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知識產權愈發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尤其是在文化產業中受到格外關注。中原經濟區在大力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應當順勢而為,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的競爭力,有效保護文化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創新完善各項知識產權制度,培育知識產權文化。這就要求中原經濟區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嚴格依據各地區文化產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措施,推動社會各類文化企業的創新工作,提高企業員工的創新意識及知識產權意識。基于此,文章擬將對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利用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知識產權
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全球化影響的加劇,推崇創新和個人創意的文化產業已經走到了全球經濟舞臺的正中央,成為了各國經濟增長的引擎,并且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文化產業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發展,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于2010年開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文化產品出口國。因此,中原經濟區作為一項國家戰略,服務國家發展目標,發展文化產業便成為今后一個時期的重中之重。中原經濟區的各區域要充分挖掘當地的豐富的文化資源,運用好當地的人力資源,積極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加強文化產業的建設工作,制定和完善各項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有效保障企業與個人的智力勞動成果,激勵廣大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建設創新型經濟社會。要想有效提升中原經濟區在整個經濟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就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將文化產業的集聚區建設與知識產權優質培育工作有效結合在一起,鼓勵文化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優秀品牌,推動文化大省建設成為文化強省,通過文化強省構建經濟強省。
一、當前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知識產權建設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文化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意識偏弱
現代企業的發展不能再僅僅局限于短期經濟效益的增長,而且需要關注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影響巨大,知識產權早已成為整個國家、企業發展的寶貴戰略資源。這一點對于文化企業尤為適用。然而,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仍有部分文化企業過度關注創造企業當前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企業品牌的打造與形象維護,未能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對于企業的重要性,更未將知識產權放入企業未來的發展規劃中。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重視企業的有形資產,忽視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的決策者主要將企業的發展重心放在企業有形資產的規模擴張上,未能對企業的品牌和專利技術進行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僅將其作為企業發展的“門面”;2.注重企業產品的生產,輕視企業產品的創新。部分文化企業自身綜合實力有限,僅依賴于復制市場上現有的文化產品和消費模式,缺乏對文化產品的創新意識,在文化產品市場競爭中缺乏核心競爭力,尚處于低端模仿的階段。
(二)有關部門未能構建起完善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當前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知識產權支撐服務體系的不完善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政策體系配套不完善。例如,河南省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管理與服務政策,分散在商標、專利、版權以及品牌等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和科技、經信、外貿等部門,它們之間缺乏緊密的聯系與溝通,資源優勢得不到全面的發揮,實施重點扶持項目的格局未能及時形成;2.管理體系缺乏科學性與規范性。一方面,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尚未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未能有效地組建起專業的管理團隊,大多數知識產權局屬于不具備行政執法權的事業單位,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企業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沒有安排專業人士從事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沒有制定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3.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不健全。中原經濟區在知識產權的服務信息檢索、預警服務以及科學發展分析方面能力有限,無法滿足經濟市場日益增加的需求。中原經濟區內的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體系的建設也較為落后,服務體系創新不足。此外,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欠缺,知識產權應用方式較為單一,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數量較少,能力較弱,無論是在知識產權的科學評估方面,還是在涉外知識產權的辦理工作中都存在較大的不足。
(三)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的專業人才匱乏
當前,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的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形成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無論是知識產權的行政管理人才、執法人才,還是知識產權的中介服務人員,都亟需進一步的引入與培養。知識產權從業人員職稱的評定體系還有待完善,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引導企業加大對高層次、高素質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完善職稱評審制度,明確職業發展前景,提高專業人才的實踐技能與知識,使得這些專業工作人才能夠充分了解和熟練運用知識產權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以及涉外規則。
二、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一)全面開展專利服務,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中原經濟區內的各級政府都應加大對知識產權建設的投資力度,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優勢,培育大批創新型文化企業,從而推動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企業集團的有效形成。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聯系,共同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從而實現該地區文化產業穩定和諧的發展。政府應大力推動文化創意專利的高效應用和產業化。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積極制定并完善適合當地知識產權發展的相關制度,有效將企業的文化創意專利技術與標準結合在一起,支持并鼓勵行業組織與企業的信息產業技術部門積極參與到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的制定當中,從而促進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提升企業商標意識,大力打造優秀文化品牌
中原經濟區需要引導并激勵廣大文化企業積極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鼓勵文化企業在各項經濟活動中使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品,幫助企業培養良好的自主商標意識,從而有效創建出多元化、高水平的優勢商標集群。中原經濟區區域內的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可以根據市場經濟的需求,實施相應的商標培養戰略,幫助企業強化商標注冊和品牌打造意識,有針對性地制定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商標管理、使用政策,引導企業豐富商標的內涵,提高商標的知名度,形成具有特色的優秀商標,進而申報著名或馳名商標,提高企業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同時要加強對市場中各類商標的管理監督工作,力爭杜絕商標侵權、偽造等現象的出現,切實保障商標注冊人、使用人的合法利益,維護市場的健康競爭秩序。
(三)完善強制保護機制,加快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自律機制的建設
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不僅需要完善與加強政府與相關部門的強制保護機制,而且需要加快文化行業的自律約束機制的建設。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一方面,需要貫徹和落實我國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國際條約、法律法規,為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構建良好的軟環境,另一方面,需要結合中原經濟區的實際情況,依據不同地方特色文化產業的需求制定出適合其發展的知識產權制度。此外,中原經濟區應當建立起強大的文化行業協會組織,制定明確的行業自律約束機制,不僅能夠加強文化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意識,而且能夠約束本行業知識產權侵權者的行為,從而保護本行業的知識產權與產品免受侵權。
三、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知識產權利用策略
(一)加強企業知識產權利用工作,創建合作機制
中原經濟區各區域內的政府應當建立起有效的知識產權導向機制,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知識產權輔助機制,創新和完善各項知識產權制度,引導企業在積極研發新的文化產品的同時,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努力推進企業文化產品創新機構的建設與發展。此外,政府及相關部門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用其設立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支持基金,積極打造中原經濟區的文化產品創新研發平臺,發揮當地文化產業的資源優勢,充分體現知識產權制度的經濟價值,從而推動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二)推進知識產權產業化,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
中原經濟區各級政府需要根據知識產權市場的需求,及時制定頒布相關激勵政策或措施,不斷提高對重點知識產權項目產業化的服務水平。政府可以采取多種融資渠道以加大對知識產權產業化建設的投資力度,切實執行好各項知識產權稅收優惠政策,引導文化企業積極創新。知識產權與文化產業應加強融合,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對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促進文化資源在產業和市場結合的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建立起完善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保障交易過程的公開性與公平性,加快推動市場專業知識產權評估機構的設立,運用先進有效的評估方法分析計算知識產權的正確市場價值,激勵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參與到知識產權的投融資服務行業中,為知識產權利用工作提供各項優質的服務。
(三)加強知識產權戰略布局,促進高校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育
全面實施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知識產權戰略,合理布局知識產權重點項目,引導企業積極開發新的文化產品,建立健全文化產業競爭機制,加強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的預警與風險防范工作,促進整個文化產業結構的科學調整與優化。政府及相關部門需要加強文化企業的商標保護與管理工作,引導企業積極注冊并使用自主商標,避免各種商標侵權、偽造行為的出現,維護好商標權益者的切身利益。教育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加強與當地各大高校的聯系與合作,大力扶持當地高校增設知識產權教學機構與研究機構,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職業資格制度,加強對區域內知識產權從業人員的定期培訓與教育工作,為社會輸送高層次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更好地服務于中原經濟區的文化產業知識產權工作。
四、結語
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利用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僅需要得到區域內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而且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同時,要不斷加大對知識產權利用工作的投入力度,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當地各項資源的優勢,加強政府與文化企業的合作,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機制,營造出和諧的知識產權服務氛圍,保障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工作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葉曉輝,馮年華.論知識產權戰略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M].知識產權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論壇文集[C].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2]索曉霞,王非.澳大利亞文化產業發展理念——以維多利亞州為例[J].貴州社會科學,2012(02).
[3]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原經濟區論勢: 著名經濟專家學者觀點集錦[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03).
[4]劉文儉.推進我國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的戰略構想[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3(04).
*基金項目: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編號:152400410124)。
(作者單位: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