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顧太清是清代著名的女詞人,與納蘭容若齊名。顧太清的詞集《東海漁歌》共333闕,但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帶花之詞,海棠、梅花、菊花、蓮花等都是顧太清筆下最常見的花意象?;ㄊ穷櫶逅囆g創作的生命,她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花之上,形成了以花喻人,以人比花,人花合一的創作風格,同時也形成了她自己格調高遠、閑適淡雅的詞風。
關鍵詞:顧太清;《東海漁歌》;花意象;創作風格
明清之際,才人輩出。除了男性作家,這一時期女性作家的數量也是達到了頂峰。據胡文楷的《歷代婦女著作考》記載,中國現代之前留有作品的女性有 4000 多人,而明清之際就“超秩前代,數逾三千”,數量多達 3750 人,占中國古代女性文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顧太清就是其中的一顆璀璨的明星,她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壇最后一位著名的女詞人”。
顧太清詞集《東海漁歌》六卷,約有333闕。其中提到花意象的大約有200首,約占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七,直接提到花名的約有118首。由此可見,花是作者筆下描寫最多的事物,作者也必然會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其上。在顧太清所塑造的百花圖中,她所描寫的花大致有十七種,分別是菊花,梨花,桃花,梅花,蓮花,荼蘼,杏花,茶花,海棠,瑞香,桂花,水仙,牡丹,茉莉,梔子,榴花、蘭花。其中描寫較多的有以下幾種:
由此可見,在顧太清所選取的花意象之中,海棠和梅花高居榜首,菊花和蓮花次之,桂花和桃花較少,其他的花類僅出現了一兩次。無論是在顧太清的題畫詞、詠物詞還是游賞詞作中,都有花意象的出現,這不僅描繪出了花之風采,更描繪出了太清的自我形象和內心的澎湃思潮。
一、海棠:嫣然迥出凡塵
(一)嬌怯惹人憐
扶頭怯怯嬌如滴,照銀燭、千金一刻。葉補翠云裘,花綴胭脂色。華清浴罷疑無力,更生受、東君護惜。亭北牡丹花,試問誰傾國?
在顧太清的這首《海棠春》中,她形象的描述出了海棠花的形象:嬌怯無力,胭脂國色,惹人憐愛。海棠花充滿了一種青澀之美,就像楊貴妃華清欲罷,出水婷婷一般美麗動人。正因為海棠花的怯弱,所以感激司春之神——東君的垂憐。這個時候的顧太清,正處于人生的美好階段,其與夫奕繪感情甚好,她刻畫的這副海棠花的形象何嘗不是自己形象的寫照?更是把自己的丈夫比作東君,感謝丈夫的相伴和憐愛。其還有另外一首《憶秦娥》也是同樣的心境:
春將暮,綠陰一樹絲絲雨。絲絲雨,海棠花放,十分嬌素。倦倦似惹凌波步,娟娟又怕東風妒。東風妒,滿枝冰雪,澹煙輕霧。
這首詞中的海棠花依舊是嬌弱柔美的形象,“倦倦”“娟娟”等詞都刻畫地入木三分。在感慨海棠花之美好的同時,也流露出女詞人特有的多愁善感情懷,感慨歲月易逝,青春易老。
(二)春去顏色改
道光十八年,奕繪病逝,顧太清“奉堂上命”攜帶年幼的兩個孩子搬出榮王府,她的人生跌落至低谷。此時的顧太清,再也沒有嬌怯閑愁的心境,所以這時的詞作多是飽嘗生活艱辛后的愁怨和對亡夫的思念。試觀其《南鄉子》一詞:
正好看花天,漠漠輕陰飏柳煙。最是海棠嬌太甚,蹮翩,半要人憐半自憐。風信莫狂顛,艷色能留幾日鮮。分付封姨休掃卻,飛仙,似帶余酲晚更妍。
這首詞中的海棠也是嬌弱的,但是作者卻不再喜歡這種嬌弱,因為嬌弱的海棠還需要東君的照看。照看之人已經不再,唯有對影自憐而已。經受過風吹雨打,海棠艷色已經不再,唯待來年花再開。顧太清此時過著極度愁悶的生活,一邊思念著丈夫,一邊艱辛度日,此時的愁苦心境從這首詞便可窺見一二了。
二、梅花:疏枝老干自斜橫,開滿冷花冰蕊
我國古代美學理論認為,摹寫物候景致,大體有三個不同層次:形似是基本,形神兼備是升華,遺貌取神( 即故意忽略某些外部形態特征以突出其內在的神韻)為寫景狀物的極致。顧太清的詠梅詞便大體可分為這三個層次:
(一)形似之詞
因為顧太清的詞作中有很多化用前人之句,加之前代吟詠梅花詩詞較多,所以顧太清的詠梅詞中不可避免的會有化用前代詠梅詩詞的情況。在描摹梅花的基本形態時,顧太清筆觸尤為細膩。例如,她的《玉連環影》中描摹臘梅的形象“瑣瑣,三五黃金顆”,寫出了臘梅的纖?。弧蹲泶猴L》詞中“暖室香成陣,老干涂紅粉”,“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寫出了梅花枝干的形與色,也寫出了梅之香,其中后一句明顯是化自林逋。由此可見顧太清對于梅花應該是極其喜愛的,所以才對其觀察入微,也樂得費筆墨去描摹其形態。
(二)形神兼備之詞
“深胭脂,淺胭脂。細蕊繁英壓滿枝,清香入夢遲。乍開時,欲謝時。鐵干錚錚瘦影欹,東風任意吹?!?/p>
此詞為顧太清的《長相思》,全詞皆贊詠梅之美、梅之香和梅之魂。作者把梅花之色比作深淺兩種胭脂,然后用“細”“繁”二字寫出了花朵的形態和花的繁盛,“清”字寫出了香氣的清淡。“鐵干錚錚瘦影欹,東風任意吹”一句寫出了梅之靈魂,錚錚鐵骨寓含在梅清瘦的形象中,真可謂是形神一體。另外還有《被花惱》詞中有“疏枝老干自斜橫,開滿冷花冰蕊”,“自斜橫”既是梅之態,也是梅之魂,寫出了梅花不與世俗同流的態度,“冷”“冰”既是花之形,也是梅之品格,寫出了梅花高潔不群的精神。
(三)遺貌取神之詞
顧太清對于梅花之貌刻畫細膩,同樣,對于梅花之魂也領略獨到。從題材上看,她在前人詞作的基礎上又注入了新的內容,梅花的形象也變成了愛情之梅、悼亡之梅、離人之梅、悲愁之梅和堅毅之梅。《入塞》中有“洞天深處護冰姿。蜂不知,碟不知”之句,沒有對梅花形貌的具體描述,光“冰姿”二字就讓人浮想聯翩。何為“冰姿”?這是一種要長在洞天深處,忍受孤獨寂寞才能形成的姿勢。這是獨梅的形象。“今始見君,神情散朗,清潔比梅花”,這是顧太清題在許云林詩集《福連室吟草》上的詞句,說許云林神情飄逸爽朗,清潔干凈的好像梅花一樣。說明在顧太清心中,梅花是無比清潔之物,因此才有以此花喻人之句。
三、菊花:最是細玲瓏處,淺深相映
菊花因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語而成為了歷代文人高雅閑適心境的象征。在顧太清的詞中,同樣不乏描摹菊花的作品。在太清所作的十多首寫有菊花的詞中,菊大多數都是被她當做一種寄托,無論是在她人生的哪一個階段,菊花都寄托了其所向往的一種屈平陶令的生活和心境。
滿城風雨近重陽,昨夜見微霜。含苞細認玲瓏葉,記佳名、各色蒼茫。出水芙蓉玉扇,落紅萬點霓裳。蕭條古寺積寒芳,不論價低昂。買歸自向疏籬種,伴園蔬、平占秋光?;蛴邪滓滤途?,且拼一醉花傍。
這首《風入松》記錄的是買菊一事。“蕭條古寺積寒芳,不論價低昂”表現的是菊花的一種無人自芬芳的品格,不論價格多么低昂,也要“平占秋光”。“或有白衣送酒,且拼一醉花傍”,這一句正是作者閑適生活的寫照。雖然這首詞寫于道光十九年己亥,顧太清正處于人生的低谷,但是她仍然向往著一種陶淵明式的生活方式。在太清的《惜秋華》一詞中,也有同樣的描寫:“惜秋光,好把寒香偷剪。不問秋深淺。待白衣送酒,倒翠罇花畔。逍遙甚、更脫帽垂襟疏懶。王孫富貴風流,況大隱、旁人爭羨。舒眼。任天涯、日酣云展?!绷攘葦稻?,一種任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的閑適氣息便躍然紙上。
四、蓮花:本來清凈原無色
蓮花,又叫荷花,在佛道用語中經常以蓮喻佛。例如《四十二章經》云:“我為沙門,處于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污染”,《無量壽經》云:“猶如蓮花,于諸世間,無染污故。”因此顧太清的詞中的詠蓮之作,不僅愛蓮本色,更愛其出淤泥而不染之清潔。
蓮花白,蓮葉碧。帶淤泥補種,香冷吟席。本來清凈原無色。好雨終朝,還要終夕。小池塘,方且窄。涌車輪翠蓋,難盡容得。愛蓮人亦情無極。湖上盈盈,更起遙憶。
在顧太清筆下,荷花就是一種清潔之物,天然本色,不染塵埃。還有《惜紅衣》中:“最愛妙蓮清凈,法界夢中曾歷。怕癲狂風雨,洗褪好花顏色”兩句,更是表達除了顧太清追求清靜無為的心境。因為她一生中的“癲狂風雨”太多,從奕繪去世、遷出王府到后面的“丁香花案”,顧太清心力憔悴,所以難怪她“最愛妙蓮清凈”了。還有《賀新涼》一次中:“人與花兮同潔凈,薄綃衣不許纖塵污”更是直白地表現出其追求清凈潔白、不染纖塵的生活和心境。
除了借蓮花表達自己清靜無為的心境外,顧太清的詠蓮詞中充滿了佛道色彩和禪理智慧,這大概就是其詞“氣格”最佳之故了。例如《浣溪沙》其二云:
開遍芙蓉葉葉涼,天成錦障護銀塘。伊人宛在水中央。十二闌干人不見,三千世界路何長。空教秋雨洗紅妝。
這首詞帶有一種時空浩渺之感,充滿了思辨的意味。另外還有《菩薩蠻》一詞:
朝陽初上巖頭樹,清晨步入蠶叢路。云隱小紅墻,鐘聲發上方。高碑書故事,苔蘚浸碑字。大士坐蓮臺,蓮花何處開?
由此可見,顧太清的詠蓮詞其實和大多數文人士大夫一樣,是一種逃避塵世的寄托。面對人生的坎坷與苦難,在佛道的熏染下,她難免有遁入空門之感。顧太清所體現的,不僅是她自己的心境,更是一種普遍的文人心態。
五、泛花:淚珠長向花前落
顧太清筆下描述的花類如此之龐雜,數量如此之巨,足可見顧太清把自己一生都寄托于花之上,花就是她的各種生活經歷的寫照,就是其心境和追求的詮釋者。顧太清與花已經融為一體,達到了花人合一的境界。
顧太清筆下的花形態各異,有爛漫之花,“見無邊,紅英絳萼,滿枝花好”;有衰敗之花,“珠簾高卷,花語散紅英”;有憔悴之花,“柳悴花憔留不住”……顧太清寫花,更多的是追求花之內涵,花就是她的創作生命。她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花之上,以花喻人,以人比花,使自己與花融為一體。顧太清是繼李清照之后出現的又一個偉大的女詞人,因為其刻意模仿,加之經歷相似,她與李清照之間有很多的共同之處。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說在對花的定義上她和李清照完全一致,因為時不同,景不同,人不同,自然情也不同。對于顧太清,我們依然還有很大的闡釋空間。
注釋: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自序》[J].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
張菊玲:《清代滿族作家文學概論》[J].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0:231.
張璋:《奕繪、顧太清詩詞合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6,709.
胥洪泉:《顧太清詞校箋》[M].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0,12:51,121,254,104,293,207,81,232,235,18,20,22.
參考文獻:
[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
[2]張菊玲.清代滿族作家文學概論[M].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0.
[3]張璋.奕繪、顧太清詩詞合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胥洪泉.顧太清詞校箋 . 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0, 12.
[5]屈興國.蕙風詞話輯注[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