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偉
摘 要:士人失志抒發(fā)不平是騷體的傳統(tǒng)內(nèi)容,這一內(nèi)容在中唐這樣一個多事之秋大量涌現(xiàn),另外面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這一時期也出現(xiàn)了大量的刺史之作。
關(guān)鍵詞:中唐;騷提文學;士人失志;刺世
中唐以后,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社會的動蕩與國力的衰微,此時的文人們在無心去寫那些歌功頌德,文藻綺麗的文章,而一度在盛唐銷聲匿跡表現(xiàn)文人失志不平與刺世之作在這個時期再次活躍起來。
士人失志抒發(fā)不平之作
表現(xiàn)士人失志不平的作品曾在盛唐一度銷聲匿跡,在中唐時代反映這類內(nèi)容的作品又大量涌現(xiàn)出來,韓愈是這類作品的代表作家,他的騷體賦作品一共有《感二鳥賦》、《復志賦》、《閡己賦》與《別知賦》四篇,其中有三篇是在不得志時宣泄不平之氣時創(chuàng)作的。
《感二鳥賦》是作者因失志而離京,路途中遇到使者籠白烏、白鴨鶴二鳥去進獻君主,使作者想到“增余懷之耿耿”,感慨萬端:“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飾焉是逞。余生命之湮隴,曾二鳥之不如。”他認為得不到天子的賞識,自己勤苦求學,到頭來還不如這兩只要被薦進的小鳥,可謂人不如鳥!作者心中不平之氣難以平復,自己寒窗苦讀,辛苦半生卻落得如此境地,又怎不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呢!
《復志賦》也是如此,這篇文章寫于韓愈因病回故鄉(xiāng)陽河養(yǎng)病的時期。開頭先回憶早年的辛苦生活,后進京應(yīng)試,本以為只要學識過硬就可以考取功名,然而由于不肯投機,屢屢不中而歸:“哀白日之不與吾謀兮,至今十年其猶初。豈不登名于一科兮,曾不補其遺余。”既然這樣,作者便生了隱退之心 “進既不獲其志愿兮,退將遁而窮居。”然而此時被董晉推薦,他便做了一個觀察推官,為此他的心中很是愉悅:“小人之懷惠兮,猶知獻其至愚。固余異于牛馬兮,寧止乎飲水而求自。伏門下而默默兮,竟歲年以康娛。時乘閑以獲進兮,顏垂歡而愉愉。”在歡愉之余,他又擔心自己會違背當初“勞而后食”的初衷,于是總是憂心忡忡,決定如果會有違初衷,就將離開:“情詔悵以自失兮,心無歸之茫茫。茍不內(nèi)得其如斯兮,孰與不食而高翔。”表達了作者對于堅守志向的執(zhí)著。
如在內(nèi)容上:涉及文人因科舉考試或因仕途背井離鄉(xiāng)、遠離家人,而產(chǎn)生的對故土親人的思念為內(nèi)容比較多。在藝術(shù)上:作品中議論化的成分加重;出現(xiàn)了一批哀怨憤懣情緒后升華為昂揚向上的豁達情調(diào)的作品;語言上也更多的多樣化。而且這一時期的騷體也受到了傳奇的影響。
《閡己賦》也是感嘆士人不得志的作品,稱自己不如“古人”,顏回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但卻有圣人可以依靠,可自己雖堅守道義,卻沒有“同道中人”“雖舉足以蹈道兮,哀與我者為誰。眾皆舍而己用兮,忽自惑其是非。下土茫茫其廣大兮,余壹不知其可懷。”有的只是等待,希望有一天自己會被起用。
刺世之作
中唐時期的大部分騷體作品,表現(xiàn)了詩人的怨憤情緒,從而文章顯得有些沉重,然而這個時期的刺世、批判之作有些寫的輕松愉快,在嬉笑怒罵間揭露了社會的黑暗。
權(quán)德輿的《傷馴鳥賦》就是這樣一篇作品,詩人及其巧妙的用了比興的手法,文中的小鳥先遭折翅,又被關(guān)入籠中圈養(yǎng),最終死于貓爪之下。隨后詩人由物及人“嘗聞乎賢圣之理物也,智愚殊方,薰蕕異藏,善用無棄兮互見其長,各有攸處兮兩不相傷。官天地而府萬物,由此道而為常。吾既悟斯理之不早,因失之而后防,收視聽以宴觀兮,遂群性之茫茫。”諷刺了社會的黑暗,提出執(zhí)政者需知人善用,方能使天下有道。
柳宗元的《憎王孫文》具有諷刺性的作品寫了兩種動物王孫和援,文中毫不留情面的揭露了“跳踉叫囂兮,沖目宣斷。外以敗物兮,內(nèi)以爭群。排斗善類兮,嘩駭批紛。盜取民食兮,私己不分。充賺果腹兮,驕傲歡欣”的王孫真實的丑陋面目,贊揚來援的“仁讓孝慈”。通過王孫和援的對比,影射統(tǒng)治階級的昏庸無能,指斥他們忠奸不分,愚懦無能,批判尖銳深刻大膽。《訴璃文》寫璃龍在其位而不謀其事,刮民脂民膏,影射出那些成天無所事事卻不忘謀一己私利的官員,揭露了官場的丑陋,社會的黑暗,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元稹的《有酒十章》(第四、八、九、十章為騷體)是諷刺類作品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篇。詩中寫地下妖怪猛獸橫行,卻無能無力,想上天去告訴日月,卻由于種種原因不能,有良材美質(zhì)卻不為人知,不能與那些妖魔鬼怪抗衡,最后導致乾坤顛倒,妖魔當?shù)溃接忻篮玫男脑敢仓荒軣o可奈何,只好借酒消愁。此篇文章,比喻象征的手法用到了極致,委婉的表達了社會的黑暗。
韓愈的《馬厭谷》也是一篇諷刺意味極強的作品,通過“馬厭谷兮,士不厭糠槍”的鮮明對比,寫失志文人貧困萬分和在黑暗社會中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無奈。
所謂哀怨起騷人,在中唐這個社會動蕩的時期,產(chǎn)生了大量的失志與刺世之作也就不足為奇了。
參考文獻:
[1]周祖撰.中國歷代文論選·隋唐五代文論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2]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3]郁沅,張明高.中國歷代文論選·魏晉南北朝文論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4]金景芳.《周易·系辭傳》新編詳解[M].沈陽:遼海出版社,1998.
[5]王國維著,黃霖等導讀.人間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陳銘.意與境——中國古典詩詞美學三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7]林衡勛.道·圣·文論——中國古典文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8]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
[9]彭定求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