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給國家安全帶來了新的隱患。如今,網絡輿論已經大大超越了傳統輿論的影響力,給社會秩序造成了沖擊,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的新因素。我國法律已經對網絡輿論有所規制,但是還存在很多不足和漏洞,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應當對網絡輿論有個全面正確的認識,從而不斷地進行法律規制和正確引導,使網絡輿論真正成為實現政治民主、建設政治文明有力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法律規制
一、網絡輿論的特點
網絡輿論作為一種新的媒體方式自出現以來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絡輿論是指公眾(指網民)以網絡為平臺,通過網絡語言或其他方式,對某些公共事務或焦點問題所表現出的意見的總和。它與傳統輿論方式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民主性更強
傳統的媒體向來都被比喻成國家和政府的喉舌,傳播宣傳的意味比較濃。導致了一方面群眾接受的信息比較有限和片面;另一方面則是接受信息的單方性,無法形成媒體輿論場。而網絡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對輿論的控制和對信息的壟斷,賦予每個人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使傳播過程中的傳受雙方變得更加自由和平等,公民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言論。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化的進程。網絡輿論的較強民主性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之一。
2.隱匿性、難控制性更強
網絡輿論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它的隱匿性和難控制性。對于傳統的媒體輿論,各國政府都有相關的法律、政策加以約束限制。傳統的媒體在輿論的過程中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直接的聯接,可以直接追蹤溯源到本人,即使使用筆名也很容易找到本人,因此個別時候存在著危險性和言語的局限性。而在網絡人際傳播過程中,互聯網是高度開放的空間,出于資源共享的需要,傳播的多個信息出口都不受新聞出版部門的審批,網民的真實身份是隱匿的,傳播主體通常使用的昵稱、ID、網名。這使得網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言論,而不必擔心會因為言論不當而受到威脅。這就使得網絡輿論控制變得復雜和難以操作。
二、網絡環境下的法律規制現狀分析及問題
我國目前關于網絡輿論規制的立法主要是《憲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民法》、《侵權責任法》、《刑法》(修正案七)、《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這些立法為網絡輿論的法律規制確立了基本規范。我國立法已經為網絡輿論的法律規制確定了基本法律規則,網絡輿論的規制并非無法可依。但是,這些立法無疑是粗線條的,無法解決網絡輿論實踐中出現的所有法律問題。具體而言,下列問題尚待立法解決:
1.網絡輿論監管體制和監管機制
目前實行的監管體制是分頭監管,主要由宣傳、文化、新聞出版、廣電、新聞辦、工信部、公安等部門進行監管。在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的工作中,目前需要七個部門聯合行動,說明監管體制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這也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由于對網絡媒體幾乎無法實行信息源頭審查管理,網絡輿論疏導中的政府職能需要轉變,管理機制需要創新。
2.網絡媒體的地位和責任
網絡媒體為網絡輿論提供了傳播媒介或信息平臺,在網絡輿論的生成和傳播過程中處于中樞地位。但是,目前對網絡媒體主要實行準入監管和形式上的年檢制度,缺乏有效的事中管理。網絡媒體經常以媒介中立和技術中立對其責任進行抗辯,“通知 + 刪除機制”也為其提供了護身符,網絡輿論傳播規范和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規范尚待建立,網絡媒體行業自律需要法治化。
3.網絡輿論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狹義的網絡輿論主體僅指網絡信息發布、信息參與及信息傳播主體。網絡輿論主體虛擬與虛擬主體是其中的核心問題和監管難點。網絡環境下的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法律內涵和法律保障需要重新界定。網絡輿論主體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及其權利邊界需要立法的具體指引。
三、完善網絡環境下法律規制的思考
網絡輿論給我國社會各個方面造成了威脅,必須加強網絡輿論立法,維護我國國家安全,這是完善立法的需要,也是網絡輿論法律規制上的未雨綢繆。完善相關立法應該從我國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立法技術,即時進行法的立、改、廢工作,從國內法和國際法入手,從多個角度維護網絡輿論領域的安全。
1.對現有法律進行清理,制定專門的法律
我國現行涉及網絡輿論的法律法規較為零散,不成體系,難以對網絡輿論秩序進行管控,有關傳統媒體傳播的法律也不能簡單的移植到網絡輿論立法之中。當務之急,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對相關法律進行法的清理工作,使現行涉及網絡輿論的法律形成結構鮮明、層次清晰的體系,以便于下一步國家對網絡輿論的立法完善。
2.完善刑法規定中的相關問題
網絡輿論犯罪問題是隨著近些年互聯網迅速發展而出現的,它巨大的社會危害性已經顯現出來,刑事立法有必要對輿論犯罪加以規制。由于網絡輿論犯罪具有其自身特點,在犯罪構成要素上與傳統的犯罪有一定區別,因此刑法有必要針對網絡輿論犯罪制定專門的條款。
3.積極參與國際立法,利用國際法維護國家相關權益
時代的變革使各國逐漸意識到,信息時代維護國家安全已經并非國內安全法律法規和一國之力所能解決,網絡空間秩序的維護需要各國的協作和共同努力。同時,國內立法者應該時刻關注國際相關立法的狀況,注重國內立法與世界網絡法律體系的銜接,避免在法的運行中產生國際摩擦和法律沖突。
四、結語
網絡輿論是充分發揮公民參與權,提高公民政治參與意識和推進民主的有效途徑。但是由于其自身特點及管理上的缺乏,導致其在發揮其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暴露出其弊端。目前只有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對網絡輿論中的負面影響進行必要的規制和引導,我們才能充分發揮互聯網在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形成與我國的社會制度和悠久歷史相適應的網絡輿論傳播環境,進一步推動我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
作者簡介:
崔坤(1995—),男,籍貫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本科生。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