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
呼吸也有許多學問,學習正確的呼吸方法對歌唱藝術是很重要的。
那強而有力的聲音,或強或弱,或長或短,或高或低,不僅僅來自于天賦,更是一種富有規律和方法的藝術手段。甚至有人說: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
呼吸運動包括兩個過程,即吸氣和吐氣:
吸氣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氣息時使下肋骨附近擴張起來,腹部方面,橫膈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用力收縮,不擴張。背部要挺立,脊柱幾乎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是可以動的,而且必須向下和向左右擴張,這時,氣推向兩側與背后并貯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緩緩將氣吐出。
吐氣
唱歌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態。這里還有一個保持呼吸的問題,要保持住氣息,就必須在唱的過程中永遠保持吸氣的狀態,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這就是所謂氣息的對抗。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覺,整個身體表情都應該是積極放松的,緊張的部位就是橫膈膜、兩肋,兩肋就像是一只充足氣的氣球一樣,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也就是說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這就牽涉到一個氣息支點的問題。
說到這兒,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唱歌時的氣息支點。
唱歌時要有個支持點,意思就是聲音要有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就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當我們咳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唱歌時往往會出現臉紅脖子粗、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等等的狀況,都是與氣息支持點沒有保持住有關。反之,如果我們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點的感覺,那么,當我們歌唱發聲時,便會感覺到聲音仿佛落在了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持了,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
但是對于不同的歌曲,對呼吸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練習時就要掌握好方法。
急吸緩呼式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口、鼻迅速把氣息急促而深入地吸到肺葉下部,并將氣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緩呼的要求呼出。我們在演唱實踐中經常會用到這種呼吸方法,因為在歌曲句與句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吸氣不允許你有很長的停頓時間,往往采用偷氣的辦法來吸入,且要吸得不讓人發現,這就是急吸緩呼的作用。為了培養呼吸的控制力,我們可以采取一些練習曲及歌曲中的某些樂句做帶詞的練習,效果較好。
意大利歌唱家卡魯索曾說過: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對于呼吸器官的操縱和運用是否建立了強固的基礎。方法是手段,練習才是根本,只有打牢基礎才能成就輝煌的歌唱事業,大師們尚且如此,我們又有何理由不為之呢?
緩吸緩呼式
這是我們在訓練和歌唱時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將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將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也就是腰圍擴張),小腹向內微收。這種吸氣要求自然放松,平穩柔和地進行,就像我們去聞花的芳香,用力不要太大,但一定是深呼吸運動,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再慢慢呼出。呼氣時,注意保持吸氣狀態,控制住兩肋和橫膈膜,使氣息平穩、均勻、持續、連貫地慢慢吐出。有一種感覺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呼氣時下肋和橫隔膜的保持狀態:就是在緩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塵的動作,這里需要長長地吹氣,也就是在做長音的呼氣練習。我們常說:“長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蠟。”這是對吐氣非常形象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