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巖
摘 要:國際氣候大會的召開,提升了國際對氣候變化的重視,為了保證地球生態環境,各國都在積極響應節能減排的號召。隨著大氣中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的上升,溫室效應正在一步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本文主要對溫室效應的影響進行闡述,并加以分析,就溫室效應的防治工作提出有效建議。
關鍵詞:溫室效應;影響;防治;措施
協調溫室氣體的減排措施,并將其優化,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以保證國民經濟利益為前提,達到溫室效應的有效控制與氣候變化的合理應對。我國溫室效應防治戰略的主要目標,是以控制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方案,這是做好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的必經之路。
1 溫室效應對我國的影響
隨著全球溫室效應的日漸嚴重,人們的生活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美國的颶風,巴黎的熱浪,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除此之外,因氣候變化引起板塊運動,如地震和海嘯,讓人們痛不欲生。就我國來看,平均地表溫度逐年上升,極端氣候也在我國頻頻出現,像暖冬,早春,是較為明顯的氣候變暖特征。我國的東北和華北也曾因此出現了干旱,而在長江的中下游部分地區卻洪災不斷。氣候的變化,嚴重影響著我國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的生活。
2 我國溫室效應的防治困境
隨著社會勞動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工業活動也趨近頻繁,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導致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之一,國際社會從20世紀90年代的《國際氣候框架公約》開始,極力號召各國減排。而我國還處于發展中階段,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是我國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而煤炭的燃燒恰恰是這種動力的主要來源,為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大規模的氣體減排工作并不現實。外加技術和資金的局限,使大規模的減排行動步履維艱。
碳密集的能源發展趨勢致使我國溫室氣體的排放增長迅猛,雖然近年調整了能源結構,我國對煤炭的消耗有下降的趨勢,但其仍為我國能源的主要提供來源。我國的能源發展模式是以碳的燃燒為基礎的,溫室氣體的排放又同能源的消耗量成正比,而長期發展資源環境的約束問題卻因此顯得更為突出。
2.1 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首要任務
從哥本哈根會議到巴黎氣候大會,不難看出,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就氣候問題施加給中國的壓力。而我國因為各方面條件的約束,在確保國民經濟利益不受侵害的條件下,無法對減排予以承諾。可是中國并沒有逃避氣體減排的責任,在實際行動中,中國一直努力調整自身的經濟結構體系,發展環保技術,提高能源的再利用率。降低資源與能源的消耗,并且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的開發和推廣,將工業污染的治理作為我國的重要政策。在能源方面,我國大力發展低碳與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核能、水能、生物能等的利用與開發。提高清潔能源的比重,盡全力通過改善能源結構的方式來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過大范圍植樹造林工作的開展,來提高生態保護,并在植樹造林方面取得了人工林的面積在世界占第一位的成績。我國大力控制人口增長,來控制資源的使用量。以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的形式來制約氣候變化的人為推動,并提出相關戰略思想,加快資源節約的建設,創建友好型社會,對溫室氣體的防治措施進一步加強。
2.2 緩解我國資源環境的約束
我國地區遼闊,資源眾多,但人均資源相對或缺,再加上粗放式的增長方式,這使得資源的利用率不高,而與之相關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因此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首先要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的再利用率,可以從客觀角度對環境所造成的經濟壓力有所制約,并協調經濟增長和環境資源約束的矛盾。
2.3 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在保證能源供給的條件下,要實現氣體的減排,必須大力的發展低碳能源,來減少對大氣的污染。這需要對節能減排技術以及環保技術的產業升級,可以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步伐。目前,低碳經濟在國際上正處于蓬勃發展的趨勢,致使各排放大國對其產業結構進行重新調整,我國抓住此項機遇,大力的推行低碳經濟,繞開發達國家的先污染再治理的不科學路線,將低碳經濟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經濟主流。
3 我國對溫室效應的防治措施
3.1 氣體減排的相關策略
3.1.1 制定環保與氣候控制的雙贏戰略
溫室效應的防治工作,包括溫室氣體的排減以及對生物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還有一系列的宣傳教育工作。因此,要制定科學的戰略思想,來應對全球氣溫的逐年上升,提升環保意識的同時加強氣候變化的防治工作。
3.1.2 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的統計系統
將溫室氣體的排放統計歸入環境統計的范疇,并加強鞏固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支撐力,用數據來對溫室氣體的排放進行監測,以提高氣體減排的監管。并構建氣候友好的環境保護措施體系,通過低碳經濟發展的逐步深入,來加強技術的研究改進,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來提供技術支撐力。
3.2 我國有關氣候友好的大氣污染防治的戰略框架
多物種共存、多尺度關聯、多介質影響、多污染源疊加等大氣污染的復合型特征是我國現階段大氣環境的主要形勢,我國需要策劃出具備協同效益的措施加以控制,來面對此形勢。構建氣候友好戰略框架,來防治大氣污染,提高群眾的健康,保證生態平衡。協同控制黑碳和相關污染顆粒物,強化溫室氣體的協同排減。
4 結語
我國溫室效應的防治措施,以減少碳能源的使用和開發清潔能源為主,并對污染氣體進行協同排減。以成本節約的角度來看,相關環保部門應該在氣體的減排方面加以有效的管控,并采取科學可行的措施來加大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遵循以政府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戰略措施,將盡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大力推廣低碳經濟,構建網絡系統監控氣體的排放,并出臺法律進行約束,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絢.天津火電行業大氣顆粒物及溫室氣體協同減排情景研究[D].南開大學,2013.
[2]王雙瑾.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氣候友好型環境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
(作者單位:唐山市曹妃甸區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