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隨著進出口貿易自由化的深入,全球經濟對外貿易系數不斷提高,我國進出口貿易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存在許多的問題,該文著重探討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關鍵詞:國際;經濟形勢;進出口貿易;發展戰略
一、 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狀況
(一)我國出口貿易的增長方式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保持快速增長,為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看到我國外貿快速增長的同時,還應看到我國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外貿出口“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現狀,使得我國對外貿易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如何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實現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己成為我國的一個重大課題。
我國出口效益不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出口大部分為加工貿易出口,所得只是一點微薄的加工費而已。盡管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異軍突起, 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一些跨國巨頭所做的貼牌加工,自主品牌產品所占比重仍低于10%;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于指導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創匯,競相殺價出口,成為我國出口貿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現了一部分產品貿易量增加多,但貿易值增加少的現象。
(二)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源密集型產品仍是一大出口項目,國際競爭力處于劣勢地位,甚至呈現出極大競爭劣勢的態勢
2.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雖逐步上升,卻沒有明顯的國際競爭優勢
3.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雖在上升,但產品技術含量及產品附加值仍然不高,表現為低競爭優勢
4.加工貿易方式仍占有最大出口比例,加工低附加值的加工貿易比重過大,加工程度低
5.外商投資企業完成我國出口貿易的很大部分,本土企業的競爭力有待提高
(三)優化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的建議
面對嚴峻的外貿形勢,應繼續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方針開展工作,努力穩定出口,擴大進口,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
1.保持對外貿易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保持出口平穩增長。對外貿易政策既包含出口退稅等財稅金融政策,也包括貿易便利化等貿易促進政策。商務部將繼續牽頭會商有關部門,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貿易環境。
2.繼續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特別是穩定對傳統市場出口,深度開拓新興市場,推動出口結構升級。
3.加強和改進進口工作,進一步促進貿易平衡;進一步清理進口環節的不合理限制,搭建更多的進口促進平臺,提高進口便利化水平等繼續促進貿易平衡。
4.進一步轉變資源密集型產品中各類商品的比重,提高資源密集型產品的附加值
我國出口產品仍處于“量多價廉”的狀態,特別是機電產品的核心技術仍以外商控制居多。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價格競爭力和創匯率不高,這些大大降低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5.合理引導外商投資投向,繼續發揮民營企業優勢,加快國有企業制度改革的步伐,增強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一方面,應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向基礎產業、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另一方面,積極發揮民營企業靈活機制的優勢,加快國有企業制度改革的步伐,提高自身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從而增強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6.提倡出口產品多元化戰略
當下我國出口產品的產業集中程度太高,過度集中在紡織產品、機電產品等少數幾類商品上。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國出臺了各種貿易限制措施和保護措施。因此,一旦我國的主要出口產品因貿易摩擦或是國際環境的變化而導致貿易中斷,就會影響到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而實施出口產品多元化戰略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上述局面的發生
二、 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對中國外貿的影響
我國出口商品的特點是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價格低, 生產過程中忽視環保和勞工福利。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中, 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本密集型產品比重過高, 出口商品層次不高。出口價格偏低, 國內同類企業競相壓價, 有的企業出口贏利僅靠出口退稅所得, 容易引起國際貿易摩擦。出口的商品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粗放式的出口增長方式給了一些新型的貿易壁壘可乘之機。
三、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調整措施
(一)降低企業對外貿的依賴
我國商品出口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對國外市場過度依賴。如對美國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國家具出口總額的60%。引起了美國相關部門的警惕,因而對中國的出口便開始以各種方式進行限制。企業在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國內市場的開拓,注重內需的發展,以減少國民經濟增長對外貿的依賴,弱化世界經濟起伏動蕩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從而使得中國經濟更加健康的發展。
(二)推進貿易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
改變傳統的對外貿易發展方式,提高質量、檔次,推進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加強新技術的研制,改善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增加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制訂國際品牌發展戰略,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進名牌展會建設,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提升中國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創新性是當務之急,關系到中國對外貿易的持續發展。
(三)生產模式的轉變和管理方式的創新
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企業通過生產模式的轉變和管理方式的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打破傳統上對污染的末端治理方式的局限,加強源頭控制和全過程控制。綠色營銷是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的新型營銷觀念,要求企業應該根據環境保護標準來選擇生產所需的技術、原料、制造工藝、產品沒計和包裝工藝,以及用后廢棄物處理等整個生產、銷售、消費的過程。
面對形式的嚴俊挑戰,中國應在新背景下重新反思進出口貿易的方向以及對外戰略的基本原則和政策方向。為國內的治理和長遠發展創建新的空間。
參考文獻:
[1]王受文.轉變方式,推動外貿經濟又好又快發展[J].國際貿易2011(7)
[2]曲鳳杰.當前國際形式極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國際貿易2011(6)
[3]張莉.我國貿易順差的結構分析和風險評估[J].中國對外貿易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