆蟲用不同的方法來辨認方向。有些昆蟲依靠食物,依靠同類個體的氣味;有些昆蟲依靠溫度高低、濕度大小來確定活動方向;有些昆蟲有很強的趨光性,在夜間飛行時利用光線來辨認方向。
在億萬年前,沒有人造火光,飛行的昆蟲完全靠天然光源日光、月光或星光指引飛行,判定方向。夜間飛行的昆蟲為了保證航向不變都要尋找一個遠方的亮點作參照,這是億萬年生物進化的結果。由于太陽、月亮、星星距離地球都很遠,它們發出的光線照到地球上可以認為是平行直線。飛蛾總是使月光從一個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繞過障礙物轉彎以后,它只要再轉一個彎,月光仍將從原先的方向射來,它也就找到了方向。這是一種“天文導航”。
飛蛾看到燈光,錯誤地認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這個假“月光”來辨別方向。月亮距離地球很遙遠,飛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飛行。可是,燈光距離飛蛾很近,飛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著固定的角度,隨著它不斷地飛,它要不斷變化調整角度,而軌跡也逐漸靠近光源,就像是繞著燈光轉圈,最后接觸光源,不斷往復,直到精疲力盡而死去。如果不幸是繞著火苗飛,那么……這就是“飛蛾撲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