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林
摘 要:姜夔是南宋著名詞人,開詠物詞之先,其留下的詞作雖不甚多,但是獨開清雅詞派,亦受后人嘉許。宋末遺民詞人張炎評其詞“清空”、“騷雅”,是為絕佳概括。本文通過舉例淺談姜白石在詠物言志詞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姜夔;白石詞;詠物言志
姜夔是南宋時期著名詞人、曲作家。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因其傳世作品《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詩說》等,后代詞集刻本多名為“白石詞”。姜夔二十多歲時開始游寄生涯,初時旅食于江淮一帶,才華出眾有文名。但由于獨身羈旅,不免帶有凄涼之感。三十余歲時,其結識了詩人蕭德藻,蕭頗感其才華,引薦姜夔干謁至楊萬里,楊萬里亦喜其文采,薦至范成大。與這些大詩人的結交對姜夔詞作影響頗深,后蕭德藻又許其侄女于姜夔,姜終是有了根依,雖仍游歷江湖,然有家室相親。①
姜夔詞作在宋代詞壇中并不算多,至今只存八十四首。其中十數首感慨南宋朝廷國在山河破的飄搖,十數首抒發自己身世浮沉、羈旅愁苦的感傷,二十余首懷念與曾經相戀而不可得的女子的戀情,剩下二十余首均為詠物言志之作。對于白石詞風,遺民詞人張炎有著為后世一致認同的評價:“清空”、“騷雅”。張炎在《山中白云詞》中言“姜白石詞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晃┣蹇眨智因}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雹凇扒濉奔粗^品格高雅,清流不俗;“空”意即空靈疏淡,不著工力;“騷雅”則是將白石詞與《離騷》、《詩經·小雅》相比較,認為白石詞結合了屈子的芳潔風骨與小雅的比興手法,內容與形式俱佳。
白石詞中,詠物詞別開生面,突破前朝托物寄思、言物寫景的窠臼,詠物言志,開一代先河。姜夔在詞中詠物言志,所述之志多為家國之思和情感愛戀。例如其賦牡丹的一闕《虞美人》:
西園曾為梅花醉,葉剪春云細。玉笙涼夜隔簾吹,臥看花梢搖動一枝枝。
娉娉裊裊教誰惜,空壓紗巾側。沉香亭北又青苔,唯有當時蝴蝶自飛來。
上闋以姜夔自身喜愛的梅花做襯托,筆下生花,傳神地描寫了牡丹盛開時的場景。牡丹葉如初春空中纖細的云彩,秀麗挺拔,在涼如水的夜晚,微風拂過,人在珠簾中吹起玉笙,躺臥時恰好看到牡丹花枝在夜風的吹拂下搖曳,一枝枝一簇簇,自是一番好景致。以“玉笙涼夜”場景描繪牡丹盛開的美景,也是體現白石詞“清空無跡”之處,不似庸人,恨不以萬筆極寫其雍容華貴,俗之又俗。下闕開端以“娉娉裊裊”加深對牡丹嬌艷與美麗的刻畫,緊接著一系列“教誰惜”、“空壓”、“又青苔”、“唯有”、“自飛來”,以絕妙筆法烘托凄清的氛圍,一瞬間,所有的美好都化入孤冷凄涼的情境。沉香亭本是唐時興慶宮內玄宗與楊貴妃共賞牡丹之處,既有君王與愛妃的甜蜜愛情,也有詩仙李太白留下的風流筆墨。然而牡丹仍是嬌艷的牡丹,物是人非卻無人賞惜,沉香亭北邊又覆上了青苔,許久沒有人跡了。只有蝴蝶繞花飛,景不變,人不再,山河不再??此茋@息安史之亂使盛唐傾覆,實則又何不是在傷懷南宋朝廷偏安不思危,日暮西山,恐家國不保。這便是其詠物以寄家國之思。
再如《江梅引》:
人間離別易多時,見梅枝,忽相思。幾度小窗幽夢手同攜。今夜夢中無覓處,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濕紅恨墨淺封題,寶箏空,無雁飛??∮蜗锬埃憧沼?、古木斜暉。舊約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罷淮南春草賦,又萋萋。飄零客,淚滿衣。
這闕詞明顯是睹物懷人之作。姜夔戀情詞中多次出現其年少時結識、相戀卻終未攜手的一位合肥女子。據說姜與戀人分別數次都是在梅花初放時節,故見梅最易思人。上片寫見到梅枝,自然而然想起了昔日戀人,甚至夢到曾經攜手同游的場景,真實卻遙遠。又入夜,此夜女子未入夢,詞人便孤單徘徊在無邊的夢境中,曉寒侵被也還無所知。下片寫夢醒之后,舊時的一切物什都觸及詞人的懷人心思,當年的信箋逐漸褪色,故人曾撫過的箏琴無人再觸碰,可以傳書的鴻雁也不再見。回憶起年少英姿勃發時兩人共行的長街,共泛的扁舟,古木猶在,斜陽猶在,心事卻已成非。如今只剩自己一人飄零,回首不禁涕淚滿襟。本闕詞中描寫與昔日戀人有著共同回憶的物件,共同經歷的場景,暗藏了無邊的心緒,蘊含了無盡的相思。
又如姜夔最富盛名的《暗香》、《疏影》二闕,亦是融合繪物與懷人之思,既表現了梅花的高雅清俊,又蘊含了對故人的無盡相思。二詞聯章成整體,相互呼應,更見姜夔心緒之細膩、筆法之嫻熟。張炎正是針對《暗香》給出了“野云孤飛,去留無跡”、“不惟清空,又且騷雅”的評價。
詞自誕生起便有詠物的題材,五代詞中就有體現,例如《花間集》中溫庭筠、馮延巳、韋莊詞中皆可見詠物詞句,但還不成氣候,只是詠物本身或借意敷衍,也沒有全詞詠物的;宋初時林梅二人倒是有些詠物詞,如梅堯臣《蘇幕遮》等,但多是借詠物之名來摹景;到了李清照《漱玉集》中,詠物詞大量出現,但是也仍然局限于就物寫物,言志之句并不多見。直到蘇軾在詞壇出現,獨舉一大旗,無所依傍,借物言情言志,通過描寫物抒發自身情感,表達懷才不遇等心緒。后又有北宋諸家如周邦彥、秦觀、賀鑄、二晏等,均有托物言志之作,但多是寄托,而非單純描物以言志。
自姜夔立于南宋詞壇,終于創詠物言志一家,不是僅僅詠物,也非單單抒情,而是通過對物的描寫,蘊含進自己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尤其到南宋后期,江湖詩派崛起,詠物言志被諸多借鑒、傳承,至宋末張炎、周密、王沂孫均沿襲姜夔詠物言志之法,多作詠物詞,元明多有擬作,至清時朱彝尊為首的浙西詞派奉姜夔為圭臬,認為“詞莫善于姜白石”,又一次使姜詞煥發光彩。
白石詞長于“清空”、“騷雅”,善詠物言志,開詞作之先,是南宋詞壇不容忽視的一朵珍葩。
注釋:
①(宋)周密,《齊東野語》
②(宋)張炎,《詞源》
參考文獻:
[1]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M].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0.
[2](宋)姜夔.姜白石詞箋注[M].中華書局,2009.
[3]沈祖棻.宋詞賞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