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霞
摘 要:在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的情況下,公共藝術作為提升當地文化價值的手段,運用的越來越普遍。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一些城市創建了國際雕塑公園、廣場等專案,這些建設雖然對城市的文化和美有一定的推動,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這些公共藝術缺少整體的策劃,各自為政,見縫插針,整體風格與整體環境不協調等。
公共藝術主要以雕塑的形式呈現在城市景觀環境中。傳統的雕塑形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城市發展需求,城市雕塑的發展越趨向形式多樣化,材料新穎化。當代藝術的概念已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到環境藝術設計中,公共藝術在環境藝術中結合場地、材料、觀念,發揮著它前所未有的價值。它與傳統的雕塑概念不同,但又同時具備一些相關的特征。基于此,將本文命名為《淺談公共藝術在景觀設計中的實際意義》。
首先了解公共藝術在環境藝術中的重要性;其次以廈門二市“美仁園”為例解析公共藝術在景觀設計中的實際運用;最后就公共藝術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探究。
本文旨在于與同行進行交流,提高業務水平,為公共藝術及景觀空間的設計質量,文化提升,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公共藝術;環境藝術;運用及發展趨勢
一、公共藝術藝術在環境藝術中的重要性
公共藝術是城市文化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藝術是指美術館、畫廊及私人空間等以外的,在公共廣場、道路、公園等空間中設置的藝術作品。公共藝術應該與設置空間的環境特性、周圍關系緊密連結,也具有提高公共空間美麗、美化公共環境、傳播藝術資訊、提升觀看者審美意識等職責。
藝術不在是僵硬的、冰冷的擺設,而成了市民生活中的閃光點。 打破了所謂高尚藝術的專屬權,將藝術還給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市民,讓它在城市中成為現代城市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使藝術產生看新生命。
通過公共藝術的融入,提高該地域的文化品位,促進地域共同體的活性化發展,增加地域文化價值,擴大地域的影響力,利用文化價值和文化影響力的提升,達到地域整體價值提升的目的。
二、廈門二市“美仁園”為例解析公共藝術在景觀設計中的實際運用
廈門二市“美仁園”位于廈門市廈禾路與市府大道交匯處,BRT二市站,原美仁宮舊址內。東臨高層辦公大樓,隔著廈禾路北邊均是商住混合的高層建筑,南面為百花村。隔著市府大道為商場。
廈門市思明區政府想將此處設計成街口公園,為市民提供一個休閑的去處。
這一帶原是廈門的老城區,安靜的街道,古老的建筑,如今大部分都已經拆遷重建成高樓大廈,只留下百家村,還保留了老廈門的記憶。
可以說整個園區就是一件公共藝術作品。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當地的文化、歷史,在滿足景觀功能的前提下,無縫的將公共藝術與景觀融合,達到無界的狀態。
引入“室外博物館的概念”,以景觀的語言展示歷史片段,隨同游覽的腳步品讀城市的故事,公共藝術與景觀、人形成有機的互動。
紅磚是閩南傳統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園區內如海浪般起伏的紅磚,在景觀上給人予不同的空間感受。紅磚坐凳連綿起伏,如同水流過的痕跡,高低錯落,以雕塑的手法塑造打磨,完美的弧度與曲線,打破了座椅的功能屬性,在滿足了它的基本功能同時更顯活潑、靈動。
“印記”原是一個三角形的通風井,因其功能性而不可移動、拆除而改造成古樸懷舊的印記文化墻.將二市周邊的老照片燒制成瓷板畫,賦予它新的生命,同時將施工現場不同時期的天空照片也融入紅磚印記墻內,回憶歷史的天空。
芭蕉葉雕塑如同閩南古厝里生命的力量詮釋,自由生長,凸顯閩南人開放、包容的城市性格,葉片上是收集的不同時期關于二市周邊變遷、改造的新聞報道,可以尋見城市發展的軌跡。
“時光之河”在園區內延綿流淌著,說是雕塑,其實更像一件裝置藝術作品。選用該地區特有的石材,切割、打磨、拋光,形成了河的堤岸,整體既保留了石材的粗獷感,細節處有處理的細膩到位,河內流淌的是老廈門的記憶。有廈禾路拓寬改造時附近民居遺留下來的舊門牌、舊門把手、銹蝕的自行車鈴鐺,有用了多年的茶具,老式的開水瓶、有黑白電視機、雙喇叭錄音機和磁帶、錄像帶,以及帶有時代烙印的舊書舊報等。
佇足于“印記”前,通過老照片開啟回憶的思緒;亦或是在樹蔭下“時光之河”感受時代的變遷;夜幕中你會看見結伴而來的人們,在園內納涼、暢談;玩滑輪的小朋友們,占據了起伏的“紅色海浪”……
公共藝術與景觀的已經充分融合在一起了,它不是單獨的將一件雕塑擺放在一個空間里,兩者已是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文化與空間的結合與提升,儼然已讓“美仁園”成為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滿足景觀功能的,開放式的,可參與的,能夠給人予美的感受的公共空間。
三、公共藝術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探究
伴隨著當代藝術的影響,公共藝術的發展也越趨于多樣性。裝置藝術、大地藝術、多媒體等藝術形式也不斷的融入公共藝術的設計中,它已沒有固定的形式,而是在不斷進行新的藝術實踐,探索新的領域,重建原有的形式,在新鮮血液的注入下,充滿了各種可能性。
但萬變不離其宗,不論任何形式的公共藝術,都要充分考慮它的功能性、地域文化性、互動性。融合城市、人、空間,以達到提高群眾的審美價值,提升社會價值的目的,它是一門綜合展示藝術。
參考文獻:
[1]東京公共藝術之旅 尋訪日本創意美學的地域價值 龍神欣二著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裝置藝術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互動性應用研究伍迪著.
[3]世界藝術史 雕塑卷 王紅媛著 東方出版社出版.
[4]當代藝術的前世今生 [法]伊麗莎白·庫蒂里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