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炎
摘 要:《人生》一書的主線便是圍繞高加林的人生經(jīng)歷展開,其中劉巧珍作為文中重要的女主角之一,他與高加林的愛情故事作為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之一,總是會給我們一種特殊的感覺。她美麗、質(zhì)樸、單純,認真、執(zhí)著的面對愛情,但是最終卻還是以悲劇而告終。因此,本文淺談巧珍的愛情以悲劇告終的原因。
關(guān)鍵詞:劉巧珍;愛情故事;悲劇原因
我國古代民間故事中,常常有著“多情女子負心郎”的說法,當然古代詩詞中也有不少類似的故事,他們都演繹了很多魂斷玉銷的愛情悲劇。從《詩經(jīng)·氓》中的女主角發(fā)出“靜言思之,躬自悼矣”[1]的哀嘆,到《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2]的無奈,再到《人生》中的劉巧珍“去吧!決絕不會連累你!”[3]的無私的愛,她們都一次次的震撼了我們的心靈,她們的愛情悲劇似乎都有著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對愛情的無比真誠最終卻以被拋棄的悲劇結(jié)束,這樣的人生命運安排,不禁讓我們?yōu)樗齻兊牟恍以庥龈械酵锵В瑫r也對那些拋棄她們的負心郎感到憤怒。在路遙的這部小說《人生》中,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悲劇,社會環(huán)境因數(shù)當然不可忽視,但是作為這出愛情悲劇的女主人公,巧珍自身對愛情的認識以及選擇也是導致她悲劇的主要原因之一,她是一個有著“金子般的心”[4]的女子,她的悲劇打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也引發(fā)了我們對她愛情悲劇的進一步思考。
一、巧珍愛情悲劇的原因
巧珍與高加林的這場愛情故事,前期總是能讓人感動,因為巧珍用她那最真誠的愛細心的呵護著她的心上人,然而到最后,她被高加林拋棄,在傷心與絕望中草率結(jié)婚,從根本上斷絕了自己對加林的所有幻想。反觀巧珍的這出愛情悲劇,加林的負心的確令人感到可恨,但是巧珍自身的一些問題也是導致悲劇發(fā)生的重要因素。
首先,巧珍對高加林并沒有真正的了解過。從表面上看,巧珍從知道什么是愛情開始就對加林產(chǎn)生了好感。可是,加林的內(nèi)心想法是巧珍所不了解的。高加林讀過高中,讀書期間的生活方式也與生活在農(nóng)村的莊稼人完全不同,可以說“身上的泥土味被沖洗得差不多了”。[5]他眼界開闊,向往著外面更為廣闊的天地,不愿意一輩子呆在土地上。因此,在高加林被下了民辦教師后,他內(nèi)心里那種對自己未來生活的幻想之火根本沒有熄滅,他的心思一直都在那幾十里之外的世界里。因此當加林踏上去鎮(zhèn)里做通訊干事的道路時,巧珍的愛情悲劇也就慢慢開始了。
其次,巧珍與加林的愛情產(chǎn)生的過于突然,因此沒有牢固的基礎去鞏固她們的愛情。巧珍在加林的民辦教師被撤之后,向處在人生理想破滅的悲苦困境中的他表露了愛慕之情,同時加林也是在毫無準備的接受了巧珍的愛情。但是高家林并不甘心自己一輩子呆在土地里,他渴望的是外面的世界。所以,從根本上說,巧珍與加林的這份愛情是不牢固的,而巧珍正因為沒有看到這一點才導致她的愛情悲劇的發(fā)生。
最后,巧珍對加林的是一種過于盲目的崇拜。巧珍沒有上過學,但是她的內(nèi)心世界卻極其的豐富,她覺得自己沒文化,因此常常有一種深刻的自卑感,同時也促使她在心里就想找一個她覺得更有意思的人作為人生伴侶,而她認為的這個更有意思的人就是高加林。“巧珍剛懂得人世間還有愛情這一回事的時候,就在心里愛上了加林。”[6]因為她覺得加林是個有文化、有風度的人,因此他身上的所有東西都被她無限的放大,并且將它們?nèi)靠醋鲀?yōu)點而盲目崇拜著,“她同時也非常喜歡他的那一身本事:吹拉彈唱,樣樣在行;會安電燈,會開拖拉機,還會給報紙上寫文章哩!再說,又愛講衛(wèi)生,衣服不管新舊,常穿得干干凈凈,渾身的香皂味!”[7]正因為這樣,才產(chǎn)生了巧珍對加林盲目的愛情,甚至是沖動而失去理智的愛情,因為她認為如果和加林生活在一起,“就是跟上他跳崖也值得!”[8]同時,對加林的盲目崇拜導致她產(chǎn)生了對加林的盲目的服從,加林叫她刷牙,她便不顧同村人和家人的嘲諷與制止,一大早便在田畔上刷起牙來;加林說水井太臟,去城里弄漂白粉,她便穿得整齊后與加林并肩進出村子,全然不顧村民對她們所作所為的議論,因為她覺得凡是她的加林哥說的都是對的,加林哥叫她做的也是對的,因此導致她在這份愛情上失去了主動權(quán)而處于被動地位,最終導致自己被她信賴、崇拜著的加林哥殘忍的拋棄。正如柳青所講:“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9]巧珍在她懂得愛情的時候,選擇了一個錯誤的人,導致了這段錯誤的愛情。
二、結(jié)語
巧珍是《人生》中最能沖擊讀者心靈的人物形象,她以她那“金子般的心”打動了無數(shù)人,她真摯的對待愛情,卻最終以悲劇結(jié)束了她曾引以為豪的愛情,讓人在感動惋惜之余對導致她愛情悲劇的原因深深的反思。愛情,這個人類社會里最為特殊美好的東西,需要我們清楚的認識它、理性的把握它,才能使它成為我們?nèi)松缆飞献顬閯尤说娘L景。
參考文獻:
[1]郁賢浩《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第29頁。
[2]郁賢浩《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第47頁。
[3]路遙《人生》,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年3月第2版,第194頁。
[4]同上書,第248頁。
[5]同上書,第17頁。
[6]同上書,第40頁。
[7]同上書,第40頁。
[8]同上書,第40頁。
[9]同上書,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