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忠
當前,國家非常重視農村教育,特別強調要對農村教師進行全員培訓。為此,我校借鑒“國培計劃”教師工作坊的做法,利用華南師范大學強大的網絡資源和課程資源、專家資源,建設博羅縣教師工作坊網絡研修社區,搭建現代信息化培訓管理平臺,探索教師工作坊培訓模式,最方便最全面最快捷提升鄉村教師整體素質。
一、提升鄉村教師整體素質
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這幾年,博羅縣提出了爭創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的目標。在縣教育局的領導下,我們依托華南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這個強大的信息技術力量,由華南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提供技術支持,組成華南師大、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三位一體”的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大輪帶小輪,實現了高校、教育行政部門、教師進修學校共同參與的教師培訓的無縫對接。利用這個信息化管理平臺,我們一舉三得:1. 進行包括鄉村教師在內的全縣教師培訓管理;2. 建設區域教育教學資源庫;3. 教師受到及時的在線培訓。
教師工作坊培訓模式探索。我縣的教師工作坊按培訓對象分二部分構成:一是鄉村教師全員培訓;二是農村教學點全科教師培訓,簡稱“兩全”。全員培訓通過工作坊進行研修,提升全縣鄉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關注了全體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全科教師培訓探索“工作坊研修+送教下鄉活動”的培訓模式,向農村教學點教師傾斜。全員與全科相結合,對鄉村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二、利用高校先進教育理論,助力鄉村教師專業發展
結合城鄉均衡發展評估驗收工作,結合“名師工程”培訓,我縣組織了由縣教育局人事股、教研室、教師進修學校及部分名師培訓班學員參與的“名師聯校支教活動”。名師支教活動旨在以實踐課程為載體,以“聯校支教”為方式,以“派其所需、重點扶持、注重實效、互動雙贏”為原則,組織縣城學校與鄉村薄弱學校結對幫扶,每年組織30個名師支教小組,每組選派同科教師2—3人,到15個鄉村薄弱學校開展城鄉聯動、名師支教工作。我們規定,從2013學年起,支教活動連續舉辦三年,主要任務涵蓋促進鄉村教師成長和提升受援科組管理水平兩塊。支教過程中,支教老師利用在“名師培訓班”中從高校專家那里獲取的先進教育理論,結合鄉村教師的實際,開出書面診斷報告,每人結對幫扶1—2名鄉村教師,執教一堂示范課,組織一次全校性專題講座,每月參加一次鄉村教師集體備課和同課異構活動,促進受援鄉村學科組教師專業成長。
通過結對幫扶、示范引領、交流研討、專題講座等形式,名師們將專家傳授的教育理論運用到支教實踐中,讓鄉村教師有機會了解吸取高校專家研究提煉的教育理論精華,從而提高其專業發展能力。
三、利用高校教育科研成果,提高鄉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僅農村小學及教學點就有209所、教師3726人。2012年以來,我縣根據撤銷“教辦”后出現的鄉鎮教研真空問題,恢復了鄉鎮中心小學教研室的設置,給每個鄉鎮中心小學分別配置語文、數學、英語教研員各1人。這批教研員除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外,還需做好中心小學、面上小學、教學點的教學教研指導工作,上承縣教研部門,下接鄉村一線教師,帶動鄉村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教研活動。作為鄉鎮一級的教研員,應該說,他們的知識和資源是相對貧乏的,即使傾其所有盡其所能,也難于帶動全鎮老師高效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2007年至2011年,我縣教育局利用華南師大教授的生本教育科研成果,由我縣教師進修學校和各鎮中心小學教研員協調全縣區域性推廣生本教育的教學模式;又如2008年開始,我縣推廣北師大教授的中小學校心理教育科研成果;再如2012年以來,我縣通過縣、鎮教研室推廣高校專家提煉的全國高效課堂模式;2014年又通過縣、鎮教研員推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些都給鄉村教師帶來了實惠。現成的高校教育科研成果經鄉村教師和教研員的實踐運用,有效縮短了城鄉的教育教學差距。2014年,我縣順利通過了城鄉教育均衡化國家驗收。2015年,我縣又通過了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督導驗收,鄉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鄉村辦學水平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高校蘊藏豐富的教育資源,鄉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之際,如何因地制宜制定符合鄉村學校實際的有效措施,積極參與支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高校、政府和我們培訓機構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