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興
【摘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是國家重點民生工程,工程實施后有利于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減少水土流失,可有效保護河道附近的居民和耕地免受洪水的侵襲。但由于在建設期及營運期的水土保持措施不合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不到位,加劇了區域水土流失。筆者以黑河市愛輝區二公河上游護岸、清淤工程為例,通過對該工程建設期及運行期水土流失預測分析和評價,詳細闡述了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圍和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利用分區的防治方法,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水土資源利用效益。
【關鍵詞】水土流失;護岸;設計
1、工程概況
黑河市愛輝區二公河上游護岸、清淤工程位于黑龍江右岸一級支流的二公河上,該地區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濕熱多雨,冬夏溫差較大,多年平均凍土深度2.33m,最大凍土深度可達3 m。工程設計上采取雷諾護墊填石護坡、干砌石固腳結構形式,并清除河道內生活及建筑垃圾,疏通河道。共新建護岸11.307 km,治理河道5.726 km,其中二公河段為(河道樁號0+000~4+977)雙側護岸,新建護岸9.954 km,清淤河道4.977 km;鹿源春溝段(河道樁號0+000~0+749)左側新建護岸0.749 km,右側新建護岸(河道樁號0+145~0+749)0.604km,清淤河道0.749km。
2、水土流失現狀
工程所在區域植被覆蓋率較低,土壤類型為黑土、草甸土和沼澤土,土壤侵蝕類型主要以水蝕為主,兼有重力侵蝕。由于河岸常年受河水沖刷加上沿岸村民生活垃圾和建筑廢物經常倒入河道中,造成兩岸水土流失嚴重,河道大范圍淤積,行洪斷面逐年減小。近年來兩岸居民不合理的毀林開荒,挖塘養魚,采砂挖石,肆意破壞河灘地等侵占河道的現象日益增多,也是造成植被破壞、水土流失不斷加劇的原因。
3、水土流失預測分析
3.1 水土流失影響因素分析
主體工程區,主體工程施工破壞原有地表,造成裸露的土質坡面土質疏松,若工程護坡措施修建不及時,在雨季來臨時形成的徑流沖刷作用下,將產生一定量的水土流失。臨時道路區,根據工程需要布設10 km臨時道路,路面寬4 m。施工道路在工程建設期受運輸車輛的穿行和輾壓,將產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臨時施工區,為滿足建設期工程建設需要,在建設期布置臨時生產生活區,包括施工單位工廠設施區、施工材料臨時堆放區和施工人員生活區。建設期由于臨時施工區被臨時建筑物遮蔽,水土流失較輕微。工程完工后,臨時建筑物拆除,原有地表植被被破壞、裸露,遇降雨將會造成水土流失。棄土棄渣場,棄土棄渣場主要用于堆積工程建設利用外剩余的固腳開挖和削坡的土方。在施工過程中原地面被壓占,松散土質在植被沒有恢復之前會裸露于地表,加上施工過程中車輛穿行,將會產生一定量水土流失。
3.2 施工棄土棄渣量
建設項目為護岸、清淤工程,護岸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固腳開挖和削坡共產生土方134374 m3,其中84341 m3土方用于鋪設臨時道路和護岸回填,剩余50000 m3的棄土棄渣全部堆于河道附近的棄土棄渣場。棄土棄渣場長275 m,寬90 m,邊坡為1:2.5,堆高2.5 m,占地類型為草地。棄土棄渣場位于工程附近山坡坡腳處,不會對當地景觀造成影響。
3.3 新增水土流失量
經計算,建設期在無水土流失保持措施的情況下,主體工程區、臨時道路區、臨時施工區和料場區,將產生475 t的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369t,詳見表1。
4、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4.1 主體工程防治區:主體工程區占地面積3.27 hm2,占地類型為草地和耕地。主體設計已采取了較為完善防護措施,不再增加新的防護措施。結合這些措施設計,在建設期做好水土流失預防工作,嚴格按照設計進行施工,建立健全工程的施工監理體系,增強施工人員的水土保持意識,避免人為新增水土流失和擴大擾動面積的現象出現。
4.2 臨時道路防治區:臨時道路防治區占地面積4.0 hm2,占地類型為草地和耕地。建設期要加強預防保護,定期灑水,防止產生揚塵。施工前建設單位已對表土進行剝離,本部分對表土采取保護措施,一公里布置一個臨時堆土區,對臨時堆土采攔擋,臨時道路就近推平,進行全面整地,恢復表土,恢復原地類。
4.3 臨時施工防治區:臨時施工防治區占地0.25 hm2,占地類型為草地和耕地。建設期要求施工區所有建筑材料要整齊堆放,同時加強臨時生產生活區的攔擋措施建設,對生活區產生一定數量的生活垃圾,要嚴格按照主體工程環保要求,對生活垃圾采取定點收集堆放,嚴禁生活垃圾傾倒河道,污染水質。施工前主體工程表土進行剝離,本部分對表土采取保護措施,對臨時堆土采用袋裝土壓蓋在遮蓋的密目網四周,施工結束后進行拆除,進行全面整地,恢復表土,恢復原地類。
4.4 棄渣場防治區:工程清淤全部土方均堆放于棄土棄渣場,占地面積2.48 hm2,占地類型為草地。施工前對棄土棄渣場四周采用袋裝土攔擋,土埂斷面寬0.5 m,高0.5 m,邊坡為1:1的的梯形斷面。施工結束后,撒播芨芨草草籽,草籽用量為60 kg/hm2。本區水保工程量土埂攔擋730 m,撒播草籽2.51 hm2。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SL/T190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7:9-12
[2]虞松賓,黃冰.城區中小河流整治中的水土保持設計.技術與市場,2011,(8):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