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嵩妹
內容提要
中國古典舞是新中國老一代舞蹈家精心打造,具有中國獨有特色的舞蹈表演形式,它不僅訓練體系中借鑒和融合了芭蕾舞及中國戲曲、武術等優秀的訓練方式方法,同時在舞蹈作品方面創作出了能夠激起國人奮發圖強的優秀作品,把眾多古代歷史事件及人物盡可能藝術地呈現給觀眾。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國各類舞蹈比賽涌現出的古典舞作品,不僅豐富了舞蹈藝術領域,而且在比賽中不斷發展完善教學和創作手段,使古典舞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舞蹈體系,成為各類比賽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但是縱觀當今中國古典舞藝術作品不難發現題材表現都是以反映古代歷史人物、事件為多,作品表現的內容形象大都是古代的:人物是古代的,題材是古代的,服飾是古代的,不然就不叫古典舞,真正能夠反映現實主義的題材寥寥無幾。
隨著時代的發展,古典舞在訓練體系中不斷的提高,但是在舞蹈作品等創作方面卻少有反映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觀之發展,希望舞蹈界同仁們能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建立經得起人民檢驗的評價標準。”順應時代多創作出反映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舞蹈作品。
關鍵詞
中國古典舞貢獻存在的問題發展
1.中國古典舞對中國舞蹈的貢獻
中國古典舞是新中國老一代舞蹈家精心打造,具有中國獨有特色的舞蹈表演形式,它不僅在訓練體系中借鑒和融合了芭蕾舞及中國戲曲、武術等優秀的訓練方式方法,同時在舞蹈作品方面創作出了能夠激起國人奮發圖強的優秀作品,把眾多古代歷史事件及人物盡可能藝術地呈現給觀眾。順應時代的潮流,為黨和國家政治的執行和國家政策的傳達真正起到了宣傳喉舌的作用,為中國文藝事業的繁榮昌盛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古典舞不同于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加之漢族地區的地域不同也有不同的地方性舞蹈,因此,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蹈就有幾十、上百種之多。就每一個民族民間地區而言,確實有其獨特性和地方特色,展現了我國絢爛多姿的民族民間風采。然而,能夠真正代表中國統一的舞蹈表演體系的則只有中國古典舞才能在國際舞臺上一展身手。
中國古典舞在創建初期,老一輩舞蹈家們嘔心瀝血,潛心鉆研。如何才能找出符合我國國情,創建具有中國自己特色的訓練體系。在不斷的摸索探究中,他們本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文藝指導方針,大膽創新,認真研究。在舞蹈基本功訓練方式中,吸取具有百年歷史的芭蕾舞訓練方法,借鑒芭蕾舞對人體訓練的科學性和百年的訓練經驗,同時按照芭蕾舞訓練中開、繃、直的要求為準則,加強了對人體肌肉能力的綜合訓練,使得身體線條更加完美。把桿到把下的技術技巧讓中國古典舞的表現形式更加多種多樣,而且還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進,創作出更加豐富的復合技術技巧。中國古典舞的軟、開度吸納了藝術體操的訓練方法,也讓現在學習舞蹈的學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空間,而且現在的控制能力也大幅提高。古典舞中在技術技巧方面不僅把芭蕾舞中的技巧運用得淋漓盡致.還能夠不斷地創新。“揮鞭轉”就是從芭蕾舞中的“fouette”學習而來,它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旋轉能力,而且還加入了翻身技巧,運用起來更能展現中國的韻味。還有包括“四位轉”“平轉”等等。在跳躍方面同樣借鑒了芭蕾舞中很多我們以前中國舞蹈沒有的大跳,并且把這些跳轉的技巧加以改進融入了適合中國舞蹈的元素。
但是,只有外國的東西并不能詮釋中國古典舞的藝術表演形式,因此,老一輩辨蹈家把中國的戲曲、武術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技巧元素巧妙地融入了舞蹈基本功訓練之中。京劇中的“起霸”“趟馬”“圓場”等等在古典舞的步伐上不僅體現出舞蹈的靈活,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風格的特征。“起霸”的穩健扎實很能表現英雄人物的氣概;“趟馬”腳下的靈活帶動整個身體的運動走勢;“惻場”如同行云流水,就好像人在云端行走一般。“山膀”“拖掌”“按掌”“云手”,還有各種從戲曲和武術中借鑒過來的翻身、蹦子、跟頭等技巧,都充分體現出中國古典舞的特有風味。這只足訓練舞蹈演員基本功的一個方面。中國文化的圓潤流暢含蓄深深地影響著舞蹈的表現方式.同時有別于芭蕾舞那種造型化雕塑感,為了使舞蹈演員身體在表演中能夠流暢舒展,唐滿城、李正一老師率先創立了古典舞身韻訓練方法。古典舞身韻從武術太極劍、戲曲水衲中找到了適合古典舞的神韻,這樣基本功、身韻綜合起來的訓練,形成了中國古典舞一整套體系。它不僅能把一個普通人訓練成一名優秀的古典舞演員,而且體現中國舞蹈作品時能夠很好地表達適合中國人物的情感。
這種中西結合體現中國風范的舞蹈。最終確立了延續至今的一整套包括舞蹈基本功、身韻的完整訓練體系,為中國古典舞的創立奠定了基礎。也為中國卉典舞的發展建立了相應的標準。
2.中國古典舞的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文藝方針指導下,中國古典舞同其它藝術形式一樣,創作出了大量民族舞劇作品,為新中同的政策宣傳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極大的貢獻。雖然“文革”前中國古典舞舞蹈語匯還沒有發展到如今的水平,但足也看到了古典舞的錐形。當時隨著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老一輩舞蹈創作者們用他們對新中國的熱愛,創作了具有代表中國民族的舞蹈作品《寶蓮燈》《魚美人》《小刀會》等。從神話故事到反映抗擊侵略者的作品,無疑都是響應黨的號召,激勵全國人民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間,整個文藝處于一個低谷時期,古典舞同樣沉陷之中,全國人民只能看到樣板戲的幾個作品。
“文革”結束后,黨中央撥亂反正,黨的陽光再次照耀在祖國大地,沖破了長期以來“左”傾錯誤思想的禁錮,束縛在人們心中多年的積怨終于得以釋放,同時被打倒的“牛鬼蛇神”重新獲得新生,藝術界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氣象,這也激發了舞蹈創作者的極大熱情.新的舞蹈作品如雨后春筍紛紛面世,大量的中國古典舞作品涌現出來。隨著中國舞蹈的形式分類.芭蕾舞、民族民間舞、中國古典舞、現代舞等形成了各自獨有的特點.這期間,中國古典舞以它特有的藝術形式更加確立了在中國舞蹈界的地位。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國各類舞蹈比賽涌現出的古典舞作品,不僅豐富了舞蹈藝術領域,而且在比賽中不斷發展完善教學和創作手段,使古典舞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舞蹈體系,成為各類比賽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存眾多舞蹈比賽中含金量較高的有“荷花杯”“桃李杯”“CCTV舞蹈大賽”等在這些比賽中中國古典舞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舞蹈作品還是舞蹈演員參賽水準,都是比賽的重頭戲。通過比賽檢驗了舞蹈學生平時訓練水平,也是對中國古典舞訓練的檢驗,通過比賽發現能夠適合發展和提高訓練水平的新技術技巧.再把訓練的成果運到舞蹈作品中。舞蹈作品題材豐富,人物形象鮮明,太多表現中國人民勤勞勇敢、歷史英雄和重要事件。單、雙、三群舞形式多樣,古典優雅,呈現出多彩完美的舞蹈風格。具有代表性的院校和義藝團體有北京舞蹈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沈陽音樂學院、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他們的舞蹈作品無疑代表了當今中國古典舞最高水平。
3.當今中國古典舞存在的問題
但是,縱觀當今中國古典舞藝術作品,不難發現大多題材表現的都是以反映古代歷史人物、事件為多。作品在現的內容形象大都是古代的,人物是古代的,題材是古代的,服飾是古代的,不然就不叫古典舞,真正能夠反映現宴主義的題材寥寥無幾,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以一種新的舞蹈表現形式演繹舞蹈作品們人們普遍把它稱之為“當代舞”。問題是現存的古典舞題材人們都習慣于認為只有用古代題材、穿著古代服飾那才叫古典舞,那么,如果長此下去中國古典舞將如何表現當代社會主義新風尚?怎么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中國古典舞?如今,歷史題材和人物已經挖掘得將近枯竭,甚至連地下墓葬中的人物都挖掘整理成舞蹈作品。不是說這樣不好,古典舞的創建和傳承和傳承要靠歷史厚重的文化沉淀基礎發展而來。由于歷史的原因出現了古典舞文化的斷層,需要靠文字的捕述和挖掘壁畫等經過舞蹈工作者們的勤勞動,才獲得今天的古典舞表演形式。但是,任何事物都是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只有不斷地改革才能有新的生命力。
“文革”期間先拋開政治不談,單就藝術作品而言.現代京劇選用反映近當代歷史人物和事件,唱腔明亮,吐字清晰,利用交日向樂伴奏,“西皮”“二黃”“老生”“青農”“花旦”經過改良.同樣被人民大眾所接受。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用西方的舞蹈形式和中國元素相結合。同樣表達了現實革命主義浪漫情懷。如今題材單調,人物形象匱乏已經到了該改革創新的時代了。
4.中國古典舞未來的發展
2015年9月中其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會議》指出“文藝是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