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文
【摘 要】高中語文的學習不僅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而且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建立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學生要重視語文的學習,其中尤以作文為主。
【關鍵詞】高中語文 積累 多寫 系統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31
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重要的內容,也是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體現,一個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高低從作文語言和結構以及主旨上就能夠體現出來,因此,作文是提高速讀最慢的一部分教學內容。很多學生會發現自己認真寫作文和差不多寫寫得的分數相差并不大,長久以往也就放棄了對作文的學習,而很多教師也是如此,因為學生語文作文提高緩慢,所以也就聽之任之不做特別的關注,導致高中語文作文模式化。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高考語文作文議論文的大趨勢發展,很多教師甚至教學生寫模板作文,導致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逐步喪失自己的思考能力,只要判斷出材料的主旨,就開始拼湊材料,文章內容枯燥空洞,導致出彩的作文越來越少。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為這種教學方法和趨勢而擔憂,那么如何順利開展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使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呢?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效果比較好。
首先,注重作文教學過程中積累的作用。作文本是一個提升極為緩慢的教學內容,教師不能著急,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任務重,需要學習的內容多,而且考試內容廣泛很多教師選擇高一階段不注重作為教學,而是主要依靠學生自己去琢磨體會,到了高三階段才開始對其進行專項的作文訓練,其實這是舍本逐末,喪失了進行積累的好時機。作文教學注重積累,是要從高一就開始進行的,才能夠慢慢提高學生的積累意識。
第一,要求學生有一本專門的作文積累本,每天積累一點,滴水穿石,最終實現質的飛躍。第二,教師每天為學生準備一個小的素材,讓學生抄寫到積累本上,并且注明日期,在一定階段后實行教師給學生提供素材與學生自主編寫素材相結合的素材積累方法,從而實現學生材料的擴展和視野的開闊。第三,作文的學習與學生的其他語文模塊學習是不可分的,教師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作文素材,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多讓學生起來說、起來講,這本身就是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良好時機,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幫助學生進行詞語句子的組織琢磨。第四,作文的寫作是由詞語、句子、段落組成的,也就是告訴我們,教師不能只關注素材的積累,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詞語的積累。例如在學習《聽聽那冷雨》一課時,余光中先生那優美的散文語言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特點,教師要鼓勵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有趣的詞語和優美的詞語記在積累本上,日積月累就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其次,作文教學要注重寫,作文又叫做寫作,就是強調寫的過程和內容。學生想的并不能完全說出來,而說的并不能完全寫下來,只有落實在筆頭上的文字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筆下練習,從而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那么該怎么具體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第一,寫分為大寫和小寫,也就是說要實現寫長篇和寫短篇的結合,如果總是進行完整一篇作文的練習,需要的時間和精力是很長很多的,也會對語文其他模塊的學習產生阻礙作用,因此教師要采取小的段落練習。例如,在學習完《歸去來兮辭》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為陶淵明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文字,選取其高潔人格、熱愛自然、寧折不屈、清新灑脫的詩歌等其中一個立意進行創作,使學生既能對于詩歌內容有深入的把握,又能對詩人本身有透徹的理解,經過短篇的小練習,學生反而會更加認真對待詞語的選擇、句子的構造等等,從而提高創作質量。相對應的,在寫完之后教師可以選取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或者貼在班級后面黑板上進行展覽,供學生們欣賞和參考學習,通過多寫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二,多寫還包括翻寫,也就是同一篇作文寫第二遍,教師在為學生進行批改之后提出建議、指出不足之處,第二次作文課不必寫新的作文,要求學生把上一篇進行修改,修改寫作也是作文寫作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雕琢詞句的意識,還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客觀審視自己的作文,找到弱點和長處,從而進一步完善。如果只是不停地寫,而沒有相對應的反思只會浪費時間降低效率。
第三,教師可以借助讓學生寫日記的形式來幫助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記日記可以有效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又能提高寫作能力,只有每天寫一點才能真正提高寫作水平。教師可以選取有意思的或者優秀的日記與學生分享,并且讓學生互相進行評價,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自身寫作能力的鑒定與審視,樹立寫作意識。
再者,作文教學一定要系統,讓學生知道作文寫作需要那幾個方面能力的支撐,這樣在語文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才會更加有針對性,學生也會無意識地自覺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因此,從高一開始教師就要幫助學生理解作文寫作的要求。
第一,分清文體特點和要求,這是學生寫作文的前提,如果自己要寫什么文體都不知道就等同于摸黑走路,又能走多遠呢?第二,進行句子修改的訓練,讓學生在用詞造句方面產生警惕,并不是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而要有所醞釀和思考。第三,進行結構的訓練,尤其是以論文包括總分總、總分、遞進等多種論證結構,在寫作之前先寫什么后寫什么都要有整體的構思。這些都需要進行系統的訓練。
最后,創新是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當前高考作文存在模式化的趨勢,學生大部分都在寫議論文,而結構也是一致的總分總,導致學生的寫作思維僵化,言之無物,空洞浮泛,沒有議論性和意義性,甚至很多語言、素材也都千篇一律,沒有新意,導致學生整體作文水平下降,甚至很多學生在高中畢業的時候一旦不學習文學專業連基本的寫作能力都喪失了。這都是因為學生并沒有真正學會寫作而是在復制抄襲。由此,創新也就更加可貴。
第一,教師要引導學生擺脫陳詞濫調,選取新穎的語言來對人物、事物進行描寫,這需要學生的真情實感,有所感而發。第二,要尋找新穎的素材進行訓練,讓學生都關注一些社會現象并且從中進行反思,這樣寫出來的文章 才不會枯燥無味。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論述,我們發現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既要關注素材、生活的積累,而且還要多進行實戰練習并且關注內容的創新性,加入學生自己的思考,使文章避免無病呻吟、空洞無物,具備一定的思考和意義,這樣才是真正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