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金
摘 要:“學·導·用”教學模式是扎根于我縣的本土教育教學改革。在參與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我一邊實踐,一邊思考,有一些自己的嘗試與心得。這里就小組力量釋放、小組貫穿課堂、積極性調動、情感教育、多元化活動等五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嘗試與見解。希望本文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大家對“學·導·用”教學模式的更多關注與改進。
關鍵詞:小組力量釋放;小組貫穿課堂;調動積極性;情感教育;多元化的活動
我從事農村英語教學十幾年了,深知農村初級中學學生的英語現狀。再按傳統的教學模式肯定是沒有出路的。去年暑期參加了郭思樂教授生本理念的培訓,深知課堂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結合我縣的學·導·用”教學模式改革,我開始在英語課堂上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監管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相互學習,互相進步,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一、把小組的力量釋放出來
我今年帶七年級新生,小組合作學習習慣得從0開始培養。我把班級的學生按四人一小組,或五人一小組分成十個組,分別讓他們取了最喜歡的英文和中文的小組名字。比如:YELLOW組,飛鷹組等。小組里面分有組長,組長助理,組員們。同時為了加強對同學們的學習考評,我又在小組里面做了這樣的考核要求:把小組成員按成績由差到好分為,A,B,C,D號種子,A號種子在課堂上勇敢展示能獲得4分的獎勵分,B號種子能獲得3分獎勵分,C號種子獲得2分獎勵分,組長D號只有一分獎勵分。A號,D號種子坐一排B號,C號種子坐一排,組成小小組,大組討論時前排轉向后排,小問題,小組合作,大問題、難題大組合作。組長負責監督,組織反饋,分工落實學習任務,組長助理幫助A,B號種子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小組都實行捆綁評價,做到整體加分,整題扣分,即整個小組成員的平均成績就是該組學生的平時成績。同一組的人有責任互相幫助,共同努力,組員們覺得學不好對不起其他的組員,所以每天都在想把事情做好,爭取多加分為組里做貢獻。用積極的熱情、高度的責任全力以赴,自發地投入學習中去,為學習組爭得榮譽。小組捆綁考核綁住了組員們的心,組員們榮辱與共。十個小組競爭激烈,小組中的A,B號種子的表現直接關系到小組的命運。互助學習尤為重要。當然,在此期間,定時召開小組長會議,對小組長進行嚴格培訓也是非常重要的。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把小組的活力釋放出來。
二、小組合作學習貫穿與課堂教學之中
(1)課前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前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一般圍繞預習課文來進行,包括查閱字典、思考問題、提出質疑。在布置預習內容時,教師應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學習要求。比如在這一單元出現了大量的家庭成員的稱呼詞,如果把這些單詞都安排在課堂內來教學,勢必花去大量的時間。布置預習,有的學生自制力較差,難以很好的完成任務。因此我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小組成員間的互幫互學,一起聽磁帶預習單詞,互相制約,互競互賽。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小組間的單詞朗讀比賽。對于表現好的個人和小組給予記“優”,參與累計分數。這種小組活動既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氣氛,又能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整堂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方式的情況相對較少。大部分教學要將班級集體授課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針對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真實性和探究性,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活動要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設計好哪些內容需要合作學習,什么時候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開展言語交際活動。
(3)課后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后合作學習是課內合作學習的補充和擴展。它是培養學生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渠道。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方面對教師的依賴還沒能“斷奶”,往往是上完課、做完老師所布置的書面作業后無所事事了。而語言的學習需要記單詞、需要重復、需要運用,這些單靠課堂4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很好地指導小組課后的合作學習活動,例如布置小組成員間的詞語聽寫,課文朗讀與背誦,進行會話練習和檢查書面作業等等,由組長監督實施,要求組長及時匯報課后學習情況。教師既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又要了解小組合作學習對每個學生的實際幫助,并及時根據反饋信息指導各小組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
通過快一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面對四、五十位學生的大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是改革英語教學,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實用的方法和途徑。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通過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協作精神,提高協作能力。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導·用”課堂首先是營造了浸潤著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境。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在以往的英語課堂上,學生總是聽眾,即使上課有學生發言也是極少數。學生對本節科的內容掌握與否,我們老師心里是沒底的。現在我盡可能為同學們創設能夠展現他們自己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讓同學們變得更閃亮,同時也可以發現自身的不足,還能聽到同學們由衷的掌聲,這對孩子們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和動力。
如,英語中的單詞教學,依照傳統教學,我會教學生一遍音標,再拼讀,反反復復無數次。教師口干舌燥,學生無精打采,效果不言而喻,不好!現在我采用學生小組教學,小組成員輪流教單詞,有錯時,我立馬點撥。學生們要在課堂上展現自己就必須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記得有那么一次,學生們教到suddenly這個詞時,讀音居然發成了與本地罵人的方言一樣,弄得班級一下熱鬧起來,因為這點,有些組還真是爭得臉紅耳赤。最后,還得老將出馬了,我得發揮點撥作用了,學生們一下子好像全明白了。每次上講臺的同學都能獲得熱烈的掌聲,這完全是一種鼓勵。新單詞的教學,我會干涉較多,因為七年級英語教學過程畢竟是打基礎的過程。
四、端正學生的態度,注重情感教育
每學期第一節英語課,我會對學生進行英語重要性的教育,使他們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課堂上大多使用激勵語言。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是種巨大的教育力量,作為教師,應關愛每一個學生。對遇到困難的學生給予鼓勵和幫助,對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及時肯定和評價,使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師不能諷刺挖苦,一味地指責,要耐心、真誠地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教育,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掃除他們的心理障礙,一切從學生的發展出發,與他們心貼心地有效溝通,讓他們敞開心扉,說出學習中的困難,消除自卑心理。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言。
教師對學生的愛心,還可以表現在作業批改上。除了幫助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外,教師可分別給學生下評語,評語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對成績歷來很好,作業卷面干凈,答案正確的學生,就用“Very good!”,“Excellent!”等來表達贊揚,對于作業較差的學生,就找他們某一點的優點進行表揚、鼓勵,對他們的評語要委婉,要具有啟發性,避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在勸勉式批語中,教師要用很委婉的語氣,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并指出今后如何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如何做各種類型的作業,從而增加了師生之情,激勵了學生學習。
五、豐富課堂活動,實踐多元化
調查研究顯示,現在初中生在學習英語上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單一、單詞記不住、閱讀水平低等。尤其是農村的初中生,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學資源缺乏,師資力量的分配不均等,不能獲得豐富的相關信息。另外,農村學生因家庭經濟方面的原因,沒有有效的學習工具。鑒于此,要提高農村初中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最根本的途徑就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加課堂學習的活動性,這就要求創設高效的活動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實踐多元化的課堂,展示每個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的“明星”。
我們發現,課堂45分鐘的課堂學習內容可以豐富多彩,但這需要學生在課外多花時間去準備聽、說、讀、寫內容。我鼓勵學生每天都要作值日報告,模仿純正的課文,一天閱讀一篇英語短文,每周寫一篇作文,多看英文電視。另外,我還會在科堂上設計一些競賽活動,如聽寫、朗誦、唱歌、猜謎語等比賽。通過這些生動的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交流,使學生獲得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
總之,英語學科對于農村初級中學的學生來說,學習難度大。為了達到教學目標,使英語變得易學,這就需要教師真正從學生實際出發,采用先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優化課堂結構,讓學生們相互學習,互相進步,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吳連英.淺談初中英語“學·導·用”教學模式中的“合作共學”[J].校園英語.2015(13):145-146;
[2]黃小紅.先學、共學、導學、再學——淺談英語“學·導·用”教學模式中的“學”[J].校園英語.2015(10):151-152.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化縣安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