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地榮
在小學低段,孩子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導,他們的思維往往是借助外在的圖像來形成自己的認知。所以,通過看圖來練習觀察、想象和表達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但他們的思維往往又是跳躍的、片面的,缺乏足夠的想象力,這就有必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提高他們的觀察和想象力,并進一步練習口頭和書面表達。為將來的作文打下基礎。
一、以形象、直觀教學為重點,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寫話
低段小學語文課本上基本上每篇都有插圖,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插圖,在講解課文之前讓同學們觀察,思考,并用幾句話把內容講出來。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觀察和說話能力,也增進了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
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課件優勢,盡量把多媒體課件有效引入課堂,激發孩子的說話興趣。我們學校是廣安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我們就把憑空想象很難的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孩子們特別感興趣。
利用實物或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和說話。例如在一年級的說話課上,“我喜歡的蔬菜”。就讓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蔬菜帶到學校來,說給大家聽。
二、課堂上強調語言表達的培養,引導學生大膽說話
我們的語文教學,由于受分數的制約(因為考試沒有口語),造成不少教師輕視孩子口語的訓練,造成部分同學不敢說,不能說,不知道怎么說。這對它們將來的求職和就業造成一定影響。孩子的口語訓練,我們認為應該從小抓起。
1.課前3分鐘說話練習
每周給學生一個話題,每天用一節課的前3分鐘,讓2名學生在講臺上來說話。可以是故事,可以是心里話,可以是自己寫的作品。由于孩子太小,它們往往不知道說什么,就由老師給它們設定話題,并引導孩子們說。例如,母親節到了,就以“媽媽,你辛苦了”為題,讓孩子們談談對媽媽的感激,不但讓孩子們練習了說話,還讓他們受了一次親情的教育。
2.課中的說話練習
課堂上,老師一言堂似的教學早以摒棄,但怎樣才能讓孩子有機會說,樂于說呢?通過看書中的插圖說話,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組內互相說,然后再選舉一名學生全班說,再大家評議。老師提問,大家討論回答;鼓勵學生提問,大家討論,共同解決。演課本劇,自編自演小品。愛表現自己是孩子的天性。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中,適時地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如在教學《三個和尚》一課時,我讓學生上臺扮演三個和尚。孩子們踴躍上臺,他們把三個小和尚活潑伶俐的樣子表演得活靈活現。
3.課后的說話練習
要想孩子們能說會寫,僅有的課堂練習是遠遠不夠的。大力發動家長,幫助孩子們課后也進行觀察和說話的練習。當然,大多數家長是不知道從何著手的。為此,我們采取了這樣一些辦法。首先,老師布置觀察和說話任務。如,在各個不同的季節,去外面觀景,感受大自然的變化;去廣安的各處,領略家鄉的美麗(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外出,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參加家庭內外的各項活動,如外出參加某親友的生日聚會等,注意觀察和留心人們的表情、動作和語言;在家里種植花草,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看電視和故事書,并能把看到的講給家長聽……
三、引導學生大膽寫話
孩子們的說話和寫話訓練是同步進行的。但光憑有興趣還不行,老師還應該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寫話基本功的訓練。
1.加強造句訓練
在進行造句訓練時,首先要注意把句子寫完整。我們知道,一個簡單的句子包括“時間”、“地點”、“誰”、“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樣”這四個基本要求。在掌握了這四個要素之后,我們應該重點訓練“誰”、“干什么”這樣的句子。在把話寫完整的基礎上,還應該注意怎樣把語言寫得具體,生動些。平常可以多進行一些擴句練習,如 我有一只小狗。我有一只(活潑機靈的)小狗。鮮花開了。(五顏六色的)鮮花(爭先恐后地)開了。
2.從圖入手,導入寫話的意境
(1)看圖寫話。看圖寫話是指導學生觀察圖畫,根據圖上具體形象的內容進行想象寫話,這種訓練,可以由看一幅圖寫一句話或一段話,到看幾幅圖寫一段或幾段連貫的話。
(2)畫畫寫話。畫畫是低年級學生的興趣所在,畫寫結合,可以用畫畫的樂趣消除寫話的枯燥。
3.發揮想象、連詞成段
給一個詞語讓學生造句,更注重于語言的訓練,給幾個詞語讓學生寫一段話,則注重于想象能力的培養。比如給出“太陽、爺爺、孫子、魚兒”這幾個詞語,可以啟發學生想像:火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了,爺爺帶著孫子到河邊去釣魚,他們釣到一條又大又肥的魚兒,爺爺和孫子心里樂開了花。由易到難,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一定會很豐富。
4.開展活動寫話
喜愛活動也是學生的一大特點。順應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以配合節日,少先隊活動等,有計劃地安排一些有趣且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如“跳繩比賽”、“頂氣球比賽”等。在一次的小制作比賽中,同學們制作出小燈籠、筆筒、不倒翁等,由于他們有實踐經驗,體會很深,寫起來得心應手。
5.通過想象寫話
孩子們自己編故事。這個時期的孩子的想象是天馬行空的,但只要我們注意引導,他們的大腦會充分調動起來。例如,我們給孩子幾個詞語,像“藍天 大海 盤旋”,根據這幾個詞編故事。他們編出來的豐富而生動,想象新奇而大膽。我們總是鼓勵孩子要敢于創新,要敢于說,敢于寫。一些孩子的作品被學校廣播站采用,一些作品被放在網站上,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大有鄉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