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華 蘭婷 王寶龍 高鵬 張俊娜 何煒
摘 要 “醫用化學”是護理專業的必修課,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對護理專業的學生現狀進行分析,對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并結合實驗增強認知,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醫用化學 護理專業 教學方法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45
Research for Teaching of Medical Chemistry in the Nursing Major
LI Minghua, LAN Ting, WANG Baolong, GAO Peng, ZHANG Junna , HE We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Abstract Medical Chemistry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nursing major,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explor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s to enhance the cognitive,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 Medical Chemistry; nursing major;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s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護理觀念也發生了轉變,高級護理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還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具備一定業務能力。“醫用化學”是護理專業的必修課,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力求使學生全面了解醫用化學的內容,拓展知識面,為之后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這篇文章從學生現狀入手,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同時注意加強實驗教學,在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
“醫用化學”是我校護理專業的必修課,覆蓋面廣,知識繁多,總課時69學時,其中理論課60學時(無機部分26學時,有機部分34學時),實驗課9學時,通過醫用化學的學習,同學們既掌握了溶液、原子結構、分子結構、膠體等基礎化學的知識,又掌握了有機化學的知識,含有不同類別官能團的化合物在本課程中逐一講到,包括鏈烴、環烴、鹵代烴、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含氮化合物、糖類化合物等等,對于學生后續的課程及實踐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如何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化學理論基礎,提高她們對于化學知識理論與實踐的應用,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和思考的問題。然而,我校的護理專業的同學根據學前情況分析可知,護理專業的學生學習程度層次參差不齊,一少部分學生高中學的理科,有一定的化學基礎,另有一部分學生高中學的文科,化學基礎相對薄弱。此外,課程的學習主要以講授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為主,缺乏和臨床實踐的緊密聯系,而導致學生對醫用化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基于上述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教學方法研究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構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學生自身及思想上的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來克服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因此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
1.1 激發學生興趣,注重醫學和化學的聯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上課的時候針對重點內容提出一系列問題,引起學生興趣。例如講授醇類物質時,可以從較為簡單的乙醇入手,乙醇是學生都十分熟悉的物質,具有特殊氣味,臨床上可以用于消毒,它的結構中有一個羥基,羥基的存在使得乙醇具有特殊的化學性質,它怎樣影響化學性質呢,從此引入醇類物質化學性質。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物質應用開始,增加她們學習化學性質的興趣。
1.2 改善授課方式,避免灌輸式教學
“醫用化學”這門課程內容繁多,包括無機化學部分和有機化學部分,有大量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按照課本純粹講授這些內容,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所以授課時要避免灌輸式教學。在教學中要改善授課方式,可以多運用一些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啟發,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進行舉例,增強學生的認識;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通過提問進行互動,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通過比較增加學生記憶。在教學中將幻燈片和板書聯合使用,力求將知識點講得清楚透徹。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日益發展,教育信息化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教育者和學習者可以借助越來越多的現代媒體,教育資源和方法進行雙邊活動。網絡課程是較為傳統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我校已建立了醫用化學的網絡課程,同學們可以用學號登錄網站,在線答題,復習課程,向老師提問;同時,老師也定期登錄網站,給同學們答疑,這樣一來學生和老師不用去教室就可以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除網絡課程之外,一些新興的信息化教學方式也逐漸發展起來,微課、慕課、電子書包更是信息化教學發展的新熱點,對于新鮮的教學方式老師和學生都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和了解。微課是一些短小精悍的視頻,這些視頻可以用于同學們的自主學習,我校網站上有微課的教學資源,同學們在課后可以通過微課復習或預習知識點,起到很好的自學作用。
1.3 教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任何課程的學習都需要及時的歸納總結,醫用化學亦是如此,尤其是其中的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合物的種類繁多、結構復雜且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因此有機化學是醫用化學的難點之一,但是通過學習,同學們會發現有機化學有很多共性的東西,所以在學習中需及時復習,并且多歸納總結。在學習中,老師和同學們總結出了許多有趣的學習方法,如比喻記憶法、比較記憶法、聯想記憶法、口訣記憶法等,通過歸納總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含氮有機化合物中講到的氨基酸,通過學習同學們都知道氨基酸是一類具有特殊意義的化合物,它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所有器官組織都有蛋白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因此,氨基酸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在學習中對于氨基酸的學習,同學們要掌握它的結構和8種必需氨基酸,這8種必需氨基酸在記憶的時候,同學們反映不是很好記,就算當時記住了過后也會忘記,如何能夠讓同學們簡單輕易地牢記呢?老師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可以將8種氨基酸變成一句簡單的話語“笨蛋來宿舍晾一晾鞋”采取諧音的方式讓同學們牢記,“笨”對應苯丙氨酸,“蛋”對應蛋氨酸,“來”對應賴氨酸,“宿”對應蘇氨酸,“舍”對應色氨酸,“晾”對應亮氨酸,“一晾”對應異亮氨酸,“鞋”對應纈氨酸,這樣一來,同學們對于這8種氨基酸的記憶就非常深刻。
2 理論聯系實踐 注重實驗教學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如何使學生快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化學實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實驗教學集中體現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各種能力。實驗課程的設置可以激發同學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將實驗現象和理論課知識結合起來,比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實驗,理論課上已經講過了鄰羥基苯甲酸,酸酐和乙酰水楊酸的結構式,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通過實驗,同學們可以實際觀察原料鄰羥基苯甲酸的顏色,性狀,再通過與乙酸酐的反應生成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實驗完畢再對酚羥基進行鑒別,理論課上講過酚羥基遇到三氯化鐵會呈現紫色,同學們在實驗中可以實際觀察到顏色變化,結合理論知識進行解釋,這樣一來,同學在實驗中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認識,同時鍛煉了同學們的實驗操作能力。
2.1 實驗組織階段
在實驗課上課之前,同學們要了解本次實驗的實驗目的和實驗條件,熟悉本次實驗的理論知識,在規定的三個學時內按照要求完成實驗教學任務。
2.2 實驗進行階段
實驗課開始后,教師要對各位同學的實驗進度以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要能夠讓同學們自己聯系理論知識,以理論聯系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方式掌握課本中的知識。
2.3 實驗總結階段
實驗課結束后,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總結歸納,與學生進行探討,最終以實驗報告的形式提交。通過實驗總結,可以理清學生的思路,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科研素質。
參考文獻
[1] 謝夏豐,孫東.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改革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9.5.8(5):523-526.
[2] 韓美芬.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1.6(10):168-169.
[3] 劉慶昌.論教學活動藝術化的實質[J].教育學報,2010.8.6(4):43-48.
[4] 吳芳輝.大學基礎化學教學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27(5):119-120.
[5] 胡榮華,隋巖,方小牛.探究教學在大學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11(9):39-41.
[6] 李小紅,沈雁英,孫繼紅.完善教學質量控制管理體系對臨床護理教學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9.46(9):937-938.
[7] 徐偉,凌偉堅,林珠燦.中藥化學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1.5.13(5):433-435.
[8] 聶志剛,劉正東.實驗教學中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3.25(3):140-142.
[9] 陳永富,朱秋華,尹尚君.高校實驗教學中實驗能力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9(9):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