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煒
摘 要: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市場經濟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在市場經濟中,之所以秩序得以穩定,難以脫離法律制度的維護。近些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興起,建設工程也呈現良好發展的局面,在整個建設工程中,由于建設工程項目制繁多,因此涉及眾多影響因素,在眾多影響因素中各項建設條件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關聯,故一旦某一環節出現紕漏,較為容易引起建設工程糾紛。而這種糾紛追究其追根溯源,其重要影響因素為建設工程合同的無效,無效建設工程合同將會為整個建設工程埋下眾多隱患,因此不得忽視。基于此本文針對無效建設工程合同的認定及其糾紛處理這一主題展開研究,首先分析無效建設工程合同的認定,其次研究無效建設工程合同的糾紛處理。
關鍵詞:建設工程;無效合同認定;糾紛處理
在建設工程開工之前,其建設合同的簽訂,是為保障建設工程的順利進行,以及建設工程中相關關聯人員的合法權益。建設工程合同適用于,涵洞建設,橋梁建設,房屋建設等各建設項目,通常情況下,各項工程建設以承包的方式實施,在承包的過程中,雙方簽訂工程建設合同,在合同中規定,工程建設的時間以及相關要求,若一方為按照工程合同中所規定的內容行駛,發包方可依據設工程合同上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在工程期滿后,承包方為收到發包方合同中規定支付的金額,也同樣可以依照建設工程合同,請求法庭給予判決和處罰。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中對于無效建設工程合同做出了規定,規定中解釋建設工程合同在設定前,其相關內容應違反國家法律規定,并且將對社會發展造成重大影響,滿足以上規定的將被視為無效建設工程合同。
一、無效建設工程合同的認定
1.在承包方無承包資格的情況下簽署的建設工程合同
建設工程合同的簽署需滿足一定的簽署條件,這一點在企業登記管理中有著明確的規定。在企業進行相關活動(經依法核準的活動)時,雙方要簽署合同,以便于約束所從事的經營活動,而建設工程合同則是為了維持承包方和發包方的平衡,對雙方相關活動進行約束,從而達到保持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行。在建設工程中,承包方有義務保障整個工程的建設質量,其主要原因在于,各項工程建設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有些國家建設的工程,如橋梁建設,更是涉及到集體和國家的利益,因此建設工程質量不得忽視。因此建設工程如不具備一定的承包資格,其建設工程的質量將會直接受到影響,在我國對于建設工程承包資格有著明確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市場管理規定》中曾簡明介紹了建設工程承包資格,承包方在承包工程前需具備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開戶銀行資信證明等證明,承包方相關證件齊全的情況下,方可承接建設工程。
2.不滿足承包資格等級情況下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
在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中對于承包資格等級做出了規定,在《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中,依照建設工程性質質量的相關要求,對承包資格做出了劃分,等級分別為甲級、乙級、丙級、丁級。在不滿足承包資格等級的情況下,承包方與發包方簽訂的工程建設合同即為無效,如建設工程項目要求承包資格為甲級,但承包方只滿足乙級承包,在此基礎上雙方簽訂合同為無效合同。
3.在審批手續和規劃許可證缺失的情況下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
審批手續是工程建設的前提,在缺乏審批手續的前提下不得進行工程建設,這種要求主要適用于跨省、直轄市或自治區的建設中,在《全國工程勘察 設計單位資格認證管理辦法》中對缺乏審批手續做出了相關的規定。
在《關于統一實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通知》一文中對于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做出了規定,不論工程建設為個人建設還是國家工程建設,在建設用地上,需按照國家統一規劃,結合當地建設需求進行建設,如建設工程與國家規劃相背離,則將建設工程合同設定為無效合同。
4.在法律規定外的轉包和分包,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無效
在工程建設中,發包方將工程承包給承包方,承包方進行工程建設,但在這一過程之中,承包方不得將工程建設轉包給其他承包方(即第三承包方),與此同時,發包方也不得將同一工程建設,同時承包給多個企業,所有建設工程需全部由承包方一方完成,如若不遵守上述規定要求,則將工程建設合同設定為無效合同。
二、無效建設工程合同的糾紛處理
在建設工程中滿足以上上述要求的,其工程建設合同設定為有效合同,一旦不滿足某一項項目要求的都將建設工程設定為無效建工工程合同。一旦發生無效建設工程合同,將會相繼出現糾紛案件,而如何對無效建設工程合同所因素的糾紛進行處理,將成為接下來研究的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要求在處理無效合同時,應根據建設工程的性質及其影響進行處理。在工程建設中,其中包括水文地質勘察、工程測量、建筑規模、建設分配等項目的合同,若在工程實施之前已經認識到合同的無效,則應立即停止建設,若合同已經履行完,則發包方有權不予支付相關費用,已經支付的部分,承包方責任返還。在支付中設計等相關人員的費用在處理時,若不滿足承包資格等級情況,承包方無承包資格,在審批手續缺失的情況下的工程建設,設計等相關人員費用,發包方和承包方都不予支付,除此外的無效建設合同,發包方將支付設計人員費用。
此外,在無效建設工程合同的基礎上建設工程完備的,承包人自行承擔建設拆除工程,工程拆除也需滿足一定的拆除條件,方可進行拆除。另外建設工程尚未對國家建設,或當地發展造成危害的,發包方有權享有該建設工程,與此同時,發包方也應向承包方支付相關建設費用。在合同簽約中,若存在一方因合同遭受損失的,則損失部分為另一方承擔,這一承擔過程也被稱之為締約過失責任。
三、結論
綜上所述,工程建設為國家社會建設的一部分,因此國家對于工程建設合同也有著明確的規定,如缺少國家建設工程合同無效認定中任意一項,都將設定為建設工程合同的無效。在處理無效建設工程糾紛時,法律對此也進行了相關的闡述,并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除了承擔民事責任外,相關人員也將承擔刑事責任,以便于保證社會群眾的公共利益,更好的促進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力,歐陽軍.因主體資格欠缺而導致建設施工合同無效的處理原則研究[J].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2002(06)
[2]程嘯,柳堯杰.論我國合同法中合同違反法定形式之法律效果[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01)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