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彪
摘 要:伴隨科技的發展,出版媒介不斷變化,人們的閱讀行為也在發生改變。在數字閱讀環境下,人們的閱讀心理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往的圖書館服務模式難以滿足讀者新的需求,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改善圖書館環境,促進讀者更加積極的主動參與閱讀活動。鑒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圖書館讀者的閱讀心理,然后論述了數字化對圖書館閱讀者閱讀心理的影響,最后提出了數字化環境中圖書館的服務策略,以期對圖書館的服務建設有所幫助。
關鍵詞:數字化環境;閱讀心理;圖書館服務
閱讀是一種基于出版媒介展開的行為,其會伴隨出版媒介的變化而發生改變。隨著科技發展,數字化平臺逐漸成為人們閱讀的主要媒介,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閱讀環境。在這種全新環境下,讀者是以什么閱讀心理開展閱讀行為的,如何滿足讀者的閱讀心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圖書館讀者的閱讀心理
(一)關注本民族在國家經濟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民族利益是民族凝聚力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民族的人民在感情上的共鳴和利益關系的維系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基礎,很多讀者對關于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的書籍很感興趣,特別是關于民族杰出人物的傳記類書籍,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例如,藏族讀者多數會選擇閱讀有關松贊干布的書籍,因為這是藏族歷史上具有很大影響力且各方面都十分杰出的人物,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的為該人物的成就和貢獻感到自豪。關注本民族發展的讀者還較為關心國家政治形勢,比如自己民族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發展態勢、本民族機關領導在各級自治機關中所擔負的職責等。
(二)對本民族的文學藝術懷有極大的興趣
任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學藝術都是該民族的社會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的反映,這類文學藝術具有很重要的民族價值,可以展現民族的歷史、精神風貌、社會發展情況和經濟現狀。例如,著名作家老舍是滿族人,他所編著的《四世同堂》、《駱駝祥子》具有很濃的民族色彩;苗族作家沈從文的《邊城》具有很強烈的地方色彩;蒙古作家佳俊的《駝鈴》生動地展現草原的自然景象和民族風情。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書籍更多的受到其所描述的民族群眾的喜愛,這說明很多讀者的閱讀行為是在對本民族的文學藝術懷有極大興趣的影響下形成的。
(三)對民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民族的風俗習慣主要指一個民族在物質、精神等社會方面展現的傳統習慣,這是不同民族的人民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對人們的行為和意識都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比如,藏族人民喜歡喝酥油茶、苗族人民每年歡度蘆笙節、傣族有每年一度的潑水節、蒙古族會定期舉辦敖包會等,這都是不同民族讀者喜歡閱讀的書籍內容和資料。
二、數字化對圖書館讀者閱讀心理的影響
(一)功利心理
信息時代也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各種新型知識和新鮮資訊層出不窮,極大的豐富著人們的生活和思想。為了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精神世界,人們必須要不斷進行閱讀和學習,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只有不斷掌握新鮮知識、提高自身競爭力才能減輕自己在社會上的生存壓力。在這種背景下,人們的閱讀往往帶有功利心理。有關專業教育、課程教育的教材和輔導書在圖書市場上供不應求,備受讀者的追捧,人們選擇閱讀此類書籍的目的就是通過學習獲得知識,通過各種社會考試以謀求更好的發展。除此之外,市場經濟強調公平競爭和求知不斷,激烈的競爭使人們在生活中倍感壓力,在種種壓力下,人們開始尋找各種有關職場經驗的書籍,希望從中獲得啟發。市場經濟的意義就是讓人們在不斷的競爭中和壓力制約下提升個人素質,大幅度提高自身的實用性并保持強大的競爭力,這也是功利性閱讀得以長期存在的原因之一,很多至今仍暢銷的書籍,例如《明朝那些事兒》、《細節決定成敗》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本職場寶典。
(二)休閑心理
面對激烈的工作競爭和生活壓力,人們在忙碌之余更需要一個放松的途徑來幫助自己緩解壓力。對于很多社會群眾來說,閱讀是一個釋放壓力、獲得精神放松的良好方式,閱讀并不沉重,相反,而是一件值得享受的事情。人們更喜歡閱讀“軟書籍”,所謂“軟”,就是市場上形式新穎、內容有趣、吸引人的書籍,可讀性強又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儲備。因而,在數字化的閱讀環境下,淺層閱讀行為廣為流行,各種圖畫書和卡通書籍不再是兒童所專屬的讀物,在很多成年人的眼里,這也是一種很有趣的書籍。為了滿足讀者在這方面的需求,當前很多雜志和書刊在設計時都十分注重圖文并茂,在選材的時候也更加注重內容的新鮮和有趣,以增加讀者對其的認同感。數字化時代的閱讀媒體不僅在很多方面都順應了人民的娛樂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對人們的閱讀方向和行為有指導作用,據有關學者表示,當代成年人之所以喜歡閱讀圖文并茂的書籍,是因為他們追求的并不是獲得多少知識,而是想要在激烈的競爭和高強度的壓力下尋找一個休閑出口,緩解自己長時間的緊張和焦慮。由此可見,在競爭愈加激烈,壓力陡增的現代社會,通過閱讀來獲得休閑、緩解壓力是很多人參與閱讀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從眾心理
從眾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在閱讀領域也是如此。當一種“閱讀熱”出現的時候,就會有很多讀者爭相選擇閱讀這一種圖書,加入到這一潮流內。在數字化環境中,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人們很容易就了解到時下的閱讀潮流,“閱讀熱”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暢銷書的出現更為輕易,但相對的,其暢銷的時間則更短。例如前幾年所流行的《百家講壇》系列圖書,廣受大眾喜愛,易中天解讀的《三國》,于丹解讀的《論語》,都成為當時的潮流,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捧。
三、數字化環境中基于讀者閱讀心理的圖書館服務策略
(一)根據讀者類型提供服務引導
不同層次的讀者,其閱讀需求不一,但卻也存在共同的特點:讀者在進入圖書館后,都會希望盡快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因此,圖書館工作人員必須創造條件,滿足讀者需求,要根據不同讀者的需求來選擇不同的服務方式。首先,要牢固樹立為讀者服務的思想,尤其是在民族圖書館,要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思想,要尊重各民族的感情和風俗習慣,宣傳各族人民對祖國建設作出的貢獻,宣傳各民族杰出人物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貢獻,增強各民族讀者的自豪感。其次,要根據讀者需求來開展閱讀服務。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要為其提供一些幫助理解知識的參考書,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為其提供幫助寫作畢業論文的參考書,對于教師,可為其提供相關專業的書刊,或是文獻檢索工具。
(二)利用好數字媒介
在數字化閱讀環境中,圖書館紛紛建立了利用新型閱讀媒介(如APP閱讀,微信服務平臺等)的個性化閱讀服務,如數管工作人員在開展閱讀引導時,既要考慮讀者想讀什么,又要考慮讀者該怎么讀。可以利用新型閱讀平臺的“點對點”特征,統計一定范圍內的讀者的閱讀動機、閱讀興趣、閱讀內容,向讀者提供個性化閱讀推送服務,并且在觀點闡釋、內容構思等方面爭取讀者的參與,使圖書館閱讀服務變為讀者深度參與的主動式閱讀。其次,現代讀者的時間往往比較瑣碎,很難有大量集中的時間來進行閱讀,因此,利用好這類“邊角時間”是圖書館可以考慮的問題,圖書館可以將讀者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概括,并向讀者的手機客戶端等推送,使患者隨時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數字化環境中,讀者的閱讀心理、閱讀傾向有了很大的變化,面對這一形勢,圖書館也必須在設備、服務模式等方面跟上時代的步伐,把握讀者閱讀心理、閱讀需求,在強化原有服務的基礎上為讀者提供更為豐富、便捷的閱讀引導、閱讀服務,滿足讀者需求,促進圖書館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常永平.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開發與優化管理機制探討[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6(01).
[2] 金偉麗,劉佳,張建華.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校圖書館五大信息空間建設[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6(01).
[3] 葉丹.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覽區現狀分析及優化服務研究——以杭州圖書館兒童借閱部為例[J].公共圖書館,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