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強 劉暢
摘要:基于CHIP2013數據,利用logit模型對我國農戶土地轉入行為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結果發現:是否是鄉村干部、經營土地面積、是否外出務工以及是否加入農業合作組織等因素對農戶土地轉入行為產生了顯著影響。其中,經營土地面積單位增加時,農戶土地轉入的概率將會上升25.32%。最后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戶;土地轉入;logit模型
一、引言
近年來,農村土地流轉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關注的重點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與規范地運行。農村土地流轉對于進一步優化我國農村土地資源配置、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以及推動廣大農村地區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具有重要意義。學術界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影響因素等相關問題也進行了深入地研究與探討??v觀現有研究文獻后發現,卞琦娟、周曙東、葛繼紅(2010),劉衛柏(2011),許恒周、郭忠興與郭玉燕(2011),李景剛等(2014)以及蘇群等(2016)分別從農戶個體特征與家庭狀況、生產經營狀況、區域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非農產業發展以及非農產業就業機會等方面探究土地流轉的影響因素。與從農戶視角出發研究農村土地流轉不同,部分學者逐漸開始關注土地收益情況與耕地破碎程度(陳美球,2008)、地塊數(蘇群、汪霏菲與陳杰,2016)以及區位條件(葉劍平等,2006)等流轉土地本身特征對土地流轉的影響問題。
可以看到,學者們對農村土地流轉影響因素問題的研究積累了較多的文獻與成果,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幫助與借鑒。但是,筆者注意到,學者們似乎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農戶土地轉出影響因素的研究方面,對土地轉入影響因素的研究相對較少,在現有對農戶土地轉入影響因素的研究文獻中,研究結論仍然未形成一致性結論。為此,本文使用北京師范大學的CHIP2013數據,利用logit模型對農村土地轉入影響因素進行實證檢驗,試圖對我國農戶土地轉入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識別并確定其影響方向與程度?;谝陨涎芯磕康?,除引言以外,本文結構安排如下:首先為數據、變量與模型構建;其次是實證結果與討論;最后為結論與啟示。
二、數據、變量與模型構建
(一)數據來源
CHIP2013是由北京師范大學與國外合作開展的有關中國收入分配動態變化追蹤的研究項目。CHIP項目組對我國15個省份按照東、中、西分層,根據系統抽樣方法抽取得到CHIP樣本。數據內容主要包括住戶個人基本信息、就業信息以及家庭層面的基本信息、主要收支信息和農業經營等內容。本文研究使用的數據主要是CHIP2013中農村居民樣本數據,在對原始樣本數據進行缺失值、異常值以及重復值的刪除與整理之后,得到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數據樣本。
(二)變量選擇與描述
本文因變量為農戶是否發生土地轉入行為(lzr),自變量主要包括農戶年齡(age)、健康狀況(hel)和受教育程度(edu)等戶主特征變量以及是否外出務工(wou)與經營土地面積(lan)等農戶經營特征變量。具體賦值情況如表1所示。
(三)模型構建
本文使用Logit模型對我國農戶土地轉入行為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農戶發生土地轉入行為時記為1,反之記為0。p為農戶發生土地轉入的概率且p=P(y/1|x),農戶未發生土地轉入的概率1-p=P(y=0|x)。同時假定為影響農戶土地轉入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
那么,如果累積分布函數F(x,β)服從“邏輯分布”(logistic distribution),則有
式中,為概率發生比(odds ratio,即OR值)。exp(βi)值表示在解釋變量增加一單位引起幾率比變化的倍數。也可以解釋為新幾率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在本文中,主要反映農戶個體特征等因素對農戶土地轉入行為影響幾率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三、實證結果與討論
本文主要使用stata12軟件對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選擇逐步回歸分析反向剔除方法自動刪除不顯著變量,自動選取通過顯著性檢驗的變量,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計量分析結果表明:
從農戶個體特征因素來看,年齡、受教育狀況以及健康狀況等農戶個體特征對土地轉入影響均不顯著,是否是鄉村干部對土地轉入影響較為顯著,通過了5%顯著水平檢驗。也就是說,當農戶擔任鄉村干部后,該農戶轉入土地發生的概率將增加2.7%??赡艿脑蛟谟卩l村干部作為農村發展的帶頭人,在進行農業生產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土地流轉意愿表現的更為強烈,發生土地流轉的概率將會增大。
從農戶經營特征因素來看,農戶經營特征因素對土地轉入行為影響都十分顯著。是否外出務工、經營土地面積的多寡以及是否參加農業合作組織均通過了1%顯著水平的檢驗。首先,是否外出務工變量。表2中實證結果顯示,農戶選擇外出務工時,發生土地轉入的概率將會減少3.47%。一般說來,農戶外出務工時會將自有土地交由親戚或朋友代為經營,這種土地流轉方式既可以有償的也可以無償的,由農戶自行協商處理;其次,經營土地面積變量。當“經營土地面積”單位增加時,該農戶轉入土地發生的幾率將增加25.32%。說明農戶經營土地面積越大,土地轉入傾向就越明顯;反之,農戶經營土地面積越小,土地轉出傾向就會越大。可能的解釋是隨著經營土地面積的增加,農戶可以逐漸實現規模經濟發展,降低了生產成本。農戶生產經營進入了良性發展軌道;最后,農戶是否參加合作組織。計量結果表明:參加合作組織的農戶發生土地轉入的概率將會上升5.5%。可以解釋為,農業合作組織可以為農戶提供有關資金、技術以及信息方面的支持與幫助,在合作組織范圍內將包括農戶土地在內的資源進行整合,所以加入合作組織的農戶發生土地轉入與轉出可能性更高。
從農戶收入狀況因素來看,收入水平對農戶土地轉入影響并不顯著。
四、結論與啟示
本文利用CHIP2013數據對我國農戶土地轉入行為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發現:農戶土地轉入行為主要受到是否是鄉村干部、經營土地面積、是否外出務工以及是否加入農業合作組織等因素的影響。具體來說,農戶擔任鄉村干部、在家務農、經營土地面積的增大以及加入農業合作組織都會增加土地轉入行為發生的概率。
通過對農戶土地轉入行為影響因素的分析得到以下啟示:首先,在明確農戶經營土地面積對土地流轉產生重要影響的基礎上,幫助土地經營大戶完成土地轉入行為,進一步擴大土地流轉規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次,發揮鄉村干部在農村土地流轉中的模范與帶頭作用,積極進行土地流轉,實現農村土地規?;洜I效益;最后,創造良好條件,鼓勵農戶加入各種類型的農業合作組織,在合作組織內部提供優惠條件完成土地流轉。
參考文獻:
[1]卞琦娟,周曙東,葛繼紅.發達地區農地流轉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0(06).
[2]劉衛柏.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中部地區農村土地流轉意愿分析——來自湖南的百村千戶調查的實證研究[J].求索,2011(09).
[3]許恒周,郭忠興,郭玉燕.農民職業分化、養老保障與農村土地流轉[J].農業技術經濟,2011(01).
[4]李景剛,高艷梅,臧俊梅.農戶風險意識對土地流轉決策行為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14(11).
[5]蘇群,汪霏菲,陳杰.農戶分化與土地流轉行為[J].資源科學,2016(03).
[6]陳美球,鄧愛珍,周丙娟,等.耕地流轉行為中農戶行為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江西42縣市64個鄉鎮74個行政村的抽樣調查[J].中國軟科學,2008(07).
[7]葉劍平,蔣妍,豐雷.中國農村農地流轉市場的調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調查的分析和建議[J].中國農村觀察,2006(04).
(作者單位:蔣志強,淮陰工學院商學院;劉暢,淮陰工學院學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