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美辰
摘 要:《亞孟森》是加拿大作家艾麗絲·門羅的短篇小說集《親愛的生活》中的一篇小說,其文本中蘊含著深刻的生態意識。從人物形象的塑造來看,作者以細膩而精準的文筆,描述出女主人公對自然的熱愛,體現出女性與自然密切的聯系。同時,在《亞孟森》中,作者將女主人公與其他人對待自然的態度的對比,體現出對于現代人生態意識的普遍缺失的反思和對于現代人生態意識回歸的呼吁。
關鍵詞:艾麗絲·門羅;《亞孟森》;生態意識
《亞孟森》是加拿大作家艾麗絲·門羅的短篇小說集《親愛的生活》中的一篇小說。門羅在《亞孟森》中塑造了一位復雜而深刻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熱愛自然的品質在這篇小說中得到了突出表現。不僅如此,作者還將女主人公的追求自然美與其他人的漠視自然美進行對比,體現出作者對于現代人普遍缺失生態意識的憂慮。
一、熱愛自然、追求詩意的女性主人公形象塑造
作為一位女性作家,門羅對于女性的命運有著深入而切身的體會和思考,其作品也常常描寫和分析女性的生存狀態。《亞孟森》講述的是初到療養院作為孩子們的老師的女主人公薇薇安,與醫生福克斯結識、相戀又遭到拋棄的故事。《亞孟森》的女主人公的形象非常獨特,首先,她是一位外表看似冷漠的女性;其次,她是一位思想獨立,很有主見的女性,然而在愛上福克斯之后,她能夠冷靜分析自己的內心,而行為卻無可奈何,這種矛盾引人深思;其三,薇薇安是一位熱愛自然,追求詩意的女性,她的內心是非常豐富的。
薇薇安對自然之美的追求在小說的開始便突出地展現了出來。薇薇安剛一到達療養院所在的城鎮,下車之后她看到這樣的景象:“接著是一片寂靜,空氣像冰。看上去一碰就碎的白色的樺樹皮上有黑色的印記,某種矮小雜亂的常青植物縮成團,像一只只瞌睡的熊。結了冰的湖面并不平坦,冰面沿著湖岸起伏,仿佛波浪在落下的一瞬結成了冰。那邊房子的窗戶排得整整齊齊,兩頭各有一座有玻璃圍擋的門廊。一切都簡單樸素,具有北方風貌,在云朵卷積的高高穹頂下面黑白分明。”“但當你走進一些你就會發現樺樹皮并不是白色的。灰黃色,灰藍色,灰色。”[1]前一段是主人公下車之后的整體印象,然而她是如此細心觀察,于是后一段如此準確地描述和認知樺樹皮的顏色,體現出薇薇安內心的細致。對此情此景,薇薇安的感受是陶醉的,體現出薇薇安對于感知到美的事物時的欣喜與迷戀,由此可見薇薇安對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
二、現代人生態意識普遍缺失所帶來的心靈困境的揭示
薇薇安熱愛自然,且愛讀書,心中充滿詩意。而她周圍的人卻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這是無意義的事情。巨大的心理落差讓薇薇安陷入了一種困境,而這種困境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即現代人生態意識的普遍缺失所帶來的心靈困境。
薇薇安沉醉于美景時,同一工作地的女同事看到薇薇安說薇薇安站在那里像是迷路了,薇薇安解釋說那是因為景色太美。于是同事說:“有些人可能會這么想。如果他們不是病得太重或太忙的話。”[2]同事認為薇薇安的追求是無聊的,沒有實際意義的。不僅在于對于自然美的追求,生活中的許多方面其他人都認為薇薇安是不切實際的。一種功利的環境圍繞著薇薇安,生態意識的巨大差異是最先表現出來,這也為后來眾多的矛盾作出了鋪墊。薇薇安迷茫而無奈,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趨于內心的崩潰:“于我而言,那里的房子、樹木和湖泊再也不會和我第一天看見時一樣了,那天,我被他們的神秘和威嚴迷住了。在那一天我曾相信自己隱匿了形跡。現在看來那一切似乎都不是真實的。”[3]一種巨大的心理落差讓薇薇安感到很痛苦,而薇薇安卻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這樣一種巨大的震撼讓讀者反思,這是現代人普遍的生態意識缺失的體現,也是作者對于現代人心靈空虛的體察與展現。
三、生態意識回歸、重返精神家園的呼吁
薇薇安的心靈困境也是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困境。作者體貼入微的敘述大約能夠體現出一種呼吁:對生態意識回歸的呼吁,對重返精神家園的期待。
自然、藝術、美,薇薇安所追求的一切似乎都是與周圍人所認為的真實的生活格格不入的。“創作的本質以及藝術與生活的關系一直是在門羅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主題。”[4]心中充滿詩意、熱愛藝術的女性形象在門羅的許多作品中都有出現,如《漂流到日本》的女詩人格麗塔,再比如《庇護所》中以丈夫為一切卻還是偷偷把丈夫作為音樂家的親戚請來家中做客道恩姨媽的形象等等。而門羅在作品中往往體現出一種反差,心中充滿詩意的女性在追求詩意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周圍人的不屑,她們的現實生活和理想中的生活呈現出巨大的差異。對此,我們不禁產生思考:感受自然之美是否等同于不切實際?對于純粹美的追求是否遠離真實的生活?“詩意的棲居”是否只是一種遙遠的理想?
《亞孟森》的文本中蘊含著深刻的生態意識,女主人公薇薇安具有著熱愛自然的性格特點。不僅如此,作者對于薇薇安和其他人對待自然的態度對比的書寫,傳達出一種憂慮意識,純粹與美離現代人似乎越來越遠,尋求美卻被視為無意義,這無疑對于我們有警醒意義。現代人如何找尋丟失的生態審美意識,如何重返精神家園,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這也是作者通過作品所傳達出的重要的思想內容。
參考文獻:
[1][2][3](加拿大)艾麗絲·門羅:《親愛的生活》,姚媛譯,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4:28,29,38.
[4][英國]艾爾莎·考克斯:《“回音往復”:艾麗絲·門羅小說<親愛的生活>中的自我反思》,劉啟君譯,《外國文學》,20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