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中國體育改革和發展》指出:“中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全面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知識,思想道德,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中學學生的認知能力在20歲以前快速增長,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發展,中學生的意志逐漸從被動發展成有一定的主動性。他們往往表現出強調獨立思考的和不愿意別人干擾的傾向。由于他們獨立性的增強,在制定自己的目的時,有時往往不切實際,常常富于幻想,在行動中容易出現過于高估自己的能力,長促行事,最后犯下了不可彌補的錯誤。現在青少年犯罪趨勢逐漸上升,要杜絕這一現象的發生,我們應該加強青少年的素質教育。他們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它們的素質關系到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能否提高,關系到國家的未來與興衰。由此對于青少年的素質培養是非常關鍵的。我們可以通過中學體育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素質。中學體育教學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認識周圍環境事物而生存,并能挑戰其環境事物而貢獻服務社會,它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教學在實現素質教育中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
1中學體育教學對開發學生智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青少年時期是長知識重要階段,要加強體育教學來提高學習效率增長他們的知識。中學體育教學能夠促進學習的智力開發。
1.1體育教學可促進大腦的開發與利用,增強神經系統的功能
1.1.1現代醫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右腦的信心容易記憶,容量和形象思維能力都大大超過左腦,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以使右腦得到充分的鍛煉,從而提高人的記憶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與其大腦的物質結構和機能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堅持經常的體育鍛煉能保證大腦能源物質與氧氣的充足供應,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發育,有利于提高大腦皮層細胞活動的強度,均衡性和靈活性,以及分析綜合能力,為智力發展創造良好的生理條件。
1.1.2體育活動不僅能使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更加集中,使其對體內外刺激的反應更加迅速,準確為智力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而且還可以提高人的視覺、聽覺、本體感覺、神經傳導速度、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促進神經系統功能的增強,從排球運動員身上我們能發現“從小進行系統訓練排球的青少年不僅僅反應在速度,靈敏上,還是智力商指數上都優于對照組。在中學體育教學時,應讓學生多參加運動,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習效率。
1.2中學體育教學可提高腦力勞動的工作效率
1.2.1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時,大腦皮層的有關區域常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并隨著學習時間的延長而產生保護性抑制,導致學習效率降低。這時我們可以通過體育教學進行身體鍛煉,使得與文化學習有關區域的腦細胞休息,這樣有助于消除腦力勞動產生的疲勞,提高文化學習的效率。
1.2.2學生體質的增強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又能使其精力更加充沛,具有持久地承擔比較繁重的文化學習任務的能力并能充分地挖掘與開發學習的潛力。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體育游戲來發展學生的智力,在不少的體育游戲中,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具有智力因素。例如“反口令”、“風馬牛”來回報數等游戲都需要有急智,才能快速準確的完成游戲。這些游戲都是開動腦筋.啟發思維,對學生的智力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中學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有重要作用
學習體育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能夠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例如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安排競賽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競賽活動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他是在同等條件,同等規劃,同等要求下,超越自我,并戰勝別人的活動,也是檢驗、展示自己實力的最佳機會,結合青少年學生強烈的自尊心和表現欲望強烈,遇事不服輸的心理特征,抓住他們渴望在集體活動中表現自己的才能和成就,以獲得其他同學的尊重和信任,所以課堂中運用競爭活動很容易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勇于進取的精神。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時要有一定的原則:
2.1目標遞進
讓學生堅持這一原則使學生循序漸進,保持競爭的自信心和持久性。體育運動的競爭都是具有具體的目標的,目標可分為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我們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通過“逐步升級”的階段性目標,漸次達到總目標的不斷追求從而保持良好的競爭狀態。
2.2公平性與自主
有公平才能合理競爭,才能保證參與競爭的心理平衡和不斷進取的決心。創造公平環境是培養競爭意識的前提條件。學生的主動意識是培養競爭意識的內在驅動力,有了主動意識才會用心去做,才會積極,才會拼搏,競爭意識的培養必須,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團體的力量,積極配合他人,積極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的精神。
3中學體育教學對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某些人道德素質的每況愈下,道德淪喪現象也是屢見不鮮,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當務之急,但道德的修煉不是坐而論道就能夠功德圓滿的,道德養成需要學生個體的身體力行。體育教學有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和生動的教學活動。它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的載體。通過體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學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頑強意志品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所有人的責任,青少年也毫不例外。中學體育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教育學生保持與社會價值取向一致的行為。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從實際出發,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去體驗來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作者單位: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云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