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
【摘要】水是生物繁衍,生命生存的必要性資源,是工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水資源的安全,決定了當地的穩定程度和發展速度,而水利工程是保證水資源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該篇就談談農業水資源安全與農村水利調整的方式。
【關鍵詞】水資源;農村水利;調整;方法
一、農業水資源安全
風險和危害是在無法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而產生的,與安全有著緊密的聯系。安全系數越高,那么發生災害和危害的幾率就越小。社會發展與國家建設的過程中,資源的安全性是必須要保證的,資源的安全以及價格的穩定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而水資源作為生命繁衍生息的必要資源,對其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農業水資源的安全包括數量充足、價格合理、供應穩定三個方面,這三方面是保障農業水資源安全的核心內容。
農業水資源安全問題主要有水資源安全質量、水資源安全范圍、水資源安全評價以及水資源保障體系。從學術上來說,水資源的安全評價和保障體系是度量水資源安全的主要方式方法,水資源的承載力是其中的核心內容。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水資源安全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都廣泛關注并重視的問題,水資源承載力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對水資源保障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極為關鍵。
二、國內農業水資源安全現狀
(一)農業所需水資源量龐大
我國土地廣袤農田肥沃,自古以來便是農業生產的大國,相關農業的水資源使用量也占據了國內整體水資源使用量的73%以上。但國內農業對于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卻不高,從農田灌溉方式來說,國內普遍采用粗放的大面積灌溉,所灌溉水量超過了農作物所需水量,在浪費寶貴水資源的同時,對農作物的生長也帶來了不利影響。與國外先進的農田灌溉技術相比,國內的水資源灌溉使用比率只有國外的一半。
(二)人口增長水資源供應緊張
國內人口增長是社會和經濟發展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人口不斷增長的同時,水資源供應也隨著出現問題。國內每年增長1500萬至2000萬人,結合目前國內人口情況一年所需要的糧食約為8000億千克,雖然我國是農業大國,但這個數字對于國內農業來說依舊是沉重的壓力。國內農業從古至今的發展,可開發的耕地或農田已經相當有限,農業灌溉面積沒法繼續增加。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發展是解決農田水資源問題的關鍵工程,是國家需要重視的重點工作。
(三)水資源農轉非問題
水資源農轉非指的是相關水資源通過其他途徑改作其他用途,是提升工業水資源的經濟效益和農業效益,高于以往水資源使用模式。產生這個情況的原因在于,目前工業用水資源產生的效益要遠高于農業用水資源產生的效益。國內水資源比例從發展初期的農業占據絕大部分比例,到現在農業所占用水資源比例已經大幅轉移到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中。盡管水資源的農轉非沒有對農業發展造成根本性的影響,但從客觀來說,水資源的農轉非侵犯了農民的水資源使用權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關法律制度也趨近完善,應該更加重視水資源農轉非的水權問題,實現水權的調配從而使水資源農轉非問題得到解決,否則會出現明顯的農業與工業矛盾,使問題升級。
(四)水資源節約問題
目前國內正在大力發展并實施節水型農業,但就成效來說效果并不明顯,如何確保節水型農業以及節水型工業的建設,是水資源安全的主要問題。隨著水資源不斷消耗,對于本身就缺乏水資源的西北華北地區,水資源的開采和運輸成本會越來越高,對我國節水問題也是巨大的考驗。
三、農村水利調整方式
農業生產與發展離不開水資源的支持,應結合目前的農業階段和實際情況展開研究,水利的研究與建設是當下農業的關鍵工作。農業的穩步發展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一)節約用水與污水管理
國內農業對于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從農田灌溉方式來說,國內普遍采用粗放的大面積灌溉,所灌溉水量超過了農作物所需水量,在浪費寶貴水資源的同時,對農作物的生長也帶來了不利影響。與國外先進的農田灌溉技術相比,國內的水資源灌溉使用比率只有國外的一半。因此要對農業節水加大重視與改革,將水資源高效利用納入重點工作目標。對不同的農業灌溉區域,實行不同的節水規章與原則,將節水型農業作為主要目標。
目前的污染利用方式普遍是將工業和農業廢水最為低質量水源,用作大型工業,如火力發電、石油化工、鋼鐵制造等高熱型工業的冷卻用水,以及油田采集中的油井注入水。另外經過處理后的污水還可以用作水生生物的養殖或是旅游景觀的觀看類用水等等。
(二)水利調整符合農業經濟結構
水利調整需要對整體的農業灌溉布局進行調整,調整后的布局要滿足城鎮和鄉鎮的生活生產需要。就目前情勢來說,農村、鄉鎮的經濟不斷改善,相關產業穩步發展,對于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水利行業應該清楚認識目前形勢,保證對鄉鎮的水資源供應,以達到水利建設和農業建設并行,為農業提供基本的經濟保障和供水保障。在水利調整的同時,注重當地水土環境的保持,在不破壞水土環境的情況下開展水利調整工作,建設更利于當地居民生活的環境。
(三)鼓勵集體或個人多方式建立水利工程
農業水利的建立不一定需要國家來完全負責,積極鼓勵集體或個人參與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或是投資管理是一項有利農業發展的改革制度。用這種方式調動廣大群眾投資建立水利工程,也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水利工程的成本。民眾對于自己投資建立的水利工程也更加重視,保證了水利工程的質量與效率。對整體農業發展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總結
農業是社會發展以及國家建設必不可少的基礎行業,對一切的改革建設工作起支撐作用,而水資源是農業生產與發展不可替代的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注重水資源的安全性,積極建設農業水利并進行符合實際情況的調整是農業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葉正偉. 我國農業水資源安全與農村水利調整戰略探討[J]. 農村經濟,2003,10:3-5.
[2]李友生. 農業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分析[D].南京農業大學,2004.
[3]周曉平.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與治理模式研究[D].河海大學,2007.
[4]曲永芳. 我國農村農田水利供給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8.