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容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信息手段的加入能夠為整個教學工作帶來濃濃新意。但是,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這一先進手段的運用過程中并未能夠體現科學性與高效性,走進了誤區,反而影響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多媒體 初中語文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89
多媒體教學適應了語文教學對信息量需求大、教學方式更為靈活等方面的特點,讓廣大語文教師如虎添翼。本文就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論述,希望對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一、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意義
初中學生的思維相對小學時有了進一步完善,心智也上了一個高度,初中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但對一些知識的深入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傳統教學手段很難從實際上幫助學生,通過多媒體能夠更好地完善教學。
(一)使教學內容得到豐富
多媒體技術可以把課外的知識跟課本內容進行整合、整理,讓教師可以從板書上脫離出來,提高了實際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把豐富的語文知識教授給學生,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語文知識儲備得到提升。因為省去了板書部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剩余時間對知識進行鞏固。
(二)有效解決教學上的難點
在實際教學中初中語文的重點、難點內容,要通過教師的反復講解來加深學生的印象。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把重點、難點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行反復多次教學都可以,省去了教師書寫板書的麻煩,使教學質量、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多媒體技術沒應用到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時,傳統的語文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學生只能通過老師的口述以及課本上的文字進行學習,語文學習相對枯燥、無趣,很難使學生有足夠的學習興趣。然而多媒體技術應用在語文教育里,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加入大量的圖片、動畫、音樂、聲音等把原來枯燥的文字變得生動起來,進一步吸引學生在課堂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四)激發學生的語文情感
初中語文教學不單是要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還要將語文學科中所包含的情感傳遞到每個學生的心里,僅僅靠文章的閱讀對學生的情感培養還遠遠不夠,而多媒體技術可以融入更多的元素,可以有效地渲染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的感官認知更加豐滿,調動學生的情感,讓這些情感可以更好地進入學生心里。
二、初中語文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
(一)活躍課堂氣氛
多媒體利用其自身的特點能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圖片和影像資料,在學生觀看的時候調動他們的情緒,使課堂氛圍活躍。教師在進行多媒體課件制作時,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許多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然后通過展示,使學生對課文的描寫背景有了深入的了解,使他們在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時能根據當時特定的生活環境來對問題進行思考。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能感受到自然中美好的風光,看到各個季節不同的景色,不用走出校門,就能觀賞到世界各地的風情。多媒體具有的廣闊的視野使學生在課堂上聚精會神,通過多媒體帶來的視覺刺激和器官感受能對文字中蘊含的知識量感到驚嘆,對他們分析和探究語文知識的動力進行激發。
(二)引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輔助教學和傳統教學相比,不僅教學方式新穎,教學內容也更豐富,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能接觸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識,使他們的思維更開闊,創新思維也獲得了發展。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有了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對多媒體展現在自己面前的語文世界充滿了新奇的感受,促使他們積極地探索語文世界的奧秘。多媒體教學也給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元素。在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中,教學的順利進行不再是通過教師的強硬灌輸,而是通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去學習語文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快樂。
(三)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參與積極性
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巧設情境,讓學生邊聽聲情并茂的錄音,邊看栩栩如生的畫面,邊欣賞形象化的詞句,就能在聲像俱集、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下,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從而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多媒體在教學中對學生積極性的激發,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讓學生對課件內容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就能使學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學習主體地位,從而能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制作一個課件,鼓勵學生進一步結合課文制作解說詞,并配合課件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蘇州園林。學生在進行介紹之前需要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在解說時就具備了自豪感和成就感,使學生體會到了課堂參與的快樂,提高了他們在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
(四)以多媒體為手段,拓展學生的視野
語文是一門知識內涵非常豐富的學科,很多時候,通過學習一篇課文,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很多與文章相關的知識,這樣對學生提高文學素養和鑒賞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這個方面,多媒體仍然可以發揮強大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與課文相關的知識,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獲得更多的知識。例如在講授《蘇州園林》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制作一些關于園林方面知識的課件,廣泛收集蘇州園林的相關專業知識,如對蘇州園林的起源、發展和興盛進行全面的回顧。同時,教師還可以從建筑學的角度對蘇州園林進行鑒賞。這樣透過多媒體,學生就可以對蘇州園林的背景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從而可以更好地拓寬知識面和視野,進一步激發想象力,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根據語文學科的具體特征來設計出好的多媒體教學方案初中語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語文的學科性質與特點,充分體現出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雙重特征。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能夠在應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語文教材內容,并立足于不同的教學目標,精心制訂多媒體教學方案,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實現教學內容與形式的緊密統一,真正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回歸到語文學習的本真狀態之中,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換句話說,在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做好“編導”工作,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教學方案,讓計算機成為教師的教學參謀,選擇并使用最佳的教學媒體手段,從而讓初中語文教學在語文教師、電腦教師的聯袂作用下,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