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麗 梁山暉 劉世琦


摘要:本試驗比較了野蒜與2種普通大蒜(蒼山蒜和金鄉蒜)的主要營養組分含量及形態指標差異,探究野蒜的營養價值。結果表明,野蒜與普通大蒜相比植株長勢較弱,其株高、葉寬、假莖長、假莖粗均顯著低于普通大蒜,但葉長與株幅差異不顯著。野蒜蒜薹長和薹粗與普通大蒜相比差異不明顯,但苞長與單薹重均明顯低于普通大蒜。野蒜平均單頭鮮重明顯低于普通大蒜,鱗莖除游離氨基酸含量顯著低于普通大蒜外,大蒜素、可溶性糖、維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顯高于普通大蒜,營養價值較高。
關鍵詞:野蒜;蒼山蒜;金鄉蒜;營養組分;形態指標
中圖分類號:S633.40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6)03—0049—03
大蒜(Allium sativum L.)為百合科蔥屬兩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亞洲西部的高原地帶。我國大蒜種質資源豐富,栽培面積居世界第一,約占全球大蒜種植面積的85%以上,總生產量及出口量也均居世界第一。大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特殊的香辛氣味,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欲,具有明顯的保健作用和藥用價值。大蒜素為大蒜的提取物,具有抑菌和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素有液體黃金之稱,廣泛應用于醫學。此外,大蒜提取液還被廣泛應用于農產品的儲藏保鮮和農業病蟲害的防治。
野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又名小根蒜、山蒜等,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其食用部位為地下鱗莖及嫩莖葉,屬藥食同源植物。野蒜具有類似大蒜、蔥的特征風味成分,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營養價值豐富。此外,野蒜還具有抑菌防腐作用,廣泛用于治療各種疾病,為我國傳統中藥材,有“菜中靈芝”之美譽。開發野蒜資源,搞好野蒜秋播人工栽培技術,對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發展無公害新特蔬菜產業均具有深遠意義。本試驗對野蒜與普通大蒜(蒼山蒜和金鄉蒜)的主要營養組分及形態指標進行了比較,以期為野蒜的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為野蒜、蒼山蒜、金鄉蒜,于2013年10月3日播種于山東農業大學南校區實驗田。行距20 cm,株距15cm,常規栽培管理。2014年5月3日收獲蒜薹,2014年6月1日收獲鱗莖。
1.2測定項目及方法
在大蒜返青后,于3月17日測定3個品種植株的形態指標(株高、株幅、假莖長、假莖粗、葉長、葉寬)。于蒜薹收獲后,測定各品種蒜薹形態指標(薹長、薹粗、苞長、單薹重)。待大蒜成熟后收獲,測量各品種獨頭蒜的蒜頭重、橫徑及縱徑,并測定大蒜鱗莖的主要營養組分(可溶性糖、游離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維生素C及大蒜素)含量,每個品種測定5株,重復3次。
株高(莖盤處到最長葉尖的距離)、株幅(大蒜地上部外緣垂直投影最寬處的距離)、葉長和葉寬(植株頂端以下第三片葉子的長和寬)均采用米尺測量;假莖長(莖盤處至上端葉片與葉鞘明顯分界處的距離)采用直尺測量;假莖粗(假莖基部的最大直徑)、蒜頭橫徑(蒜頭最大處的直徑)和蒜頭縱徑(基部到蒜頭頂部的高度)均用電子游標卡尺測量,并計算蒜頭的頭型指數(蒜頭橫徑與蒜頭縱徑之比);蒜頭重(每個處理除去根須的所有蒜頭總重平均值)采用MP200B電子天平測定。薹長(采下蒜薹的基部至總苞基部的距離)和苞長(總苞基部至頂部的距離)均用直尺測量;單薹重(每個處理所有采收蒜薹的平均重量)采用MP200B電子天平測定;薹莖粗(蒜薹基部的最大直徑)采用電子游標卡尺測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離氨基酸含量分別采用蒽酮比色法、考馬斯亮藍法、茚三酮法測定,維生素C、大蒜素含量分別采用2,6-二氯靛酚比色法、苯腙法測定。
1.3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DPS 6.55和Microsoft Excel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野蒜與普通大蒜主要形態指標的比較
由表1可以看出,野蒜與普通大蒜(蒼山蒜和金鄉蒜)相比長勢較弱,其株高、葉寬、假莖長和假莖粗均顯著低于普通大蒜;葉長和株幅與普通大蒜相比差異不顯著。由于野蒜長期生長在野外,植株長勢與普通大蒜差異較大,寬廣的野外生存環境使得植株株幅較大。
同類作物的產品器官大小決定了產量的高低,由表2可以看出,野蒜與普通大蒜蒜薹除苞長有一定差異外,薹長和薹粗并無顯著差異,另外,野蒜的單薹重明顯低于普通大蒜。觀察發現,普通大蒜的蒜薹成熟時多會打彎,而野蒜的蒜薹筆直且薹苞開藍色花。
由表3可以看出,野蒜鱗莖的橫徑、縱徑、頭型指數及單頭重均顯著低于蒼山蒜和金鄉蒜。
2.2野蒜與普通大蒜主要營養組分含量比較
營養組分含量的高低是衡量作物價值高低的重要指標。由表4可以看出,除野蒜鱗莖的游離氨基酸含量顯著低于普通大蒜外,大蒜素、可溶性糖、維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顯高于普通大蒜,且差異顯著。表明,野蒜的主要營養組分含量較高,推廣價值較高。
3小結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普通大蒜(蒼山蒜和金鄉蒜)相比,野蒜的植株長勢較弱,主要是由野蒜的生長環境所決定的。但野蒜鱗莖主要營養組分如大蒜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維生素C含量均比普通大蒜高,表現出較高的營養價值,因而開發野蒜資源,搞好野蒜栽培利用,對發展無公害新特蔬菜產業具有遠大意義,有較大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