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媛
【摘要】河北是我國主要植棉大省之一,也是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棉花與糧食、蔬菜、油料共同構成農業生產的主要作物,在河北種植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河北棉價持續下跌,植棉面積不斷縮減,植棉收益越來越低,棉花生產陷入困境。本文對河北棉花生產現狀進行了統計分析,并對該現狀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剖析。
【關鍵詞】棉花;價格統計;原因分析
1、河北棉花生產及價格統計
1.1 棉花價格長期低迷。據2010-2014年河北12個重點集貿市場農產品價格月度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底-2011年初,因市場供應量減少,河北棉花(籽棉)價格達到歷史最高點,為11.77元/公斤。2011年5月開始,紡企用棉需求減弱,棉花價格開始下跌,2012年1月棉花價格觸底后,價格略有回升至8元左右,棉價開始持續低位波動運行。2014年10月棉價跌破7元,跌至2010年以來價格的最底部6.90元/公斤。2015年第一季度,河北棉價在7元線上下波動運行。如下圖所示:
1.2 棉花生產發展呈現波動走低態勢。河北位于黃淮海流域棉花主產區,歷史上就是產棉大省,也有悠久的棉花種植習慣。1982年-1995年河北棉花生產處于繁榮昌盛階段,平均播種面積1223萬畝;1996年-2002年,棉花生產陷入低迷,平均播種面積僅為540萬畝;2003年-2011年,棉花生產基本平穩,平均播種面積949萬畝, 2012年-2014年棉花播種面積連年大幅下降,棉花生產下降通道基本形成,平均播種面積736萬畝。
1.3 播種面積和產量呈現連續下降。近十年,河北棉花生產經歷了2007-2008年的短暫增長后,棉花種植開始走下坡路,播種面積連年下降(除2011年受國家臨時收儲政策出臺影響,棉花播種面積小幅上升外),播種面積由2008年最高點的1035萬畝,一直下降到2014年的616.35萬畝,下降了418.65萬畝,降幅達40.4%。受播種面積減少的影響,總產量也由2008年的73.73萬噸下降至2014年的43.13萬噸,下降了30.6萬噸,降幅高達41.5%。隨著棉花種植面積逐年縮小,總產量下降幅度加大,河北從棉花輸出省變為棉花調入省的信號顯現,不利于河北棉花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2、棉花價格走低的原因分析
在國內外棉花市場環境中,河北棉花生產既存在與國內外市場供需的相關性,也存在自身的生產特點和模式。從目前河北棉花生產形勢及價格走勢來看,棉價跌跌不休,產能年年縮小,植棉意向很弱,需求動力不足,河北棉花生產陷入低迷,具體原因如下:
2.1 國內外棉花價格存在差距。全球有100多個國家種植棉花,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歐洲的部分地區。全球棉花生產的集中度非常高,亞洲和北美洲的棉花種植占到全球的80%以上。在全球棉花市場需求低迷、供大于求的格局下,國際棉價持續走低,國內市場棉價高于國外市場,棉價形成倒掛,國外棉占有價格優勢,使得我國大量進口國外低價棉。我國棉花進口主要來源于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等。
另外,從2013年度以來國內外棉價走勢看,國內外棉價存在差距。2014年4月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后,國內棉花價格急劇下滑,6-10月穩中有降,11-12月迎來第二階梯的急劇下滑,進入2015年,棉價穩定運行,國內外價差在波動中逐步縮小,但國內棉價依然總體高于國際市場。如下圖所示,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 3128B)持續高于1%關稅下進口棉價格指數(FC Index M ),2015年后與滑準稅下進口棉價格指數基本靠近吻合。2014年是國內棉花市場化改革的起步年,棉花價格逐漸與國際接軌是棉花市場未來的調整方向。
受國內外市場環境影響,河北棉價有進一步下跌的趨勢,河北必須抓住時機,緊跟國家宏觀調控方向,及時調整棉花生產各項要素,適應時代新要求。
2.2 河北棉價走高動力不足。近年來棉花市場基本處于弱勢狀態,棉價走高動力不足。一是持續三年的國家臨時收儲政策支持,不斷升高的植棉成本推動,使得棉價有了一定的基礎高度;二是棉花價格又高于國際市場價格,價格競爭力顯然不足;三是河北主要以種植短絨棉為主,雖然產量不低,但棉質屬中低等級,不及進口棉,也不及國內新疆棉。于紡企來說,優質棉花是迫切需要的,即使價格每噸高于河北棉幾百元,紡企還是愿意使用優質棉。另外,由于河北棉種植分散,軋花廠資金短缺、庫存低,很難滿足大型紡企購買的需求。而新疆不但棉花有纖維長、一致性好、紡紗斷頭率低、有韌勁等好棉質量,其規模化機械化生產已然成型,有能力完成用棉企業訂單要求。
2.3 棉企需求減弱,供大于求局勢促使棉價低迷。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棉紡企業的競爭力在下降。人工貴,使得先前勞動力價格低的優勢漸漸失去,原材料成本高,造成所生產的棉產品價格偏高。紡企經營舉步維艱,企業訂單減少,對棉花的需求量減弱,棉花市場供大于求,進一步促使棉價低迷。
紡企用棉需求不僅僅是看棉花價格的高低,而更重要的是看棉花的品質。河北棉品質不高,紡企選擇空間少,往往去選擇收購品質更高的新疆棉或者進口棉。另外,棉花的替代品很多,替代品也會通過影響需求來作用于價格。當棉花的替代品價格較低時,會增加棉花替代品的購買量,而減少棉花的購買量,從而推高棉花替代品的價格,而推低棉花的價格,直到兩者價格達到相對均衡。
2.4 應對棉花價格下跌的政策補貼收效甚微。2014年國家臨時收儲政策取消,河北享受到的是內地棉花主產區定額補貼政策,補貼標準為2000元/噸,以2014年全省棉花畝產69.97公斤計算,合計一畝植棉地能得到政府補貼約140元。補貼對于棉農來說,是一種利益上的補償,雖然補貼的少,但卻在棉花行情較弱的時期,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棉花售價低,植棉成本高,費工費時,效益低,長期下去,勢必造成植棉面積大幅縮減。
總之,河北棉花生產可持續發展問題亟待重視解決。政府及相關各部門應加大力度支持和扶持,緩解當前棉花生產的困境,促使河北棉花生產恢復欣欣向榮氣象,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