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巍
摘 要:隨著外交關系的發展,外事翻譯日益凸顯有別于一般翻譯的特點。詞匯作為語言的細胞,在外事翻譯中顯現出其政治含義、文化意義和時代意義。本文從詞匯的政治性、文化性和時代性三個方面著手去探討外事翻譯的特點,讓譯者更深刻地了解外交詞匯翻譯的特點,實現外事翻譯所傳遞的政治立場,文化內涵及時代意義。
關鍵詞:外交詞匯;政治性;文化性;時代性
隨著外交關系的發展,外事一般泛指國家、地方、部門和單位涉及國外、境外的事務[1]。顧名思義,外事翻譯就是外事話語的翻譯。它具有其它文體的翻譯所不具備的特點,比如政治性和政策性,嚴謹性和分寸感,時效性和較大的文化信息量等。外事翻譯文本的特點無一不是透過詞匯來表現出來這些特點的,因為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是傳承文化信息的細胞。本文試圖從詞匯的角度去分析外事翻譯中的獨特性和專業性。
一、政治性
在外事翻譯過程中,譯文除了要嚴格忠實于原文的內容和意義外,更重要的要仔細推敲,認真選詞去表達原文的立場和態度,所以說外事翻譯是一種政治翻譯。在外交界,因某個詞匯而引起國際爭端的事情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好外交詞匯的嚴謹的政治分寸和相應的政治涵義。譯者在涉及到國家的重大利益或領土主權時,更要把握好分寸。
二、文化性
外事翻譯旨在進行跨國間的文化交流和有效溝通,這也就意味著不同文化間的相互表達和理解,所以外事翻譯承載著很大的文化信息量。如中國2008年申奧成功后,提出了一個“新北京,新奧運”的奧運口號,初譯為“New Beijing,New Olympics”。但遭到國際奧委會的質疑:中國要重新制定奧運規則嗎?原因是:在中英語言中,“新”的文化內涵是有差異的。中國文化中的“新”強調的是新水平、新氣象,而英語中的“new”具有更新、重建的意思[2]。所以,為了避免誤解,后來就改譯為“New Beijing,Great Olympics”。這就說明,中英語言中的文化內涵的缺失是造成誤解的關鍵,譯文中的“great”不僅傳達了原文本的內容,而且準確地傳達了原文本的精神。又如“社會治安”一詞,被譯為“public security”、“social order”、“security of society”或“public order”,但由于文化的差異,西方英語國家里相同的習慣表達則是“law and order”。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語言的交流即是文化的交流。在外事翻譯中,本著文化交流和溝通的目標,采用借用的辦法把異國的文化融入到我國的文化中也是一個不錯的處理方法,于是在十六大報告中“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譯為“tak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maintain law and order”[3]。此譯本簡潔明了,英語國家的人們一目了然,提高了文化交流的效率和溝通的有效性。
三、時代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外事翻譯中很多的詞匯也隨之發生變化,這時譯者就要對當前的形式和過去的歷史事件進行深刻地了解,這樣才能對它進行及時合理的糾正,體現外事翻譯的“與時俱進”的前進性和動態性。如,“民族”一詞,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一直沿用前蘇聯的用法,把“民族”譯成“nationality”[4]。由此產生了“中國各族人民/the Chines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和“各少數民族/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的譯法。而“nationality”這個詞在二戰之后發生了變化,不再指民族,更側重于指“國籍”。在國外人類學的文獻中“民族”一詞的表述是“ethnic group or community”。Nationality除了指“國籍”和“民族”外,還有“國民”和“國家”的意思,有時可與nation通用。如果將“民族”譯為nationality,很容易引起誤解。[5] “民族”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譯法,如整個中華民族的團結,就譯為“national unity or 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而各民族間的團結,則譯為“unity among ethnic groups”。于此同時,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中國特色的詞語逐漸走入國際舞臺,但因文化的差異而在英語中找不到相對應的英語詞匯。譯者只有深刻理解這些中文詞語的內涵,才能提高譯文的可接受性,才能為英語國家的人們表達出清晰明了的內涵意義。
四、結語
外交語言是一種特殊領域的話語形式,最重要的特點是政策性強,政治色彩濃厚,往往關涉國家利益和對外關系。因此,在外事翻譯中,基于外交詞匯的政治性、文化性和時代性,要以正確堅定的政治立場或態度為原則,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凸顯“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運用相應的翻譯策略,實現不同文化間的順暢和有效交流,達到外事翻譯的“政治等效”。
參考文獻:
[1]姜秋霞.外事筆譯[M].2011.
[2]程鎮球.政治文章的翻譯要講政治[J].中國翻譯,2003,24(3):18-21 .
[3]竇衛霖.政治詞匯的文化內涵及其語言策略[J].外國語,2007,(4):20-27.
[4]涂和平.外事翻譯的政治性和時代性[J].上海翻譯,2005.
[5]楊明星.論外交語言翻譯的“政治等效”----以鄧小平外交理念“韜光養晦”的譯法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