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更多國際化人才來華創業
公安部2016年1月推出支持北京創新發展的20項出入境政策措施,涉及到外國人簽證、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將于2016年3月1日起實施,這些政策措施將為北京的創新發展提供更加優良便捷的出入境軟環境。
記者_朱琳??編輯_方怡君??設計_胡婷
2016年1月13日下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在北京總部就公安部最新公布的支持北京創新發展的20項出入境政策措施召開記者會。會議現場,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執行秘書長苗綠對20項政策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進行了解讀。
20項新政策的意義
打破人才流動壁壘,推動創新
中國雖已對外開放多年,但在國際人才競爭、國際人才吸引方面還處于比較靠后的位置。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開始,貨物流動壁壘、資本流動壁壘都在逐漸消除,但中國包括工作簽證、綠卡在內的人才流動壁壘一直很高。
北京市海淀區的中關村地區堪稱中國北京的“硅谷”,然而,中關村與真正的美國硅谷相比,雖二者都有100多萬的人才存量,硅谷的國際人才比例卻高達40%,而中關村只有1%左右的人才來自海外,且這部分人才中有70%以上都是海歸,真正的國際人才少之又少。中國北京的創新企業很大程度集中在中關村地區,而創新最終要靠人才來實現,如果沒有國際人才、創新人才發展創新產業是很難實現的。
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中央層面意識到這個問題,并采取措施來推動相關工作。本次出臺“北京20條”的政策內容全部針對國際人才,尤其對于中關村地區,政策的力度、寬松度、審批的高效、對外國留學生的限制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突破。此政策意義就在于提高中國高層次人才,推動中國創新事業發 展。
已經成立8年的CCG連續多年發布過人才發展報告,對國際化人才領域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因此在本次政策出臺之際,CCG就受邀參與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過研討會形式,進行大量論證,起草初步方案,提出具體建議等,對“北京20條”的出臺作出了巨大貢獻。
此次推出的出入境政策措施既緊密圍繞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又兼顧北京打造全國科創中心的普遍需求,對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便利海外高層次人才出入境、激發外籍華人回國創新創業熱情、服務外籍青年學生創業等具有重要意義,對北京聚集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將發揮重要作用。
以來華留學帶動來華移民
搭建國際交流的橋梁
2012年,大連萬達曾收購美國的AMC院線,并購之后,萬達發現曾在中國留學的美國海歸能夠有效促進業務增長,這些來華留學生對推動中國外交發展非常有幫助。
然而,CCG通過調研發現,來華外國留學生中來自發達國家的人很少。以美國為例,美國學生選擇留學時多愿意去法國、意大利等國家,中國在美國留學生的選擇中只能占據第6、7位左右的位置。
外籍學生不愿到中國留學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留學后不能在中國工作。因此CCG認為,開放對留學生的實習、工作簽證,會對他們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此外,中國的移民比例一直不高,這也是因為中國一直沒有留學生向移民轉化的渠道。中國每年向美國移民8萬人,其中很大比例都來自留學生。留學生通過居住、學習、交友等方式融入留學國家的生活后,才會提升移民的意愿,因此中國如果想要吸收外籍移民人士,那么開放更多留學渠道、政策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
另外,中國如今正在大力推動“一帶一路”等對外交流項目,這就需要培養大量來華留學生,并通過他們作為海歸返回到“一帶一路”的祖國來實現文化交流,這樣即便來華留學生學成后不在中國工作,他們也會對中國抱有友好親近的態度,并在無形之中協助中國搭建與其他國家的溝通橋梁。
環境與政策同步推進
接納國際難民或可推動國家發展
CCG指出,中國的國際人才在華發展環境與相關政策都在不斷調整與改變之中,兩者相輔相成,構成良性循環。“北京20條”政策將通過消除人才流動的壁壘,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引進更多的資金、創意和信息等,從而推動國際人才在華發展環境的改變。
此外,CCG曾專門提出相關建議: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要適當承擔國際大國的義務。世界人口正在逐步進入老齡化,而部分戰爭國家的難民人群往往仍屬于青壯勞動力,他們可以在移民國家發揮很大的建設性作用。中國沿海地區勞動力短缺,中國作為大國可以接納一定數量的難民,一定程度上也將實現推動國家發展的目的。
國際人才引進暫無上限
人才管理將同步完善
中國目前對于引進國際人才還沒有人數上的配額上限,若未來申請來華工作的人才達到一定數量級后,政策會隨之更新,實行配額制度。
同時,CCG表示,中國對于外籍人才的管理也將與時俱進。比如,本次新政策首次在中關村設立綠卡受理中心,相比原來?“24小時內到派出所報到”的規定有了很大進步。原本粗放的管理模式也會進行持續地改進,并通過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得以改 善。
在針對來華留學生的管理上,CCG分析中國對外國留學生的吸引力較低有幾項原因:留學生學費定價標準落后,大學沒有招生積極性;留學生畢業后無法在華工作;管理方式粗放,留學生的生活、學習自成一體,缺乏融合;國際課程較少,國際師資匱乏等等。“北京20條”政策會促使學校等教育機構做出更多的調整,同時,公安部門、外事管理部門對外國人的服務和管理也會更加完善。
外籍博士申請中國綠卡無地域限制
未來或將設立移民局
“北京20條”政策中一個較大的突破就是在外國的博士學者可以不在中國境內就申請中國綠卡,以往外國人需要到中國中國工作多年后,通過表現好壞獲得綠卡,這個突破意義重大,可以更好地吸引海外人 才。
根據統計,在華外國人約80多萬,其中還不包含一些“黑身份”的外教等,以往外國人申請中國永久居留的渠道復雜,相關審查職能分散在不同的政府機構里,不利用促使在華工作的外籍人士下定決心申請永居。中國現已設立了專門的受理中心,以后或將設立移民局,專門用于受理國際人口申請。CCG呼吁:成立移民局將改變目前中國沒有專屬機構管理國際人口流動的現狀,而成立永久居留受理中心將是改變的第一步。
拎客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吸引國際和國內一流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公共政策等專家的參與,致力于研究中國全球化進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重要課題,為中國的進步與發展提供戰略性、建設性和可行性的建議和政策研究,成為國家、社會和企業發展的高端國際智庫,為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為中國在全球化時代提供獨立的、客觀性的研究。曾連續多年發布《中國留學發展報告》、《中國海歸發展報告》、《中國國際移民報告》、《海外華人華僑報告》等報告文 件。
北京創新發展20項出入境政策措施內容
此次出臺的出入境政策措施主要針對北京創新發展中對外籍高層次人才、留學歸國創業外籍華人、外籍青年學生和創業團隊外籍成員這四大類外籍人才的迫切需求,著重解決制約吸引和聚集各類外籍人才的政策瓶頸,并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
主要政策內容包括:為符合認定標準的外籍高層次人才設立申請永久居留“直通車”;公安部在中關村設立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窗口,并縮短審批期限;對中關村市場化外籍人才申請永久居留實施積分評估制度;對中關村創業團隊外籍成員和企業選聘的外籍技術人才提供辦理口岸簽證和長期居留許可的便利;對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在中關村長期創業的外籍華人提供申請永久居留的便捷通道;允許境外高校外國學生在中關村短期實習;允許在京高校外國留學生在中關村進行兼職創業等。
在支持北京創新發展的系列出入境政策措施中,還包括去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公安部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出入境政策措施的相關內容,如允許工資收入和納稅達到規定標準的外籍人員申請永久居留;對外籍高層次人才暢通從就業居留向永久居留資格的轉換機制;允許外國留學生在我國高等院校畢業后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允許外籍和港澳高層次人才聘雇外籍家政服務人員;支持北京向國務院申請實施部分國家人員144小時過境免簽并實現京津冀口岸過境免簽政策聯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